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榮文
一路向前的北美馴鹿
張麗榮文
圣誕節(jié)快到了,小朋友們是不是在等我拉著圣誕老人的雪橇車為大家派送禮物呢?
在遙遠的北極圈生活著一種動物,它們可以與美麗的北極光共舞。它們是那片冰天雪地里最美麗的精靈,它們是圣誕老人最得力的助手——傳說是它們載著圣誕老人,把驚喜送到每一個孩子的手中。今天,就讓我們跟隨遷徙途中的埃米爾,走進北美馴鹿的世界,去體驗它們的生命之旅。
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約由100萬頭馴鹿組成,它們正從內陸的越冬區(qū)前往溫暖的海邊。走在隊伍最前面的,是一頭懷孕的雌鹿和它9個月大的孩子,埃米爾緊隨其后。這頭雌鹿已經在這條路上往返奔波了14個來回——大雪漫天、路況復雜,馴鹿群需要這樣一個經驗豐富的探路者來帶路。
突然,頭領雌鹿停下了腳步,原來它聞到了地衣的味道!它興奮地叫了一聲,旋即低下頭去,開始在厚達1米的雪地上刨挖。很快,雌鹿們都各自行動起來,它們寬大的蹄子瞬間變成了一個個巨大的鏟子,刨啊、挖啊,刨出一個坑,然后把頭探進去。馴鹿的頭長而直,頸短而粗,所以就得把頭深深地埋進雪坑里去啃食地衣——短小的耳朵倒是一點兒也不礙事,這真不錯!
埃米爾需要更多的食物來補充體力,可是遷徙途中的食物卻極其匱乏。幾個月來,除了肚子在隆起,它身體的其他部位變得更加瘦削。自去年秋天起,它的體重已經輕了1/3,所以,埃米爾要盡量多吃,為接下來的遷徙貯藏能量,為肚子里的孩子提供營養(yǎng)。
皚皚白雪讓大地銀裝素裹,這里仿佛變成了一個童話世界。突然,埃米爾聽到了雪崩的聲音——伴隨著驚天動地的巨響,鋪天蓋地的雪呼嘯而來,四周騰起的雪形成了一片白霧,雪過之處,一切都被掩埋,只剩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頭領雌鹿大叫一聲,轉身帶領鹿群倉皇奔逃——它經歷過雪崩中的生離死別,它知道,一旦被雪掩埋,就再也無法逃脫!它的孩子緊緊跟在它身后,埃米爾也撒開四蹄,奮力向前奔逃。在它們身后,是窮追不舍的雪。
可是,頭領雌鹿越來越力不從心,因為年紀大了,又有孕在身,它的腳步變得踉蹌,漸漸被甩在了狂奔的鹿群后面。終于,它倒下了,而身后的雪,正從不遠處以每小時400千米的速度滾滾而來!
當停下腳步回望的時候,埃米爾看到頭領雌鹿倒下的地方已經完全被雪覆蓋——它的孩子永遠失去了媽媽。
考慮到初始范疇要素的意義比較廣泛,要素與要素之間相互關系比較模糊,因此需要將初始范疇要素再次放回原始資料中,對原始網絡上的評論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本文在對研究情境和研究對象進行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深入分析每一個范疇的屬性,通過不斷對比分析,按照不同范疇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存在的邏輯順序,對其進行歸類。17個初始范疇加以綜合分析,最終形成出游期望、出游行為、核心吸引物體驗、配套服務體驗等5個主范疇[5]。
希望我們這次遷徙之路一帆風順?。?/p>
廣袤的大地上奔馳著遷徙的馴鹿群
嘿嘿,小鹿們,你們是跑不掉的!
冬季的北極圈每年都有一段時間陷入連日的黑暗,天空成了流光溢彩的北極光的舞臺?,F在已是二月,太陽出現了,春天就要來了。此時,埃米爾和鹿群即將穿過眼前的這一片森林。
在森林深處,狼群早已守候在馴鹿的必經之路上。北美馴鹿是狼群在這個季節(jié)全部的食物來源,為了自己,更為了嗷嗷待哺的狼崽,它們必須全力以赴。
不過,自冰河時期就在這片大陸上繁衍生息的北美馴鹿,早已適應了北極圈的氣候和地理環(huán)境,它們每小時可跑80千米,速度甚至可以與賽馬匹敵,還具備超強的耐力。狼群想要戰(zhàn)勝它們,必須找到最佳的進攻時間與對抗角度。
狼群在靜靜地等待鹿群走進它們的包圍圈。與強壯敏捷的馴鹿相比,狼群在智慧上更勝一籌。體力不支的馴鹿是狼群的最佳目標——在連日奔徙的馴鹿群中發(fā)現這樣的目標并非難事。
廝殺的一刻終于到來。覬覦已久的頭狼發(fā)現馴鹿群中的一頭馴鹿?jié)u漸有些體力不支,近在咫尺的美味讓它垂涎欲滴,只見它一躍而起,果斷選擇了與馴鹿群相反的方向直沖而去!馴鹿群奪路而逃,那頭體力不支的馴鹿卻慌不擇路,直直地沖入了狼群的包圍圈!
最終,那頭可憐的馴鹿葬身狼口。埃米爾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伙伴慘死??墒潜瘋荒鼙凰υ诒澈螅w徙還要繼續(xù)。
四月底,陽光燦爛,北極開始有了春天的氣息,冬眠的動物們也漸漸蘇醒。春天的北極對馴鹿來說危機四伏,可是沒有什么能夠阻擋它們的腳步。在孕期的最后一個月里,雌鹿行動緩慢,廣袤荒涼的北極苔原是它們此次遷徙的目的地,那里是它們的繁殖地,它們必須在孩子出生之前抵達。
一條大河橫亙在埃米爾的眼前。溫暖的陽光融化了堅冰,河里刺骨的冰水讓埃米爾禁不住打了一個寒戰(zhàn)。
然而此時,只能前進,不能后退!馴鹿們趟水過河,它們寬大的蹄子此時充當了槳葉,推動著身軀向前游動。馴鹿們除了要極力穩(wěn)住身體,避免被沖走外,還要小心翼翼,避免被河底的石頭卡住蹄子——無論出現哪一種情況,它們面臨的都只有死亡——即使僥幸渡河成功,受傷的腿腳也無法讓它們堅持到最后。
終于,埃米爾渡過了大河。它抖落身上的冰水,雖然在冬天來臨的時候,為了抵御嚴寒,它披上了每平方厘米800根毛發(fā)的超級保暖外衣,可是隨著天氣漸暖,毛發(fā)開始逐漸脫落,埃米爾此時還是覺得寒冷刺骨。
馴鹿隊伍里又少了一些成員——如此殘酷的遷徙之路,是對北美馴鹿致命的考驗。
六月初,鹿群終于抵達了繁殖區(qū)。北冰洋沿岸風光旖旎——海水是炫目的蔚藍,山上是如銀的雪白。融雪化為流泉,滿目蔥蘢。藍色的老鸛草搖曳生姿,野黃梅嫵媚多姿,仲夏的牧場上,到處是可口的食物。
埃米爾的食量大增,現在它可以挑肥揀瘦,專食鮮嫩的枝葉。北極燕鷗媽媽總是想方設法要把北美馴鹿引開——在它們看來,膘肥體壯的北美馴鹿似乎很危險。可是忙著大快朵頤的馴鹿才沒空理會那些嘰嘰喳喳的鳥兒呢。不過,有一種鳥兒真的會令埃米爾心生恐懼,那就是金雕。金雕體長近1米,翼展2米多,以320千米的時速從空中俯沖下來,瞬間就能殺死剛出生的小馴鹿。
就在馴鹿群剛剛抵達苔原的幾天里,雌馴鹿迎來了生產的高峰期,通常一天就有約5萬頭小馴鹿出生。每頭雌鹿一次只產一只鹿寶寶,所以小家伙們全都發(fā)育良好,個頭兒都不小。馴鹿的生產過程也極為艱辛:鹿媽媽側臥在地,把所有的力量都集聚到腹部,小鹿的頭一出來,急性子的鹿媽媽就馬上站起身,小鹿的身子還懸在半空,鹿媽媽在原地打轉,如果還是生不出來,媽媽會重新趴下,如此反復,直到小鹿順利降生。生下小鹿后,鹿媽媽不顧自己身體虛弱,馬上起身,用舌頭舔舐自己的孩子,濕潤的鼻息讓鹿寶寶充滿了安全感。
小鹿出生后,必須馬上學會走路甚至奔跑。埃米爾努力保護著自己的孩子,警惕著四周的動靜,因為除了金雕,這里還有可怕的棕熊。小馴鹿出生后的一個月內,是最危險的時刻,約有1/4的小馴鹿會在這個時段夭折。
夏季時光是如此美好,牧草鮮美,草地柔軟,小鹿們可以盡情奔跑跳躍,享受北冰洋涼爽的海風——除了蚊蟲叮咬讓馴鹿們不堪其擾之外,與寶寶們共同度過的夏季還是無比愜意、幸福的。
馴鹿媽媽的乳汁在所有有蹄類動物中營養(yǎng)最為豐富,小家伙們很快便健康長大了。到了九月底,白晝變短,氣溫下降,冷空氣重新襲來時,海濱牧場又將暴露在冬天的嚴酷中。埃米爾和它的孩子要同其余的上百萬頭馴鹿一起,重新踏上漫漫遷徙之路,到內陸去過冬。不同的是,這一次,年輕的埃米爾決心擔負起引領整個鹿群的使命。
這就是埃米爾——一頭北美馴鹿的故事。它用自己寬厚的蹄,一步步丈量生命的征途,從越冬區(qū)到繁殖區(qū),再從繁殖區(qū)到越冬區(qū),生命不息,腳步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