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主管營養(yǎng)師 曹 蕓
幫你選款合適的鹽
文 /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主管營養(yǎng)師 曹 蕓
生活,充滿著甜酸苦辣,但無論是何味道,都需要一味來調和,那就是咸。咸味來自于鹽,在中國菜里,鹽更為重要的使命是調出食物本身固有的味道。因此,在中國的烹飪辭典中,鹽是“百味之首”。而面對貨架上琳瑯滿目的各類食鹽,我們往往不知所措。該如何選擇,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那么,讓我們對這些食鹽逐一進行梳理,以便于更好地選用。
食鹽是人體健康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其主要成分為氯化鈉。氯化鈉經吸收后,以鈉離子、氯離子形式存在于體內。作為人體不可或缺的常量元素,鈉、氯是細胞外液主要的陽離子和陰離子,共同參與人體酸堿平衡的調節(jié)、滲透壓的維持及水平衡。鈉還可增強神經和肌肉的興奮性、維持人體正常血壓;氯離子參與胃酸的形成,對食物消化吸收、細菌的殺滅有一定作用。當體內缺鈉,就會出現(xiàn)食欲不振、惡心、倦怠、頭痛、眩暈、心率加快、脈搏細弱、血壓降低、肌肉無力或痙攣等表現(xiàn),嚴重者可導致呼吸衰竭、虛脫。而氯的缺乏,會引起肌肉收縮不良、消化道受損、脫發(fā)及掉牙等。
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鹽的攝入量為5克/日,我國營養(yǎng)學會推薦攝入量為6克/日。而實際上,我國居民用鹽量平均達12克/日,北方地區(qū)更高。高鹽飲食是高血壓、骨質疏松、肥胖等疾病的危險因素,因此適當控制用量是防治相關疾病的重要措施。
食用鹽按其來源,可分為井礦鹽、海鹽及湖鹽。
井礦鹽:以天然巖鹽為原料,具有色澤白、顆粒勻、雜質少、純度高的特點,目前市售的鈉鉀調和鹽、海藻鹽、健康平衡鹽等都屬于此類。
海鹽:以天然海水為原料,具有色澤透亮、口感鮮甜、易溶解、純度高等特點,如雪花鹽、精制海鹽、加碘烤鹽、腌制鹽等。
湖鹽:以天然湖鹽為原料,具有天然純凈、色澤透亮、口感和潤、純度高等特點,市售如天山湖鹽。
按生產及加工方法不同,可分為精制鹽、粉碎洗滌鹽、日曬鹽。如市售健康平衡鹽屬精制鹽,天日海鹽為日曬鹽,天山湖鹽則為粉碎洗滌鹽。
隨著我國加工工業(yè)的不斷進步及不同人群對于食鹽的需求,另有多品種鹽這一概念橫空出世。在我國,多品種鹽是指以食鹽為載體,通過物理方法在鹽中添加新的元素或物質,或經過特殊工藝處理,使其形狀、品質、口感發(fā)生變化,從而使食鹽具有特殊作用和新的功能。
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qū)、不同人群由于生活習性、飲食習慣的不同,對于食鹽的選擇也不盡相同。
加碘鹽。碘是人體健康必需的微量元素,是甲狀腺素合成的原料,具有參與肌體能量代謝,促進大腦發(fā)育等生理功能。人體對于碘的攝入主要通過加碘鹽及海產品,如若缺乏,可導致甲狀腺腫大、克汀病、流產、死胎、先天性畸形及新生兒死亡率增加等。因此,加碘鹽適合大部分人群食用,尤以青少年、孕婦最為適宜。對于有甲狀腺結節(jié)、甲減的患者,應視病情謹慎食用。而患有甲亢(高碘性甲狀腺腫大、甲狀腺炎)、高碘地區(qū)人群、易患高血壓和冠心病以及骨質疏松的中老年人、食鹽量過多者最好選用低碘或無碘鹽。
低鈉鹽。普通食鹽中98%以上為氯化鈉,而低鈉鹽中氯化鈉含量低于75%。低鈉鹽是以食用鹽、食用氯化鉀或食用硫酸鎂(食用氯化鎂)為原料,經科學合理配比加工而成。其意義在于:用部分食用氯化鉀或食用硫酸鎂(食用氯化鎂)替代部分氯化鈉,從而降低食用鹽中氯化鈉的比例。
鈉與高血壓的發(fā)生密切相關,高鈉飲食可導致水分在體內潴留,造成血容量增加、心臟負擔加重、外周血管阻力增大,最終導致血壓升高。而鉀可以擴張血管,降低血管阻力,起到降壓作用;同時還能增加尿鈉排出,從而調整鈉鉀比值而降壓。
其余營養(yǎng)強化鹽種類繁多,有加硒鹽、加鈣鹽、加鋅鹽、加鐵鹽、加氟鹽、加核黃素鹽等。在挑選時,應結合自身的營養(yǎng)狀況及疾病情況,合理選擇。例如,青少年為防齲齒,可選用加氟鹽;素食者、生長發(fā)育快的兒童、食欲不振者可選用加鋅鹽;硒有“抗癌之王”的美譽,具有抗氧化、延緩細胞衰老、保護心血管、提高肌體免疫等作用,適合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進食量較少者。硒還是一些重金屬的解毒劑,對于一些經常接觸重金屬工作的人,也是很好的選擇。經常容易發(fā)生黏膜潰瘍、舌炎者可選用核黃素鹽。
竹鹽。竹鹽是近年來新興起的一種食用鹽,價格較為昂貴。由于它特殊的加工方式,有研究者認為其錳、鈣、鋅、鐵、硫等礦物質含量高于普通食鹽,但關于它的一些諸如減肥、防水腫等作用,因缺乏臨床科學依據(jù),很難證實。
責任編輯/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