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人原著 本刊編者譯
書法秘訣(十五)
□ 清人原著 本刊編者譯
毗陵有“束第”二字,經(jīng)一尺五六寸,乃元宰書,真得勢字。元宰嘗云,余學三十年,悟得書法而能實證者,在起倒收束處耳,過此一關(guān),雖右軍父子亦無奈何耳!
轉(zhuǎn)左側(cè)右乃右軍字勢。所謂跡似奇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字之巧處在用筆,尤在用墨。然非多見古人真跡,不足與談此竅也。蓋用筆之難,難在遒勁,而遒勁非怒筆木僵之謂。乃如大力之人,通身是力,倒輒能起,此惟褚河南虞永興得之。須悟后始知余言也。顏平原屋漏痕折釵股,謂欲藏鋒,后人不識,遂以墨豬當之,皆成俗筆。癡人前不得說夢,欲知屋漏痕折釵股,當于圓熟處求之,未可朝執(zhí)筆而暮合轍也。
譯文:
毗陵有“束第”二字,直徑有一尺五六寸,是董其昌所書,真是得勢的字。董元宰曾說,我學書三十年,悟得書法而能得到實證的,是在“起倒、收束”之處,過了這一關(guān),即使右軍父子再世亦沒有辦法了。
倚左側(cè)右是王右軍筆勢。所謂書跡似奇反而覺得正,世人不能理解啊。字的巧處在于用筆,尤在于用墨。然而如果不能多觀摩古人書法真跡,就不足以與他談?wù)摯烁[門啊。大概用筆之難,難在遒勁,而遒勁又不是怒筆木僵的意思。這像力量很大的人,渾身是力,跌倒后立即能起,這只有褚遂良、虞世南能做到。必須參悟后才能知道我所說的。顏真卿的屋漏痕、折釵股之說,講的是藏鋒,后人不理解,竟然把他的書法當作是墨豬,都是俗筆。癡人面前不能說夢,要知屋漏痕、折釵股,當在純熟處求得,不可能早上開始執(zhí)筆練字到傍晚就能合乎規(guī)矩的。
何永華 518101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43區(qū)安樂小學
徐建敏 311112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良渚第二小學
王篤華 212400 江蘇省句容市紫荊花園
吳世棟 465200 河南省固始縣實驗藝術(shù)小學
秦才乾 201824 上海市嘉定區(qū)金沙江路2986號冀希書院
史道仁 225747 江蘇省興化市新垛中心校
崔東海 316000 浙江省舟山市海獅路
智永草書《蘭亭》,白紙挖鑲裱,蝴蝶裝??v23cm,橫9cm。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
碑帖簡介:
智永草書《蘭亭序》是較為少見的“草體蘭亭”。用筆秀潤圓勁,清俊流美,風神雋永,氣質(zhì)和雅。既能嚴守王氏家法,又能繼往開來,下傳虞世南等人,開唐代楷書新風。
碑帖釋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取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