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冰
(黑龍江工程學院體育部,黑龍江哈爾濱150050)
我國高等院校冰雪體育教學危機研究
白 冰
(黑龍江工程學院體育部,黑龍江哈爾濱150050)
以冰雪體育教學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依據,系統剖析當前高校冰雪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認為,當前蓬勃開展的高校冰雪體育教學卻存在著身體危機和課堂危機,這些危機以身體教化缺失和課堂教學不足為特點,既弱化了對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的發(fā)展,同時也造成了課程目標不能實現和學生對冰雪運動認知上的偏差。冰雪體育教學危機的出現,源于場地器材不足、體能水平較低、教學方法陳舊和宣傳引導不力等問題。為此,提出改善場地器材、強化體能練習、完善教學方法和加強宣傳引導等對策,以此促進我國高校體育冰雪體育教學的優(yōu)化發(fā)展。
學校體育;冰雪體育教學;身體危機;課堂危機
冰雪體育教學,作為我國高等院校冬季重要的體育課程,在大學生冰雪運動技能的發(fā)展、冰雪文化內涵的培養(yǎng)和素質教育的實現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為更好的適應大學生的冰雪體育和社會發(fā)展的需求,自我國社會轉型發(fā)展以來,各高等院校都積極嘗試開展冰雪體育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1]。高等院校冰雪體育教學,是我國高等院校在冬季開展的以冰雪運動為課程內容的體育教學。作為一門專門在冬季開展的體育課程,該課程主要在我國黑龍江、吉林、新疆、遼寧、北京等部分地區(qū)的高校中開展。作為一門受季節(jié)性和地域性影響較強的課程,雖然開課的地域和時間受限較多,但從開課的高校、參課的學生人數來看,卻影響較大、受眾較廣。首先,在開課的高校方面。上述地區(qū)有高等院校近百所,其中近一半的高校開設了冰雪體育課程。在這些高等院校中,既有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工程學院、黑河學院、長春師范大學、長春大學等省市院校,也有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新疆師范大學等國家級重點院校。其次,在參課學生人數方面。這些高等院校每年均有近十萬余名大學生參加冰雪體育教學,這使得數十萬在校大學生中大部分接受過冰雪體育教育。而且,這些高校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其冰雪運動的學習過程,不僅促進了冰雪運動的推廣和普及,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冰雪運動的認知[2]。第三,在冰雪體育教學課程內容方面。我國高等院校冰雪體育教學包含了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球、冰壺、越野滑雪、高山滑雪、單板滑雪等競技運動項目和雪地足球、冰橇等群眾性體育項目[3]。這些種類繁多、形式各異的冰雪體育項目,為豐富大學生冬季業(yè)余生活,發(fā)展冬季冰雪運動技能奠定了基礎。從發(fā)展的過程來看,“快樂體育”、“陽光體育”、“一校一品”等教育教學改革理念、方式和手段,均推動了我國高校冰雪體育教學的優(yōu)化與完善;特別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等文件頒布,更進一步推動了我國高校冰雪體育教學,從單純突出國家意志到兼顧學生個體發(fā)展,實現了提升人文素養(yǎng)與社會責任感的全面素質教育演進,使得冰雪體育教學其更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和大學生冰雪體育推廣的需求[4-5]。應該說,我國高校冰雪體育教學的改革促進了大學生冰雪運動的蓬勃發(fā)展,為我國冰雪體育的普及和接軌世界冰雪運動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但我國大學生身體素質逐年呈現下降趨勢的現實境況,卻讓我們感到了冰雪體育教學發(fā)展中存在的教育危機[6]。為此,本研究以冰雪體育教學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依據,對當前高校冰雪體育教學展開了系統剖析,以此為進一步優(yōu)化我國高等院校冰雪體育教學的發(fā)展提供參考。
從發(fā)展的境況來看,我國高等院校冰雪體育教學,在我國高等院校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和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但在這蓬勃、興盛的過程中,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逐年下降和冰雪運動技能水平不高,卻讓我們感到了高等院校冰雪體育教學中存在身體教育危機和課堂教學危機。
1.1 身體教育危機
體育,其本質就是一種身體的活動,是一種通過特定動作的練習實現機體結構優(yōu)化和功能提升的教育過程。高等院校冰雪體育教學最核心的目標就是在于強健身體、掌握專項運動技能,其次才是提升文化內涵和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運動習慣[7]。在這一教育過程中,如果減弱了特定動作練習的強度、難度,降低了學生對運動技能學習的要求,其直接結果就是學生身體素質和冰雪運動技能掌握與應用的弱化。首先,以以黑龍江工程學院、黑龍江大學、長春工業(yè)大學、長春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開展冰雪體育教學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調查來看,冬季冰雪體育教學雖然拓展了學生的活動形式和內容,但也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身體素質不足、身體形態(tài)偏胖或偏瘦的不良狀況,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指標上下降明顯和近視、肥胖等問題日趨嚴重;使得高校大學生體質進入了一種持續(xù)性、循環(huán)式的下降困局[8]。其次,從大學生冰雪運動技能的發(fā)展來看。在80~90年代,我國高等院校大學生通過冰雪體育教學大都能掌握并熟練運用滑冰運動技能。而目前,雖然我國高等院校冰雪體育教學增加了單板滑雪、冰壺、雪地足球、冰橇等新型項目,但多樣性的冰雪運動內容卻并沒有帶來大學生冰雪運動技能的發(fā)展與提升,相反在冰雪體育教學中,由于學生身體素質的不足,不僅導致滑冰變成了走冰、滑雪變成了爬雪,還造成了教學中運動損傷發(fā)病率較高[9]。使得原本強化大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發(fā)展的冰雪體育教學,演變成一種體驗式的教學活動;不僅無法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同時也造成身體上的弱化。而這不僅影響到我國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與建設,同時也威脅到國家安危與民族存亡。因為,當這一代青年人都不能掌握和運用冰雪運動技能時,我們何談“體育大國到體育強國”;當這一代青年都“大腹便便”時,我們也只能哀嘆“少年弱則國弱”。
1.2 課堂教學危機
課堂教學,是實現大學生冰雪體育教學的實施過程,是發(fā)展冰雪體育運動技能、增強體質健康水平和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學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為提高我國高等院校體育課堂教學的效果,國家為此不但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體育教育教學改革,還推出了一系列的新型教學模式,如“快樂體育”、“陽光體育”、“一校一品”等,應用于冰雪體育教學之中[10-12]。應該說,從國家到地方,從行政管理部門到教育部門,均十分重視冰雪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的實現;但從課程開展的過程和結果來看,其目標、功能與結構不相匹配,使其教學的本質功能正不斷被弱化。首先,冰雪體育教學課程時數明顯減少。僅以黑龍江工程學院、黑龍江大學、長春工業(yè)大學、長春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為例,這些冰雪體育教學從80年代的每學期的32學時,縮減至現在的20學時(每周一堂冰雪體育教學,每堂課2學時),冰上、雪上教學時間非常有限。冰雪體育課堂教學時數的大幅縮減,導致了教學內容講解、傳授的受限,制約了大學生冰雪運動技能的習得。其次,我國北方各高校冰雪體育設施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如以冰場為例,一般高校在近3 000 大小的冰場上,往往要同時安排15個教學班近700名學生開展教學,其人均冰場使用面積僅有4.28 m2,其擁擠的人群使得課堂教學失去了學生滑行練習的空間,造成了冰雪運動技能練習受困[13]。第三,受學生基本運動能力的制約,冰雪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往往無法有效進行。學生由于腿部力量不足和畏難心理的驅使,使得多數學生在冰上不是滑行而是跌跌撞撞的行走。這種不可控的身體姿態(tài),不僅使大多數學生并不具備從事冰雪體育教學的能力,而且還極易造成運動損傷。每年在冰雪體育教學中,均有學生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傷病問題。如,骨折、凍傷、擦傷、劃傷、摔傷等[14]。這不僅使課堂教學計劃中“單蹬單滑”、“但蹬雙滑”、“蹬冰平滑”等教學內容無法實現,也導致了發(fā)展學生冰雪運動技能成為空談。第四,冰雪運動所具有的高危險性和寒冷環(huán)境所產生的倦怠性,使得一些學生寧愿在冰上、雪上站著也不愿運動,而教師在教學中又不能強制其運動,就造成了教學不可控、學生不運動的尷尬局面。這種課堂教學上的困境,使得蓬勃開展的冰雪體育教學失去了應有的教育效果和內涵,造成了功能與價值的日漸消亡。這種課堂教學上的缺失,一方面超出了教師教育的調控范圍,使得體育課堂的結構無法繼續(xù)維持下去,導致預計的教育教學目標無法實現;另一方面,使得原本在體育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冰雪體育課程,處于被邊緣化的境地,導致冰雪體育教學的存在價值隨之消失、冰雪體育課程逐漸消亡。
2.1 冰雪運動場地不足
場地器材,是高等院校冰雪體育教學開展的基礎。從目前來看,雖然以個人應用為主的冰刀、滑雪板、滑雪鞋等冰雪體育器材已經不是影響大學生參加冰雪運動的主要問題,但以滑冰場和滑雪場為代表的,冰雪運動場所的不足,卻成為當前我國高等院校冰雪體育教學時數不足的主要原因。這一方面源于,受冬季暖冬氣候的影響,我國開設冰雪體育教學的大部分高等院校只有在12月末,才能在校園中完成冰雪運動設施的建設。而此時,多數高校已經進入教學中期,再經過1個半月的課程教學后,就進入到期末考試階段。這使得學生實際的冰雪課程時數大大縮短,學生從事練習冰雪運動的時間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受冰雪體育場地建設及使用效益等問題的影響,大多數高校僅能為學生提供使用面積在2 000 m2左右的室外冰場,供學生開展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球、冰壺、冰橇等運動[15]。當多種運動集中在一塊冰場、且運動人數超過千人時,就必然導致了使用空間的不足。這不僅限制了學生從事冰雪運動的空間,同時也制約了冰雪運動項目的開展。
2.2 體能水平較低
冰雪運動,是運動者通過借助器械在冰雪環(huán)境中開展的一項冬季體育運動。在運動中,運動者需要在冰雪環(huán)境中能夠較好的借助器材、運用專項的運動技術,完成各種專門性的運動動作。這使得運動者,不論是在滑冰過程中、還是在滑雪過程中均需要實現與器械的有效融合。而要實現可控的操作滑冰鞋、滑雪板等冰雪運動器材,就需要學生具有較好的綜合體能水平。這種綜合體能水平,不僅包括了良好的身體素質還包括具備一定的運動能力。但從冰雪體育教學現狀來看,由于大多數學生身體素質不佳且平時缺乏運動,導致這些學生在冰上站立或在雪上行走都成問題。當身體素質較好且具有一定運動基礎的學生,經過10學時左右的教學過程,就可以在冰上或雪上自由滑行時,這些運動困難的學生還在練習基本的冰上或雪上行走。這不僅導致教師無法開展其他的專項技術教學內容,不能按教學計劃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同時也使得學生掌握冰雪運動技能、建立終身的運動習慣稱為空談。
2.3 教學方法陳舊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當前我國社會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大學生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價值構建和主體意識形態(tài)都在發(fā)生變化[16]。這使得大學生已經不再對,由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而產生的體育知識權威產生敬畏,而是一種基于雙主體地位的,溝通與交流下的互動行為。但多數體育教師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在教學中依然較多運用基于教師主體地位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這不僅限制了學生個體化與個性化的發(fā)展,同時也造成了教與學雙邊關系的分離。其最終結果一方面演化為學生消極的應對教學過程,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一味的遷就。由此造成學生在冰雪體育教學中需求持續(xù)減弱,冰雪體育教學與體育教師存在價值持續(xù)下降,學生在冰雪體育課堂中所獲得的知識性與智力支持功能不斷弱化,于是學生學習冰雪運動和從事冰雪運動的興趣逐漸降低,使得冰雪體育課堂教學成了“空中樓閣”,并最終加劇了冰雪運動身體教育和冰雪體育課堂教學持續(xù)下滑的危機。
2.4 宣傳引導不力
冰雪運動雖然是我國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在我國高校體育課程中開展時間也相對較長,但相比夏季運動項目,冰雪體育在大學生中的認知程度還較低。這一方面源于,受季節(jié)和環(huán)境的影響,冰雪運動在我國的開展地域還相對有限,導致多數學生雖然知道冰雪體育運動但卻對其缺乏系統的了解和正確的運動表象,由此對眾多媒體宣傳的冰雪運動高危險性和教學中教師講解冰雪運動的安全防護問題產生認知上的誤解,產生了對冰雪運動的恐懼,形成了不愿從事冰雪運動或在教學中不聽從教師安排自我運動的隨意思想行為,由此不僅造成了學生參加冰雪體育教學的倦怠性,同時也易引發(fā)教學中的傷害事件;另一方面,當代社會多元化的文化思想對大學生身體教化產生了影響,導致身體、行為在被關注、尊重的同時又被濫用[17]。如,女生身體苗條之風盛行,由減肥、美體、瘦身所導致的肌肉無力、身體瘦弱,不僅難以從事冰雪運動而且還導致身體出現多種疾??;男生游戲之風盛行,徹夜不眠的游戲導致身體生理機能紊亂,大學生近視、肥胖等問題,不僅使得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水平逐年下降,同時也已經嚴重的影響到我國人口的安全問題。因此,正確的教育宣傳是引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冰雪運動認知,提高參加冰雪運動興趣和能力的重要方式。
3.1 改善場地條件
改善高校冰雪體育教學場地條件,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切實提高冰雪運動場地條件滿足高校開展冰雪運動的需求。首先,引入新的科技手段,應對氣候變化下的冰期縮短問題。如,可以采用在室外地面鋪設苯板和裝有價格低廉的冷凍液管線,使?jié)仓蟮谋鶊霰M可能少的受到氣候環(huán)境的影響,提前使用時間;還可以利用校園中的山坡或在空地搭建一定高度的平臺,通過造雪的方式建設一個小型雪場,為學生在校園中開設初級滑雪課程。其次,積極利用學校中的空地擴展冰雪運動場地,以此應對冰雪運動教學場地人均不足的問題。如,可以在冬季的室外籃球或排球場地中建設冰壺運動場地;可以利用冬季校園的湖面增加新的滑冰場地;第三,還可以利用學??罩玫膹S房,將其改造成室內的冰雪運動設施。如,可將空置的廠房經過簡單改造后,改裝成冰壺教學設施等。以此,改善當前高校開展冰雪體育教學中的場地條件不足問題。
3.2 強化體能訓練
良好的體能,既是大學生從事冰雪運動的基礎,同時也是體質健康的重要保證。在發(fā)展大學生體能水平時,首先要對現有的高等院校體育課程進行適當的改革。如,在9月份新入學的大一新生體育教學中,將體育課的項目選項改變成體能訓練課,同時設定體能訓練的強度、內容和目標,通過為期3個月的專項體能訓練,在提高大學生體能水平的同時,為11月末從事冰雪運動奠定基礎。其次,體能訓練的內容和方法要進行一定的更新和優(yōu)化。如,將短中距離的單速跑變成,短中長不同距離構成的變速跑;將單純的引體向上變成立臥撐、俯臥撐和引體向上結合的訓練內容;將單腿收跳變成負重深蹲、單腿負重半蹲、蹲屈走、單腿收跳相結合的訓練內容。第三,增加拉肢體的伸動作內容,一方面通過抻拉肌肉和韌帶,提高肌肉的興奮性、刺激深層肌群;另一方面,可以減輕肌肉的酸痛感,加速機體訓練后的疲勞恢復。此外,還可以設計一些以體能訓練為基礎的運動優(yōu)秀,如繩梯交叉步、走跑跨小欄等,豐富訓練形式降低枯燥感。
3.3 冰雪運動技能的系統化練習
大學生冰雪運動的學習和技能的發(fā)展是一個長期而系統化的過程,不是簡單的一個或兩個學期就能夠實現的。因此,不僅要建立體育教學的系統化過程過程,更要構建一個長期的包含課余練習和俱樂部活動的冰雪運動技能發(fā)展體系。首先,在冰雪體育教學中,要構建一個大一、大二銜接的技術教學課程內容,以大一為基本技術學習和掌握為基礎,以大二為基本技術熟練提升為目標,循序漸進的提高學生的冰雪運動技能。其次,積極引導大學生課后冰雪運動練習。受高校課程開展的制約,學生的冰雪體育課程一般每周一次、每次2學時。這使得即便是以整個冬季學期的課時計算來看,學生也只能接受36學時的課堂教學指導。而要想在這有限的課時中,實現熟練掌握冰雪運動技能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加強課后練習就成為大學生冰雪運動提升的重要方式和路徑。這就要求,高校中的各院系教學輔助人員在體育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冰雪運動,通過課余的大量練習提高冰雪運動水平。第三,建立冰雪運動俱樂部,開展多種形式的冰雪運動活動。如,以俱樂部為基礎開展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的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球、冰壺等比賽,在活躍大學生冬季活動的同時,潛移默化地發(fā)展學生的冰雪運動技能,提高身體素質和體質健康水平。
3.4 加強教育宣傳的正確引導
當代社會是一個文化大發(fā)展的時代,各種思潮通過不同形式的信息傳播媒介,對大學生的思想和文化認知產生著較大影響。而要想大學生保持健康、正確的文化認知和冰雪運動理解,就必須在教學前和教學中對其展開正確的教育宣傳和引導。因為,冰雪運動從其運動過程和形式來將,雖然確實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但通過其運動所帶來額身心健康上的收益卻要遠遠大于其危險性[18]。首先,在課前通過影像、圖片等形式,向學生展示冰雪運動的起源、形成與發(fā)展,以此了解冰雪運動的特點,提高廣大學生對冰雪運動的了解、建立初步的運動表象。其次,從科技的視角以圖像表征的方式,解析冰雪運動的生物學、生理學、力學特性,讓學生認知從事冰雪運動所需的體能基礎及運動中運動損傷產生的機制和規(guī)律,為避免運動損傷或降低傷病的程度和提高傷病康復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案例。第三,以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脈絡和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糾正不良思潮對大學生在身體行為標準和不良生活方式方面的影響,并給予大學生更多觀念、說法求證的途徑,從事實的角度引導大學生積極的投入到冬季冰雪運動中來,發(fā)展強壯的體魄、健全的人格。
切實促進我國高等院校冰雪體育教學的實效開展,是提升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發(fā)展冰雪運動技能、促進終身體育習慣形成的重要路徑。在面對高校冰雪體育教學發(fā)展的危機時,我們只有從基礎做起,以一系列切實有效的對策,改變發(fā)展中的困境和缺陷、彌補和完善不足,才能將高校冰雪體育教學改革落到實處,才能實現我國高等院校冰雪體育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1] 孫宏偉.高校冰雪運動教學模式的理性思考[J].冰雪運動,2007,29(2):68-69,86.
[2] 王豐秋.黑龍江省高校冬季體育教學改革的本土化研究[J].冰雪運動,2010,32(6):68-71.
[3] 袁紅.北方普通高校冰雪運動課程的開發(fā)與建設[J].冰雪運動,2006(3):96-97.
[4] 滕延峰.黑龍江省普通高校開展冰雪運動課程的價值和對策分析[J].冰雪運動,2014,36(1):70-73.
[5] 張強,呂吉勇.冬季體育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冰雪運動,2008,30(1):73-75.
[6] 謝冬興.高校體育的身體危機與課堂危機[J].體育學刊,2016,23(6):82-86.
[7] 吳瑞紅,江文奇.學校體育思想之身體教化指導的整體化研究[J].體育學刊,2016,23(1):109-111.
[8] 劉義峰,趙赟昀.冬季大學生利用冰雪運動提高身體素質的途徑[J].冰雪運動,2007,29(6):77-79.
[9] 張志哲,仇慧.黑龍江省高校冬季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冰雪運動,2016,38(2):70-73.
[10] 劉雪梅,張云峰,李大同.黑龍江省普通高校大學生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方式的研究[J].冰雪運動,2010,32(5):75-79.
[11] 孟光,王曄.新時期加強北方高校冬季課外體育活動的途徑[J].冰雪運動,2008,30(2):80-82.
[12] 夏光.高校冬季體育教學中快樂屬性的實現[J].冰雪運動,2011,33(6):78-81.
[13] 曲新藝,張強.北方高校冬季體育課程資源開發(fā)的研究[J].冰雪運動,2006(3):118-120.
[14] 蔡琳.高校冰上課教學改革與運動性損傷的預防[J].冰雪運動,2010,32(2):74-77.
[15] 張大春,鄒積恒,梁策.黑龍江省高校冰雪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現狀調查與分析[J].冰雪運動,2015,37(2):55-58.
[16] 劉扉.體育課堂教學價值取向的回顧與展望[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40(4):91-94.
[17] 徐振祥.論新媒體傳播對青少年個性道德與理性秩序觀成長的影響[J].學術論壇,2012,35(4):210-212,225.
[18] 高俊,肖寧寧,顧信文.高危險性體育管理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4(4):20-23.
Research on the Crisis of Winter Sports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BAI Bing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50,China)
Based on the undergraduates'allround development by the winter sports teaching,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winter sports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t thinks that there are physical crisis and classroom crisis in the current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winter sports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crise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lack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lassroom teaching,which not only weakens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quality and sports skills,but also causes the deviation of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and the undergraduates'cognition of the winter sports.The emergence of winter sports teaching crisis roots in the following problems:inadequate fields and equipments,low level of physical fitness outdated teaching methods;ineffective propaganda and guidance.Therefor,it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s follows:to improve the fields and equipments,to enhance the physical exercises,to improve the teaching meathods and to strengthen propaganda and guidance.The purpose is to advance the optimized development of winter sports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school sports;winter sports teaching;physical crisis;classroom crisis
2017-02-20;
2017-03-06
黑龍江省科技廳自然科學基金項目(C201436)。
白冰(1978-),女,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與訓練。
G807.01
A
1002-3488(2017)03-006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