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曉宏
自覺講團結講大局
文|秦曉宏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每當唱起這首激情澎湃、氣壯山河的紅色歌曲,我們都會真切地感受到團結的重要,團結的可貴。團結出凝聚力,團結出戰(zhàn)斗力,團結出生產(chǎn)力,團結是做好工作的力量倍增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團結統(tǒng)一是黨的力量所在,是實現(xiàn)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民族團結進步、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4月2日到3日,省委書記劉賜貴在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擴大)會議進行集體學習時強調,黨員領導干部只有自覺帶頭講團結、講大局,擺正位置,對同志光明磊落、坦誠相見,才能勇于擔當,各負其責,大膽工作,保持各項工作的連續(xù)性,按照既定安排認真落實,不觀望、不等待,心無旁騖地履行好工作職責,貫徹落實好省委的決策部署。這充分體現(xiàn)了以劉賜貴同志為班長的省委班子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和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絕對忠誠,體現(xiàn)了省委對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fā)展戰(zhàn)略部署的堅定決心,也體現(xiàn)了省委對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加強班子自身建設的高度清醒自覺。
“團結”一詞,按照《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就是“為了集中力量實現(xiàn)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務而聯(lián)合或結合”。毛澤東同志在《為人民服務》中指出,“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边@個“共同的革命目標”,戰(zhàn)爭年代就是推翻“三座大山”,和平時期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遠大理想就是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有了這樣的共同目標,團結才有堅固的思想基礎,大家才會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患難與共、生死相依、情同手足、勝似兄弟,才能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才能同仇敵愾、步調一致、攻堅克難、所向無敵。鄧小平同志深刻地總結說,“根據(jù)我長期從事政治和軍事活動的經(jīng)驗,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人的團結,要團結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我們幾十年艱苦奮斗,就是靠用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起來,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奮斗。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凝聚力。沒有這樣的信念,就沒有一切。”今天,在一些黨員中間包括一些領導班子中間出現(xiàn)不團結現(xiàn)象,恰恰就在于某些同志忘記了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丟棄了共產(chǎn)主義理想,只想著個人的小算盤,一天到晚圍著個人私利斤斤計較,甚至公開信奉“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錢’就圖”的歪理。譬如,有的把市場經(jīng)濟的等價交換原則引入到黨的隊伍中,誰能給自己好處就跟誰“拉關系”“套近乎”;有的為了個人能得到提拔升遷,對別的同志的工作不是“補臺”,而是“拆臺”,或者明里“伸援手”,暗中“使絆子”;有的領導干部把個人的權威看得很重,為了個人能夠“說了算”“勢力大”,就在單位內(nèi)部搞團團伙伙、拉幫結派。這種“我”字優(yōu)先、“私”字當頭的思想不克服,就必然導致你爭我奪、同床異夢的不團結現(xiàn)象。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決議指出,“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tǒng)一的思想基礎。”因此,我們講團結,必須把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位,不斷補足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鈣”,當前,我們講團結,就是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決以習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2013年4月考察海南時的重要講話為指引,堅決貫徹中央作出的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戰(zhàn)略決策,“一張藍圖”干到底,奮力把海南建設成為經(jīng)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tài)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
講團結不能離開講大局。大局是關系革命、建設和改革總目標、總任務的戰(zhàn)略布局,是全黨全國人民的整體利益之所在。今天,全黨全國的大局,就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海南來說,大局就是劉賜貴同志在全省領導干部大會上提出的“六個堅定不移”為主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充分發(fā)揮“三大優(yōu)勢”,凝心聚力、奮力拼搏,持續(xù)推進12個重點產(chǎn)業(yè)、六類園區(qū)、“五網(wǎng)”基礎設施建設、“雙創(chuàng)”“雙修”、生態(tài)環(huán)境專項整治、美麗海南百鎮(zhèn)千村建設、全域旅游試點省建設、國際旅游島國際化水平提升、旅游環(huán)境治理等各項工作,確保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朝著建設“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園、中華民族的四季花園、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的愿景而不懈努力。黨的團結,就是在大局所確定的宏偉目標下,同心協(xié)力去奪取勝利。團結必須有一個核心,否則就會成為一盤散沙。在今天的現(xiàn)實生活中,能夠代表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黨和國家的大局和全局的,能夠把全國全黨全軍的力量凝聚到一起的,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因此,我們講團結、講大局,最重要的就是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維護黨中央權威,聽從黨中央號令。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國改革發(fā)展進入深水區(qū),面臨著經(jīng)濟利益多元化、社會生活多樣化、組織形式多態(tài)化,各種矛盾交織疊加,“四大考驗”急迫嚴峻,“四大危險”警鐘頻敲。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只有用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凝聚全黨、團結人民,自覺地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中央決策部署看齊,才能“人心齊、泰山移”,才能同心同德、無往不勝。講大局、懂規(guī)矩、守紀律,首要的是懂政治紀律、守政治規(guī)矩。遵守政治紀律的核心,就是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干部,都要旗幟鮮明講政治,自覺做“政治明白人”,堅決反對妄議中央和對中央的決定陽奉陰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亂紀違法行為,保證在任何情況下都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講團結,必須貫徹執(zhí)行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在發(fā)展市場經(jīng)濟的形勢下,貫徹民主集中制遇到了許多新問題、新考驗。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用市場經(jīng)濟的辦法釋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勢,是黨的一個偉大創(chuàng)舉,也是我國保持經(jīng)濟社會持續(xù)快速發(fā)展的奧秘所在。但市場經(jīng)濟的一些特性若被過度放大,也會給民主集中制的貫徹執(zhí)行帶來一些不利影響。如,市場經(jīng)濟的自主性原則,要求放開、放手、放權,這種情況影響到黨內(nèi),使一些同志淡化了下級服從上級、個人服從組織的意識,導致各行其是、不要集中的傾向;市場經(jīng)濟強化了物質利益原則,使個人的、小團體的利益觀念明顯增強,影響到黨內(nèi),造成一些同志全局觀念淡化,出現(xiàn)了個人主義、本位主義、分散主義傾向;市場經(jīng)濟強調廠長經(jīng)理負責制,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個人權力,影響到黨內(nèi),有些領導干部就把行政身份帶入黨的會議,導致在黨內(nèi)出現(xiàn)了“家長制”“一言堂”的傾向;市場經(jīng)濟的效益優(yōu)先原則,強調辦事的高效率、快節(jié)奏,影響到黨內(nèi),一些同志便認為,集體決策耽誤事,不如少數(shù)人決策來得快,造成領導班子對重大問題的決策不民主、討論不充分的傾向。隨著這些錯誤傾向的滋生,在一些黨組織和領導班子內(nèi)部,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意見上的分歧、思想上的隔膜和感情上的疏遠,出現(xiàn)了互不服氣甚至相互拆臺的不團結問題。因此,為了搞好黨內(nèi)團結特別是領導班子的團結,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民主與集中的辯證關系。一方面,要增強黨委“一班人”的民主意識,特別是正副書記,要廣開言路,善納群言,不能把行政身份帶到黨內(nèi),把個人擺在其他委員之上。工作中要進一步拓寬民主渠道,常委的意見要注意傾聽,委員的意見也要注意傾聽,黨內(nèi)的意見要注意傾聽,黨外的意見也要注意傾聽,要真正做到集思廣益,調動上上下下的積極性,把黨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落到實處。有了廣泛的民主,才能有正確的集中,團結才有牢固的基礎。另一方面,在搞好民主集中的基礎上,也要強調增強每個黨員的紀律觀念。要教育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增強全局觀念,從整體利益出發(fā)思考問題,自覺服從黨委的集體決議,維護黨委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指示決議在本單位的貫徹落實。正如劉賜貴同志所要求的那樣,“班子每個成員都要切實增強全局觀念和責任意識,在集體決策時充分發(fā)表意見,對于分工負責的工作全力做好,對集體作出的決定必須堅決執(zhí)行,努力形成有集中又有民主、有紀律又有自由、有統(tǒng)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局面?!?/p>
團結不是無原則的“湊合”,不是你好我好的“一團和氣”。團結不能離開先進性和純潔性,必須建立在黨性基礎上。毛澤東同志早就指出,團結-批評-團結,即從團結的愿望從發(fā),經(jīng)過批評或者斗爭,在新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是增強黨內(nèi)團結的有效方法。習近平總書記說:“黨內(nèi)要開展積極健康的思想斗爭,幫助廣大黨員、干部分清是非、辨別真假,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統(tǒng)一意志、增進團結?!痹跉v史上,正是靠了認真的而不是敷衍的、實際的而不是空洞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才使廣大黨員干部保持了政治堅定和思想道德純潔,為黨的團結掃除了思想障礙。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少人忘記了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結果在一些單位導致黨的團結削弱了原則性、戰(zhàn)斗性,喪失了應有的生機和活力。譬如,有的怕開展批評會弄僵關系,怕得罪人,怕被戴上“不團結”的帽子,因而奉行“多栽花,少栽刺,和平相處莫惹事”的好人主義;有的自身不干凈,害怕“拔出蘿卜帶出泥”,所以就來個官官相護,人人平安;有的即使迫于形勢做些批評,也是質量差、格調低,你不批評我,我也不批評你,你怎么批評我,我也怎么回敬你,顯得很庸俗;有的批評只談工作,不進行思想交鋒,批評起來避重就輕,隔靴搔癢,像把以權謀私說成“有時對自己要求不嚴”,把工作失職說成“有時責任心不強”,把作風霸道說成“有時發(fā)揚民主不夠”……如此蜻蜓點水、輕描淡寫,怎么能觸及靈魂、解決問題?習總書記說,“只要出于公心,態(tài)度誠懇,講究方法,無論批評還是自我批評都是一劑良藥,是對同志、對自己的真正愛護?!币恍╊I導干部違法犯罪落馬之時,幾乎都談到班子內(nèi)部批評不夠的問題,認為如果當時有人能咬咬耳、扯扯袖,讓自己紅紅臉、出出汗,也不至于發(fā)展到這種地步。雖然是“遲到的悔悟”,卻從反面提醒我們,只有勇敢地拿起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對同志光明磊落、坦誠相待,才能真正成為團結的模范,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以新作風新面貌新舉措,努力開創(chuàng)各項工作新局面。
(作者系白沙黎族自治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本文責編/曹秋秀 郵箱/3648011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