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悄悄下田
87歲“老頑童”氣排球、撲克牌、麻將都愛戒掉抽了60多年的煙
中國的飯碗要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上
在水稻研究上永不止步的袁隆平,最近又實現了一個“小目標”。11月4日,廣西灌陽縣“超級稻+再生稻”示范基地進行了再生稻測產,結果顯示平均畝產為552.1公斤,而今年該基地一季稻平均畝產為1009.45公斤,因此一季稻加再生稻平均畝產超過了1500公斤?!∑健皣嵃氲尽钡男脑傅靡詫崿F。
“按照一人一年600斤糧食的量計算,兩分田就可以養(yǎng)活一個人,不得了哇!”袁隆平一再感嘆。今年已87歲的他,依然做著水稻的研究,喜歡去稻田里走一走,行程安排得很滿。他越來越像一個“老頑童”,愛打牌和氣排球,還把抽了60多年的煙戒了。
11月3日上午,蔣碧娟(右)提前去基地查看水稻長勢
袁隆平在測產現場
袁隆平要來了。11月3日早,蔣碧娟前往灌陽縣黃關鎮(zhèn)聯德村。那里3000畝“超級稻+再生稻”示范基地,是袁隆平領銜的超級稻高產攻關示范基地之一。第二天就要進行再生稻測產,身為縣農業(yè)局局長的她要先去稻田里查看一下。
再生稻,指的是種一茬收獲兩回,即頭季水稻收割后,不用再重新耕田播種,而是利用稻樁重新發(fā)苗、長穗,再收一季。這好比韭菜,割了一茬再長出一茬。
袁隆平非常關注他的超級稻。蔣碧娟清楚地記得,這是袁隆平2017年第三次、總共第五次來灌陽。59歲的她興奮得像個孩子。2009年,蔣碧娟去袁隆平所在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交流學習?!按撕笤蠋熃洺柶鹚镜纳L情況、新技術的應用?!彼f,今年8月頭季超級稻測產前,袁隆平來了灌陽,國慶節(jié)期間又悄悄來了一次。
8月,灌陽超級稻平均畝產首次突破1000公斤,創(chuàng)造了新的華南稻區(qū)畝產世界紀錄。蔣碧娟又把再生稻剛剛抽穗的照片發(fā)給了袁隆平。“再生稻的長勢也很好,他有些不敢相信?!笔Y碧娟沒想到的是,10月2日袁隆平帶著6人的團隊,悄悄來到灌陽,去地里查看。
“他這個人哪,做事認真得很!”蔣碧娟感嘆。
蔣碧娟的印象里,袁隆平很隨和,愛開玩笑,喜歡用手捋額頭?!霸蠋煱【拖褚粋€老頑童,上次他過來,穿了一件白色的花格子短袖襯衫,問我好不好看,年不年輕,我說年輕!”蔣碧娟說,袁隆平聽了之后很高興,10月過來又穿了那件衣服。不過蔣碧娟也發(fā)現,袁隆平今年過來時身體狀況不如頭兩年。“2015年那次他過來,在田里走了好大一圈,今年就沒怎么轉了?!?/p>
袁隆平和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彭玉林等來到灌陽。按照安排,第二天一早測產的專家就要去基地,他則晚一點去,對此,袁隆平調侃道:“專家才(那么早)去,我不是專家了,我是旁觀者?!?/p>
彭玉林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所里跟了袁隆平十幾年?!霸蠋煹饺魏我凰髮W去,影響力絕對比任何一個明星都大?!迸碛窳终f,有次袁隆平去武漢大學演講,校方安排了一個能容納三四百人的小禮堂,結果里三層外三層擠了上千人,于是改到室外廣場上,但是天氣太炎熱,只能取消。
“噸半稻”的目標實現了,袁隆平很開心
袁隆平喜歡打牌,撲克牌、麻將都愛,當天從長沙到全州,高鐵上有兩個半小時,他又想拉著彭玉林等打“跑得快”,他們則故意推托?!拔揖驼f要睡覺,不陪他打,其實主要是想讓他在車上睡一會兒。”彭玉林告訴記者,袁隆平時間觀念比較強,到各地出差時,如果方便就喜歡坐高鐵,那樣比較準時。
彭玉林說,袁隆平生活簡單,一心鉆研科研,離不開水稻,很多事情還想親力親為。他告訴記者,袁隆平現在身體五大器官都還好,肺稍微差一些,聽力有點下降,但是正常交流沒問題?!霸蠋熀苡腥?,就像一個老頑童”。唯一讓他擔心的,是這位快九十歲的老人太操勞。
袁隆平身邊的另一位工作人員說,袁隆平作息規(guī)律,每天早九點之前吃早飯,九點半左右到辦公室,每天除了處理工作,還要見很多各地來的客人;中午會休息兩三個小時,但沒有固定的下班時間,何時忙完何時走,周末有事也要處理,有時還接連出差。
袁隆平此前喜歡抽中華煙,2010年時被發(fā)現有慢阻肺,當時呼吸專家鐘南山院士就勸他戒煙。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袁隆平最終把抽了幾十年的煙戒掉了。“今天他還在說,自己從共和國成立前一個月開始抽煙,終于戒掉了。”彭玉林說,按照這樣來算,從1949年到2012年,袁隆平整整抽了63年的煙。
打氣排球也是袁隆平多年的愛好。3日晚餐時,袁隆平在飯桌上說:“我們要跟廣西農科院的打比賽,今年我們來廣西比,明年他們來湖南比?!彼硎井斕爝^來之前都還在準備,接著又感嘆:“他們廣西女排很厲害,陰盛陽衰!”
測產當天,農戶現場收割再生稻
4日上午10時許,袁隆平來到示范基地,人群迅速圍攏過來。剛坐下不久,蔣碧娟又給他拿來一把稻子,他高興地接過來,放在腿上,撩起一串稻穗,用手摩挲著仔細查看。在很多場合,袁隆平的身邊都會有一把稻子,這是他的標簽。經過現場收割、脫粒、去雜、稻谷水分測定等程序,再生稻測產結果出來了,平均畝產為552.1公斤。
“大家拍手哇!”袁隆平很高興,現場掌聲響起,“噸半稻”的心愿實現了。此次工作間隙,袁隆平接受了紅星新聞的專訪,對此前被廣泛關注的海水稻項目,他說國家很重視海水稻,如果研制成功,至少可以推廣一億畝以上。
再生稻現場稱重
記者:
再生稻技術目前在我國推廣情況如何?袁隆平:
目前緯度最高推廣到了湖北蘄春,大概北緯30.5度,灌陽大概是北緯25.5度,緯度位置比較好,鄰近的全州、恭城等幾個縣都適合。記者:
這一技術研發(fā)歷史有多久了?袁隆平:
過去老一輩專家就在研究,一開始畝產能到300市斤(150公斤)就不錯了,后來達到300公斤,但是面積很小,現在灌陽有幾萬畝,高產田達到了500公斤。記者:
發(fā)展再生稻的技術要點是什么?袁隆平:
一是生育期要適合,二是要抗倒伏,三是再生能力要強。記者:“
噸半稻”在其他地方實現過嗎?袁隆平:
廣東興寧之前也達到了“噸半”,但那里是種兩季,灌陽是一季稻+再生稻也達到了“噸半”,不得了。記者:
海水稻也是目前您研究的重點,現在技術如何?袁隆平:
海水稻現在面積還比較小,但它是苗頭。目前在含鹽0.6%的咸水濃度里,我們選了幾個品種還可以,小面積畝產可以上600公斤。國家很重視海水稻,如果研制成功,至少可以推廣一億畝以上,這樣就能擴大耕地面積,18億畝的耕地紅線就沒有問題了。記者:
水稻產量不斷提高,有怎樣的意義?袁隆平:
中國的飯碗要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上,這就是保證糧食安全。據紅星新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