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風民
農村基層干部應如何貫徹落實好“一號文件”
□ 秦風民
貫徹落實好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是搞好“三農”工作,調動廣大農民建設新農村的重要保障。讓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武裝廣大干部群眾的頭腦,是農村不斷發(fā)展、農民不斷富裕的重要法寶。因此,農村基層干部對傳達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萬萬不可懈怠。
那么,新形勢下,如何組織廣大農民學習好、貫徹落實好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是擺在農村基層干部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筆者認為,應重視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提振信心、鼓舞士氣。農產品賣難和收購價偏低,不僅嚴重挫傷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更使他們?yōu)樾乱荒耆绾沃\劃深感茫然。這比告訴農民種什么才好、養(yǎng)什么才成更重要。有投入才有產出,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更談不上增收。只有幫助農民重拾信心,讓他們敢投入、肯投入、大投入,才能為新一年的增產、增收、增效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二要讓農民領會文件精神。從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可以看出,加快農業(yè)農村發(fā)展,仍是“三農”問題的導向,主線為推進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腳點則是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增綠。這就需要告訴農民,我們的農產品與國外相比,生產上表現為數量有余而質量不足,加之生產成本較高,導致了市場競爭力的不足。與此同時,一些真正的需求卻得不到有效滿足。這就要求,必須從供給側入手,改變老一套,祭出新招數,千方百計豐富品種,優(yōu)化結構,提高產出效率,增大市場收益。
近些年,農業(yè)農村發(fā)展取得了顯著進步,但同時也面臨不少問題,如農產品供求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資源環(huán)境壓力大、農民收入持續(xù)增長乏力等。在這種情形下,倘若繼續(xù)沿用解決總量不足的需求側刺激的慣常做法,無異于抓錯藥方難除病根。因此,必須順應新形勢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調整工作重心,在優(yōu)化傳統種植結構上做文章,在改變仍以一家一戶為主要生產單元的機制上下功夫。也惟其如此,才能使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聲有色,農業(yè)農村發(fā)展新動能培育有實有效。
三是點子要幫農民出,主意還要農民自己拿。現在是市場經濟,如果一味發(fā)號施令,且不說農民會不會有抵觸情緒,即便服從,也難免因一哄而上而埋下新的結構性過剩隱患。更不能給農民空頭許愿,免得到頭來事與愿違。不僅會讓農民蒙受損失,更可能會為以后工作開展帶來抵觸。所以,落實中央一號文件,也要走群眾路線。在這個過程中,不妨心甘情愿給農民當幫手,既不缺位,又不越位。否則,“越位服務”做農民的主,讓農民蒙受損失,必然會比服務的缺位和不到位造成的損失更大,不僅吃力不討好,而且更傷農民的心。
四是農村工作者、農業(yè)科技人員,要當好農民的好導師。面對農產品賣難,開展結對子扶貧,無論幫賣還是給錢,都不如讓農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增強技能來得更實惠和頂用,亦即“授人以魚莫如授人以漁”。比如一些貧困村,就像一個“大漏斗”,即便注入再多的水,也會無水養(yǎng)魚。但如果將“大漏斗”變成“蓄水池”,不僅可以把魚養(yǎng)成,而且會越養(yǎng)越多。
(責編:張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