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剛
2017年10月15日17時01分,鄧小平弟弟、湖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鄧墾同志因病醫(yī)治無效,在深圳逝世,享年106歲。據(jù)報道,鄧墾逝世后,遵照其遺囑,家中不設靈堂,不接受花圈,不安排遺體送別,在深圳火化、海葬。身后事,與哥哥鄧小平契合。
給家里扔了兩個“炸彈”
在鄧家,鄧墾排行老三。1911年他出生的時候,取名鄧先修。那時,姐姐鄧先烈9歲,哥哥鄧先圣7歲。后來,哥哥改名“希賢”,再改名“小平”。
“在我的心中,父親是一個有著進步思想的舊社會人?!编噳ɑ貞浉赣H鄧紹昌時這么說。鄧紹昌晚清之際畢業(yè)于成都政法學校,在廣安縣協(xié)興鄉(xiāng)教了幾年書之后,當上了鄉(xiāng)團總和縣團練的局長。當時,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正在四川興起,鄧紹昌加入了以反洋教、保路為宗旨的民間幫會“哥老會”,成為協(xié)興碼頭的“當家三爺”,后升任“掌旗大爺”。辛亥革命期間,廣安建立革命軍,鄧紹昌加入革命軍,當上了新兵訓練營營長。
在鄧墾出生后的幾年里,鄧紹昌因不愿與當?shù)氐摹班l(xiāng)匪”同流合污,受到排擠,其團練局長一職被撤,他不得不拋下家小,到重慶“避禍”。
1918年,鄧小平考入廣安縣立中學。由于鄧紹昌“避禍”日久,家里舉債度日,鄧小平的學費很難籌集。正巧,第二年8月,留法勤工儉學會重慶分會成立,工商界人士和社會名流捐款2萬多元,開辦了重慶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招收中學畢業(yè)生和具有同等學力的青年入學,學制一年,畢業(yè)后赴法留學。在重慶的鄧紹昌得知此事,立即捎信回家,讓小平到重慶。
鄧紹昌的這個決定,影響了小平同志的一生。在當?shù)兀嚱B昌也算是個見過大世面的人,他對鄉(xiāng)間的落后狀況很不滿意。他察覺到,中國人要想出頭,必須學洋人之長,他要把長子“送到大地方的學堂去?!倍舴A備學校的開辦,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不必花大筆的錢,就可以實現(xiàn)這個心愿。但此舉遭到母親的極力反對,她埋怨鄧紹昌:“才十幾歲的娃兒,就弄到那么遠的外國去,一邊讀書,一邊做工,哪個忍心!”
當小平得知母親反對時,便躲在房間里絕食,不吃不喝?!白罱K母親很勉強地同意了。小平離家去重慶時的情景,至今我都記得,盡管我當時只有8歲。那時候四川農(nóng)村人出門,背個包袱,里面有幾件換洗衣服就行了?!?/p>
1920年夏,鄧小平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鄧小平參加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后改名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這一年,廣安家中接到了鄧小平的來信。鄧墾回憶說:“哥哥在法國參加革命了,給家里寫了一封信,信里提出了兩個爆炸性問題。他是給家里扔了兩個‘炸彈喲。”
第一個“炸彈”是解除“娃娃親”。鄧小平年幼時,鄧紹昌就和一個唐姓的朋友結(jié)了親家?!案绺缯f革命就要解除舊婚約??稍谖覀儺?shù)?,解除‘娃娃親是聞所未聞的事情?!编嚱B昌硬著頭皮找到唐家,說明情況。然而唐家女兒認為,既然“嫁”到鄧家,便“生為鄧家人,死為鄧家鬼”,決不退婚。鄧紹昌無奈,便把唐家女兒接到自己家里,當作女兒撫養(yǎng)。半年后,鄧紹昌托人說媒,以自家女兒的名義把她嫁出去,陪嫁是600塊大洋。
第二個“炸彈”是關于回家的問題?!案绺缯f既然參加革命了,以后就不能回家了,也不能顧家了?!?/p>
想哥哥的時候,就去看看他的銅像
1931年,鄧墾到上海求學,此時他與大哥失去聯(lián)系已有9年。唯一的線索是:和鄧小平一同赴法的“遠親”胡倫,給鄧家捎了個信,說小平可能在上海。于是,鄧紹昌要鄧墾到上海后,設法找到哥哥。
鄧墾看報紙,發(fā)現(xiàn)報紙每天都有很多“尋人啟事”,他靈機一動:要不自己也刊登一篇?“1931年5月1日,我在當時小有名氣的《時事新報》上刊登了‘尋人啟事?!?/p>
5月中旬的一個下午,鄧墾和幾個四川同學在一起聊天,突然走進來一個人。他戴禮帽,穿長衫,著西褲和皮鞋,看起來像個學者。他一進門就問:“你們這里有沒有一個叫鄧先修的?”鄧墾對來人上下打量一番,“這是個印在我腦海中的面孔,時隔十多年,他的輪廓沒變?!编噳ㄖ朗歉绺鐏砹?,連忙回答自己就是。鄧小平連聲說:“好好好,你登了報我們知道了。你收拾收拾,馬上跟我走。”鄧小平把鄧墾帶到一個隱蔽的地方,簡單問了一下家里的情況:“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說,現(xiàn)在你趕快回去,立刻搬家,越快越好。不僅你自己要搬,而且你幾個同學都要搬,全部離開這個地方?!?/p>
“尋人啟事”事件在幾十年后還給鄧墾帶來了麻煩。“文革”期間,鄧墾被關了8年,抓他的原因,就是問他在上海怎么找到鄧小平的?!拔野咽聦嵵v了一遍又一遍,但他們就是不相信?!睕]辦法,鄧墾讓他們找來當時的報紙,查到了那則啟事,才算了事。
這次見面沒幾個月,小平同志就離開了上海,去了江西中央蘇區(qū),兄弟倆再次分離。又過了整整14年,直到1945年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他們才重逢?!靶∑綇奶猩交氐窖影查_會,當時他被選為中央委員。我們相隔14年才見第二面,但這次見面也非常倉促,開完會,他又回太行山去了?!?/p>
解放后,鄧墾先后擔任四川瀘州專署專員、重慶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兼副局長、重慶市教育局局長、重慶市副市長、武漢市市委書記、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等職。這期間,見面的機會也不多。他擔任瀘州專署專員時,只有到北京開會時,才能和大哥小聚。這種聚少離多的狀況,直到“文革”后才好轉(zhuǎn)。鄧墾到北京看哥哥,“好多年沒見了,小平讓我到他家里住,大概住了十天半個月。他這個人有個特點,不喜歡講話,性格是內(nèi)向的,在家里面和子女講話都很少。這和他年輕時大不一樣了!他年輕時很活躍,那些和他一起在法國留學的同志都知道,他愛講愛笑,被稱為‘小鋼炮。后來性格慢慢就變了,沉默寡言,考慮問題比較多,看樣子是擔子重了。據(jù)說是到了華北129師以后,大概就是這個樣子?!?/p>
1980年7月,小平同志陪外賓去廣西,回京途中在武漢停了一下,與時任武漢市委書記的鄧墾住在東湖招待所。“那次,他還專門到我家來過一次,也沒說什么,只是講,你這個房子還可以嘛。又帶了幾個廣西的芋頭給我?!?/p>
2004年,在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時,鄧墾回到了家鄉(xiāng)廣安,踏進了“鄧家老院子”。見物生情,鄧墾感慨道:“小平一生獻身革命,沒有回家啊!”
鄧墾身體還好時,每天堅持練一個小時書法,散步一小時。他說他喜歡看小平的警衛(wèi)秘書張寶忠拍的影集《警衛(wèi)秘書眼中的鄧小平》,這本畫冊里的鄧小平最平實、最有生活情趣、最像他的哥哥。想哥哥的時候,他就翻翻這本畫冊,或是到深圳市中心的蓮花山公園鄧小平銅像前看看“哥哥”。
(文據(jù)《環(huán)球人物》《新京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