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長江大學石油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100)
多模型隨機近似擾動算法的應用
張宇(長江大學石油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100)
油藏自動歷史擬合屬于復雜的大規(guī)模參數(shù)反演問題,地質參數(shù)的不確定性難以精確表征?;陔S機擾動近似梯度算法(SPSA),提出了一種多模型隨機近似擾動算法(EnSA)。該算法考慮多模型參數(shù)反演,降低了地質參數(shù)的多解性和不確定性;目標函數(shù)求解中應用SPSA算法避免了真實梯度計算。模型擬合結果表明:相比SPSA算法,EnSA算法降低了地質模型參數(shù)的不確定性,能夠更精確地刻畫油藏地層非均質性。
自動歷史擬合;SPSA算法;EnSA算法?
油藏自動歷史擬合中準確計算目標函數(shù)的梯度極其困難,梯度類算法穩(wěn)定性差,求解過程異常復雜,如伴隨法、有限差分法等。集合類算法如集合卡爾曼濾波算法容易產生濾波發(fā)散及梯度偽相關問題。隨機擾動近似梯度算法(SPSA)作為一種有效的梯度近似算法,由于計算簡單,其擾動搜索方向恒為上山方向且其期望值為真實梯度,是目前擬合問題常用的隨機類算法,但SPSA算法只考慮單一地質模型,當初始地質模型與真實油藏差別較大時,該算法擬合所得油藏模型缺乏可靠性。為此,基于隨機極大似然方法生成多個反映油藏特征的模型實現(xiàn),在多模型擬合目標函數(shù)求解中應用SPSA算法,降低了地質模型的不確定性,提高了擬合后模型的可靠性。
在第l迭代步,隨機擾動梯度的計算公式為:
在第l+1迭代步所獲得的控制變量為:
對于實際油藏歷史擬合問題而言,操作矩陣C-M1(m-mpr)所需的計算代價在實際應用中難以承受,趙輝等[1,2]基于多模型對矩陣δM進行奇異值分解(SVD),將地質參數(shù)m降低到p域進行處理,大大降低了擬合參數(shù)的維數(shù),有效地解決了大規(guī)模參數(shù)擬合問題。實際油藏地質模型不確定性強,為了更精確地刻畫油藏地質屬性,自動歷史擬合算法需要考慮多模型進行擬合。它首先基于初始先驗信息(ppr)和觀測值(dobs)生成多個隨機油藏模型實現(xiàn)(puc)及觀測向量實現(xiàn)(duc):
然后,對于每一對puc和duc,通過最小化目標函數(shù)JR(p)可獲得相對應的MAP估計pc,并考慮隨機變量pc的期望為:
pc的期望即為J(p)的MAP估計p∞??梢苑謩e對每個模型實現(xiàn)puci采用SPSA算法進行反演得到MAP估計pci,然后求取pci的期望,即可獲得油藏的MAP估計。
第j個模型實現(xiàn)pucj使用SPSA算法在第l迭代步,隨機擾動梯度的計算公式為:
基于所提出的集合隨機近似擾動算法,首先對某概念油藏模型進行參數(shù)反演,并與SPSA算法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所建油藏模型真實滲透率場分布如圖1(a)所示,初始模型滲透率場如圖1(b)所示。分別基于SPSA算法和EnSA算法對概念油藏模型進行了參數(shù)反演,SPSA算法和EnSA算法的反演結果分別如圖1(c)和圖1(d)所示,由圖1可知,初始滲透率模型與真實滲透率模型分布差異大,未能反映真實的高滲條帶,經(jīng)過SPSA算法和EnSA算法反演后滲透率分布均得到了較好改善,相比SP?SA算法,EnSA算法滲透率場擬合后更精確地刻畫了高滲條帶的位置。
圖1 概念模型滲透率場(對數(shù)刻度)
(1)基于降維的集合隨機近似擾動算法(EnSA)能夠在考慮初始油藏地質信息的基礎上,對地質參數(shù)進行反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油藏自動歷史擬合的多解性,降低了擬合參數(shù)的自由度。
(2)相比SPSA算法只考慮了單一模型,EnSA算法同時對多模型實現(xiàn)進行擬合,能夠更好地考慮油藏地質信息的不確定性,更精確地刻畫油藏地層非均質性。
[1]趙輝,曹琳,李陽等.基于改進隨機擾動近似算法的油藏生產優(yōu)化.石油學報,2011,06):1031—1036.
[2]Zhao H,Li G,Reynolds A C,et al.Large-scale histo?ry matching with quadratic interpolation models[J].Computa?tional Geosciences,2013,17(1):117-138.
[3]Sarma P,Chen W H,Durlofsky L J,et al.Production Optimization With Adjoint Models Under Nonlinear Control-State Path Inequality Constra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