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 文
應合理引導群眾呼聲
□ 趙 文
近期,一部反腐熱劇《人民的名義》,不僅以大尺度的劇情設計讓觀眾拍手稱快,更是成為大家伙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談資,觸目驚心的貪腐細節(jié)、令人咋舌的官商勾結、沒有底線的權力操縱,無不一次次刷新我們的眼界,震撼我們的內心,隨之對腐敗深惡痛絕的呼聲鋪天蓋地席卷而來,這些呼聲中有對社會的理性解讀,也有主觀意志的歪解誤判。關注輿論導向、引導群眾呼聲已成為當下治國理政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誠然,在信息逐漸公開、互聯(lián)網(wǎng)日益發(fā)展的今天,我們允許民眾訴求有更多元的渠道,我們也期望更多民眾參與到社會治理、國家建設當中,為國獻智獻策,真正發(fā)揮出主人翁的作用。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國際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很多不良思想、歪曲理論在群眾之中大行其道,直接影響著整個國家的輿論氛圍,日益瓦解著國人的民族情結。網(wǎng)絡上的“網(wǎng)怒癥”,泛濫成災的“水軍”,反動言論的“始作俑者”,都像螻蟻一樣一點一點啃噬著國家的肌體、吸食著民族的血液,失去理性的網(wǎng)民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便利無時無刻不在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情緒,所以,倡導文明、回歸理性正當其時。
作為國家治理主體,我們的政府首先應充分展現(xiàn)包容的心懷,敢于接納不同聲音、敢于接受大眾質疑、敢于直面自身短板,讓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治理的全程中來,不斷深化政務信息公開,推進信息共享、部門聯(lián)動,讓人民看得見變化、聽得見回應、感受到關注。同時,針對網(wǎng)絡上、民間對反腐唱反調、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的言論,要從制度、技術上突破,對群眾進行長期思想觀念引導,合理疏解群眾矛盾,有效制止輿論擴散,要將輿論治理作為一項重點工程來抓,新聞工作者、黨員領導干部要勇立潮頭、敢為先鋒,輿論報道切忌“失真”,回應關切不能“失向”,合力打造國家輿論體系的理性基座。廣大人民群眾要保持道德自覺,既要有在法制范圍內的理性呼聲、又要時刻保持對國家民族的情懷覺醒,不被良莠不齊的言論所誤導、不被是非不分的謾罵所誘惑,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發(fā)出展現(xiàn)自己價值的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