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威威
【摘 要】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借助語文教材及語文教學活動中客觀存在的美的因素,陶冶學生的情感,形成他們正確的審美觀點、高尚的審美情趣、健全的審美能力和按照美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美的才能。審美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語文學科重要的教育內(nèi)容。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 閱讀教學 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0.085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無論是教育內(nèi)容還是形式,都包含著豐富的美的因素。以美感染學生的情緒,打動學生的情感,啟發(fā)學生的心智,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顯著特點。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是一種以審美為方式的教學活動,它兼有語文教學和審美活動的特點。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以形感人
世界上的任何一種美,都是以其具體形象來喚起人們的美感的。離開具體的感性形象,就沒有審美對象。審美離不開美的具體形象這一特征,決定了審美教育首先是一種形象教育。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對象具有間接性的特點。學生打開語文教科書,看到的不是直接形象,而是一行行的文字。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對月下荷塘的描寫:“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边@些生動的描寫初到學生的眼里,不過是一行行的文字,只有了解了文字的意義,再經(jīng)過聯(lián)想和想象,才能在頭腦中出現(xiàn)形象,才能從中受到感染。
二、以情動人
語文教學之所以具有審美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作者能夠通過他的作品把他從生活當中體驗到的感情傳達出來,教師在教學中又能夠體會作者感情的波瀾,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傳達給學生,并在自己動情的同時,激起學生的高尚情感。美育以情感為動力和中介,扣開學生心靈的大門,以美的事物和形象,引起學生情感上的震動、感動和共鳴,使學生在興奮和激動中怡情養(yǎng)性,最終獲得精神上的快慰和滿足。
在語文審美活動中,學生的情感活動以主體對審美對象的外在感性形式的感知為前提。事物的感性形式是激發(fā)情感的原因。在感知基礎(chǔ)上進行的想象活動中,情感活動更加深沉強烈。因此,教師在學生進行審美活動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感知作品中景物形象的描繪,更要引導學生用身心去感受浸泡在這些景與物中的作者的審美情感。比如:講授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感知文中母親平凡而偉大的形象,同時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感受作者在母親這一形象中融注的無限的情感,這樣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的想象與聯(lián)想,從而對母親這一形象產(chǎn)生深刻的理解和真切的感受,情感活動才能得到升華。
在語文審美活動中,美育的情感性是與形象性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一方面,情感伴隨和交織在整個審美過程中;另一方面,情感總是由一定的形象引起的。沒有美的形象,就不可能產(chǎn)生美的情感。而一切美的形象,對于審美主體來說,都必然具有賞心悅目、陶冶情操的功能。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審美時,要注意把形象和情感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在把握形象中感受情感,在情感的作用下體味形象,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比如學習美國作家亨利·梭羅的《瓦爾登湖》,文中寫道:“而瓦爾登湖更為出奇,甚至站在同一點上,湖水也忽藍忽綠,俯仰于天地之間,它同時兼?zhèn)淞藘煞N顏色。從山頂看去,它呈現(xiàn)藍天的色彩,走近湖邊,看見岸邊細沙淺水處,水泛著黃澄澄的水波;再遠一點,呈現(xiàn)淡綠,愈遠色澤愈深,最后水波蕩漾呈現(xiàn)一色的黛綠……”在這些描寫之中,可以體會到作者明凈無塵,悠然自得的心境,不需要什么華麗的形容詞,就把湖水顏色的變化描寫得充滿詩情畫意。作者滌除了所有塵世的雜念,與瓦爾登湖的自然之美融為一體,給人寧靜致遠的力量。教師在體會到作者感情的基礎(chǔ)上,啟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從而把學生引進課文的詩情畫意之中,使學生情緒得到感染,情感得到升華,心靈得到凈化。
三、自由、深遠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主要是借助語文審美對象本身的魅力對學生的誘引作用,使學生出于審美的需要,去專注于對審美對象的關(guān)照,從而處于一種精神“自由”的狀態(tài),在自愿中接受教育。比如,徐遲的《黃山記》一文,描繪了黃山勝境奇麗的風光,摹聲繪色,娓娓而談,寫景狀物,如數(shù)家珍;動人之境,細膩委婉。全文滲透了作者濃厚的熱愛祖國的情感色彩。在課文美的語言、美的意境的吸引下,學生不自覺地進入到一種愉耳悅目、稱心快意的審美品味之中,不自覺地受到情緒情感的感染與熏陶,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整個審美過程是自由的、協(xié)調(diào)的、輕松愉快的,不帶任何強迫性。
審美教育在自由自在的精神享受中進行,在欣賞美的形象、體驗美好感情中進行,必然能在學生頭腦中印上深刻的痕跡,留下持久的影響。比如,隨著時光的流逝,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曾經(jīng)熟悉的詞句或許會逐漸遺忘,但它那獨特的意境和情感形象卻往往終生難忘,一旦遇到相近的景致或心境,這種記憶就會被觸發(fā)而活躍起來,那充滿詩情畫意的月下荷塘的美景和明凈淡雅的荷塘月色令人長存于胸。再比如,歸有光的《項脊軒志》,文中刻畫的祖母的可親的形象,對孫兒的殷切期望之情,扣動了學生的心弦,觸動了學生的情感,對學生產(chǎn)生了形象感染、情緒激動,化入心靈的作用,從而使學生終身難忘。而且,這種持久記憶的效應(yīng)是深遠的,它會轉(zhuǎn)變?yōu)閷W生新的審美需要和期望,對學生的全部精神生活發(fā)生影響。
總之,高中語文的審美教學,要緊緊圍繞學生的審美發(fā)展。通過創(chuàng)造閱讀情境,激發(fā)審美感受,使學生自覺產(chǎn)生審美需要,積極內(nèi)化美的情感和價值追求,在行為上主動創(chuàng)造美,最終獲得人格和身心的健全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源.以《荷塘月色》為例談高中語文審美教學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4年8期.
[2]孟令丹.提升人文修養(yǎng),優(yōu)化高中語文審美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6年27期.
[3]楊厚鳳.高中語文審美教學芻議[J].《速讀(上旬)》,2016年5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