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天目瓊花是一種優(yōu)良的花灌木,樹態(tài)清秀,葉形美麗,花開似雪,果赤如丹,具有很高的園林欣賞價值和藥用價值。本文主要介紹了天目瓊花的植物學特性、播種繁殖技術(shù)及修剪技術(shù)。
關(guān)鍵詞:天目瓊花;播種繁殖;病蟲害防治;修剪方法
中圖分類號:S685.9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3112
天目瓊花Viburnum sargentii Koehne(V.opulus L.var. calvescens Hara)別名:雞樹條、佛頭花、春花子、雞樹條莢蒾。為忍冬科莢蒾屬植物。原產(chǎn)中國,發(fā)現(xiàn)于浙江天目山地區(qū)。“多生于海拔800~2200m的陽坡、半陰坡的林下、林緣或山谷、山溝灌木叢中。”在現(xiàn)代園林中被廣泛使用,建筑物四周、草坪邊緣、假山旁及林間小路2側(cè)都有配植,可孤植、叢植或片植。其藥用價值也很大,枝、葉、果均可入藥。由此可見,天目瓊花具有可觀的前景。筆者查閱了大量有關(guān)資料并有多年的繁殖經(jīng)驗。本論文主要介紹天目瓊花的植物學特性、種子繁殖技術(shù)、病蟲害防治和修剪技術(shù)。
1 植物學特性
樹皮暗灰褐色,有縱條及軟木條層,小枝樹皮有明顯條棱。葉對生;卵形至闊卵圓形,通常3裂,基部圓形或截形,先端均漸尖或突尖,邊緣具不整齊的大齒,葉柄粗壯,無毛,近端處有腺點。新生葉尖發(fā)紅,老葉上面黃綠色,下面淡綠色?;▊阈雾斏?,由6~8個小傘房花序組成,花冠杯狀,輻狀開展,乳白色,花藥紫色;能孕花在中央,淺綠色,不明顯;不孕花在四周,白色,直徑1.5~2.5cm,深5裂。花期5~6月。果實球形,鮮紅色,有臭味經(jīng)久不落。
2 種子繁殖及栽培技術(shù)
2.1 種子采集
選用生長旺盛、無病蟲害的植株作為采種母株。于第1年秋季采集品種優(yōu)良而純正、籽粒飽滿而新鮮的種子備用。
2.2 種子處理
將果實放在網(wǎng)袋中搗碎,漂洗多次,清除果肉、果皮及癟種,撈出后放通風處陰干。選取顆粒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貯存?zhèn)溆谩?/p>
2.3 種子催芽
天目瓊花的種子是胚芽和胚乳雙休眠,播種前需處理。方法是將選取的種子與濕沙以1:3的比例混合。選取背陰處挖坑,坑寬1m,深0.5m,常以種子多少定。在坑底鋪1層無紡布,將混合好的種子放到無紡布上,一般10~20cm厚,上面再蓋1層無紡布與土壤隔開。第2年8、9月時種子有1/3發(fā)芽時播種。
2.4 整地作床
要求疏松肥沃,細致平坦。結(jié)合膚喃丹制成藥土混有機肥深翻30cm,整細耙平,采用低床育苗,床寬1m,埂寬40cm。
2.5 育苗
第2年9月份,采用條播法。苗床上鉤2~3cm的小溝,溝距10cm,將種子均勻灑到小溝,用耙子摟平,輕踩1下,覆蓋草簾保濕越冬。
2.6 苗期管理
第3年5月份將草簾揭開噴水、間苗,6—7月時定植,及時澆透水。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而不積水,適時中耕除草、澆水,注意不傷根苗。第4年根據(jù)需要再次分栽定植,培育后可用于園林綠化。
3 病蟲害防治
3.1 蚧殼蟲危害
一般于4月上旬或6月下旬用95%蚧螨靈乳劑400倍液或20%速克滅乳油1000倍液進行殺滅。
3.2 蠐螬危害
可用50%辛硫磷乳油灌根,于5—6月份澆水灌根時加入辛硫磷,大約用藥200mL/667m2。視蟲口密度決定是否進行第2次或第3次灌根。
3.3 炭疽病
如果有發(fā)生,用甲基托布津70%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百菌清75%可濕性粉劑、退菌特等殺菌藥噴灑。
3.4 白粉病
如果有發(fā)生同樣用甲基托布津70%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百菌清75%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退菌特等噴灑。
4 修剪方法
天目瓊花的修剪一般在冬季一年四季均可進行,根據(jù)需要可以培養(yǎng)獨干式或多干灌叢式。培育獨干式可在定植后次年平茬,等長到30cm時保留1個生長健壯筆直的枝條,剪除該枝條下部的側(cè)枝,隨時剪除根部發(fā)出的枝條,培育到適當粗度即可出圃;多干灌叢式的植株,可于定植次年進行平茬處理,等長到30cm時選擇長勢健壯的幾年枝條培養(yǎng),保留向外側(cè)生長的枝條即可。無論培養(yǎng)哪種,后期都要對樹冠內(nèi)過密枝、冗雜枝、病蟲枝、徒長枝進行修剪。
參考文獻
[1]陳有民.國林樹木學(第2版)[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2011.
[2]李名揚.植物學[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計,2004.
[3]盧學義.北方林木育苗技術(shù)手冊[M].沈陽:遼寧科技技術(shù)出版社,1989.
作者簡介:劉雅春(1971-),女,遼寧省蓋州市,本科,研究方向:林業(yè)方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