范恩亮
?
高水平跳高運動員助跑技術發(fā)展研究
范恩亮
隨著競技體育水平的提高,國內(nèi)外高水平優(yōu)秀跳高運動員水平也逐漸提升,不斷的刷新著世界跳高紀錄,也讓人們對跳高項目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理解與研究。其中,助跑技術是跳高項目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是影響跳高起跳及成績的重要因素,對改進技術、提升教學與訓練質(zhì)量有著重要意義。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對比分析等方法以及筆者多年執(zhí)教訓練經(jīng)驗,對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技術進行一系列的研究與分析,旨在今后為我國的跳高項目的發(fā)展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
背越式跳高;助跑技術;技術要點
背越式跳高又稱“福斯貝里式跳高”,是急行跳高姿勢之一。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方式與發(fā)展歷史中的跨越式、剪式、滾式和俯臥式助跑方式有所不同,之前4種跳高助跑方式是以直線助跑為主,而背越式跳高則是以先直線后弧線的助跑方式為主,以離橫桿較遠的腿作為起跳腿起跳,起跳離地的同時靠近橫桿較近的腿作為擺動腿,抬起擺動加速身體圍繞縱軸旋轉(zhuǎn)并保持伸展姿勢向上騰起,同時在同側(cè)手臂向上伸展的帶動下,使身體轉(zhuǎn)動背對橫桿,以頭部、肩部、背部、腰部、腿部依次越過橫桿。這種過桿的方式就要求運動員要有較好的助跑技術,能夠較好的將直線助跑中的水平速度與弧線助跑過程中的身體對抗離心力內(nèi)傾的力量轉(zhuǎn)換為向上騰起的垂直速度,從而達到與起跳動作的完整銜接,才能使背越式跳高整個過程更為流暢。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高水平跳高運動員的助跑技術。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跳高助跑技術相關的體育類期刊23篇,書籍2部,深入了解了當前跳高助跑技術研究的現(xiàn)狀,并獲取了本研究需要的相關觀點。
2.2.2 訪談法
對3名專業(yè)隊高水平教練就跳高助跑的技術訓練等問題進行了訪談。
2.2.3 邏輯分析法
對當前高水平跳高運動員助跑技術中的相關要素進行邏輯分析。
3.1 背越式跳高助跑的技術要點
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是為了在起跳之前獲得所需要的水平速度,同時及時地調(diào)整起跳的動作節(jié)奏與姿勢,取得合理的身體位置,為正確地起跳和過桿而做好充分的準備。背越式跳高助跑一般以“J”形為路線,前半段位置線助跑,后半段為弧線助跑,其中由直線助跑轉(zhuǎn)為弧線助跑時的速度、節(jié)奏是非常重要的。
3.1.1 背越式跳高助跑的距離
一般背越式跳高助跑距離為8-12步或9-13步,因運動員條件或習慣而異,從而選擇的直線與弧線助跑各不相同。相對于力量型運動員來說,助跑時特點為步幅較大、身體重心偏低、起跳力量強,這一類型的運動員可以在助跑中較好的掌握水平移動速度的加快,因此他們較多的選擇的是4-5步的弧線助跑距離;而相對于速度型運動員來說,助跑時的特點為步伐較小但步伐頻率較快、身體重心偏高,這一類型的運動員可以在助跑中將水平速度快速的轉(zhuǎn)換為起跳的垂直速度,因此他們較多選擇的是3-4步的弧線助跑距離。例如我國跳高運動員朱建華,就屬于速度型運動員,助跑速度快、相對起跳的幅度較小、垂直加速度大,以腿和手臂快速的蹬伸和擺動來達到最大的起跳垂直速度。
3.1.2 背越式跳高助跑的起動
背越式跳高助跑的起動方式一般分為兩種:原地起動和行進間起動。原地起動的特點是步點較為準確,但起動后動作較為僵硬后半程加速慢;行進間起動特點是后半程加速快,動作相對放松,但會影響步點的準確性。例如2017年在立陶宛維爾紐斯舉行的一場室內(nèi)田徑賽中,本土運動員艾利尼帕爾希特,在女子跳高比賽中越過2.00米的高度,創(chuàng)造了今年世界室內(nèi)的最好成績。她在比賽中就采用了行進間起動的助跑方式,預跑4步,踩點后助跑8步起跳,全程助跑非常流暢有節(jié)奏。
3.1.3 背越式跳高助跑的速度
背越式跳高起跳時的騰起初速度是由助跑時的水平加速度通過起跳瞬間的技術動作和蹬地力量轉(zhuǎn)換成為向上的垂直速度和水平速度形成的。因此如何將助跑時的水平速度轉(zhuǎn)換為起跳后的垂直速度是影響成績的關鍵技術點之一。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與其他短距離助跑有所不同,由于“J”形路線的特點,從直線助跑進入弧線助跑時應快速而適宜,速度過快會導致運動員在進入弧線助跑時身體受快速水平移動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內(nèi)傾不夠,在起跳瞬間由于水平速度過快、慣性過大導致轉(zhuǎn)換為向上的垂直速度時間較短造成起跳不夠充分、倒桿等現(xiàn)象;同樣如果助跑速度過慢,不能發(fā)揮最佳的水平速度,從而進到弧線助跑階段后動作幅度變小,步頻減慢,水平速度不夠而導致起跳時的垂直速度不夠,降低了騰空的速度,無法達到要求的高度。因此背越式跳高助跑時快速而適宜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在現(xiàn)今的跳高訓練中,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如何更好地把握助跑速度來提高跳高成績。
3.2 背越式跳高各階段的技術發(fā)現(xiàn)與技術要點
3.2.1 背越式跳高的直線助跑
在直線助跑中,從定點起動或行進間起動開始,運動員的助跑節(jié)奏應呈現(xiàn)步幅穩(wěn)定、步大有利、富有彈性的趨勢,隨后跑進時身體重心平穩(wěn)且偏高,身體適當前傾,腿部后蹬充分有力,在進入弧線助跑階段步幅逐漸由大變小、速度由慢變快,為進入弧線助跑打好基礎,獲得更大的水平加速度。
3.2.2 背越式跳高的弧線助跑
在弧線助跑中,由于“J”形路線的原因,從直線助跑轉(zhuǎn)入弧線助跑,但由于弧線助跑沒有特定的規(guī)定路線,因此對于新手運動員來說相對較難把握,會出現(xiàn)弧線助跑曲率不夠,形成直接“內(nèi)切”弧線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表現(xiàn)在運動員進入弧線助跑時身體內(nèi)傾不夠,在起跳時由于身體面對橫桿過多而無法順利完成擺動腿轉(zhuǎn)體動作,騰起過桿時身體不能完全背對橫桿,從而無法完整地完成桿上動作。
3.2.3 背越式跳高助跑的節(jié)奏
助跑時節(jié)奏的好壞往往決定了助跑時的穩(wěn)定性與準確性,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運動員是否能發(fā)揮最大的水平速度,達到最好的起跳效果與助跑的節(jié)奏是息息相關的。運動員助跑節(jié)奏過快,會造成身體向橫桿傾向過早,無法完整地做出起跳動作與過桿技術;如果助跑的節(jié)奏過慢,將會導致水平速度不足起跳時身體重心不夠高,使水平速度與垂直速度無法較好轉(zhuǎn)換,導致助跑與起跳動作的脫節(jié)。從歷年來國內(nèi)外優(yōu)秀跳高運動員訓練和比賽的經(jīng)驗來看,良好的助跑節(jié)奏是由慢到快循序漸進的,在預跑或定點起動時,水平速度值最小,身體呈現(xiàn)輕松自然、富有彈性、步幅較大而相對穩(wěn)定;到達途中直線轉(zhuǎn)為弧線助跑時節(jié)奏加快,速度提升,步頻加快;到達起跳前最后三步時水平速度達到最大值,步長與節(jié)奏呈現(xiàn)“中、大、小”特點,從而進行充分的起跳。
3.2.4 背越式跳高的最后三步助跑
背越式跳高在起跳前的最后三步助跑是尤為關鍵的,是決定起跳和過桿是否充分與流暢的決定性因素。運動員在最后三步時身體重心總體呈下降再上升的趨勢,如果運動員身體重心始終呈下降趨勢,則會影響助跑時的水平速度,同時影響起跳時身體重心的提升,使騰起的垂直速度不夠,不利于快速起跳動作的完成。同樣在最后三步起跳時,如果身體的重心起伏過大,則會導致運動員在助跑中呈現(xiàn)“跳躍”現(xiàn)象,從而使水平速度損失,造成與起跳動作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對于最后三步助跑速度來說,速度與身體重心的起伏高度要達到一個最佳的結(jié)合狀態(tài),在不降低水平速度的前提下能夠快速提起身體重心轉(zhuǎn)化為向上的垂直速度。因此用最后三步助跑對于運動員的起跳技術和效果有著重要的意義。
4.1 良好的助跑節(jié)奏以及助跑速度是背越式跳高中的關鍵,是能否發(fā)揮出最大的水平速度、能否流暢順利的將水平速度轉(zhuǎn)化為垂直速度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在助跑技術中應該加強運動員助跑節(jié)奏及速度的練習,從直線助跑進入弧線助跑時應快速而適宜,節(jié)奏應呈現(xiàn)輕松自然、富有彈性、步幅較大而相對穩(wěn)定逐漸到步幅變小步頻加快,才能更好地與起跳技術銜接,完成后續(xù)的技術動作。
4.2 在對運動員進行訓練時,教練員不僅要對以上技術安排合理、嚴密的訓練計劃,還應該根據(jù)運動員自身條件的不同,根據(jù)運動生理學分析運動員肌肉類型、身體素質(zhì)、技術特點等來對運動員進行合理的訓練,分析運動員身體條件等因素的優(yōu)勢與劣勢,發(fā)揮特長彌補不足,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出更多的優(yōu)秀跳高運動員。
4.3 弧線助跑是背越式跳高技術中典型特征之一,教練員應在弧線助跑的訓練和研究中加入生物力學的分析,怎樣更好的使運動員在弧線助跑的過程中平衡身體內(nèi)傾和向心力之間的關系,怎樣使弧線助跑曲率剛好而不會不及或超過,這些都是今后在訓練中教練員應該多加注意與研究的地方。
4.4 背越式跳高助跑的每一個技術環(huán)節(jié):距離、速度、節(jié)奏、起動等都應該合理分配,不能側(cè)重某一技術而忽略其他。只有將每一個技術環(huán)節(jié)都能較好的完成與銜接,才能使運動員的助跑技術提升一個層次,更好地完成后續(xù)的起跳、過桿動作,從而整體提升跳高成績。
[1] 李鴻江.田徑運動高級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張貴敏.田徑運動教程.[M]. 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
[3] 張慶生.對背越式跳高助跑的探討.[J].科教文匯旬刊.2009.
[4] 周濤.背越式跳高弧線助跑技術要點及訓練方法分析.[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09.
[5] 羅夢龍,賴月波.背越式跳高助跑最后1~2步的技術研究.[J].才智.2009.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Elite High Jumpers' Run - up Technique
Fan Enliang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elite high jump athletes are also gradually improved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high jump world records are constantly refreshed, and people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on high jump. Among which, the run-up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key part, and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 performance results an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This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interview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s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 run-up skills in Fosbury flop. The aim is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
Fosbury Flop high jump; run-up technology; technical points
范恩亮(1978-),男,河北唐山人,中級教練,本科,研究方向:跳高教學與訓練。
河北省田徑運動管理中心,河北 石家莊 050011 Hebei Provincial Athletics Administrative Center, Shijiazhuang 050011, Hebei, China.
G823.1
A
1005-0256(2017)08-0036-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