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松
新課改革以后,許多學校加強了歷史這一科目的教學力度,教師應該配合學校的教學策略,以學生的“幸福感”為核心培養(yǎng)計劃和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筆者依據(jù)史料對于歷史科目的教學作用,對課堂中的教學策略和實際教學方法做一些總結(jié)和分析。
1.注重史料教育理念——注重學生幸福感的教學方法
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下,教師使用史料時缺少目標與策略,教學形式古板,學生上課思想不集中,在運用史料時也缺乏一些可靠的方法,而且不少教師在引用史料時沒有針對性策略,只是大篇幅地引用而不考慮到初中生的對文言文的理解。初中生由于剛剛接觸文言文,對于文言文理解還不夠深,大幅度地引用文言文只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并且教師如果對文言文的解釋不是很清晰到位就會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學習進度變慢等問題出現(xiàn)。因此教師在使用史料時必須認真地篩選以達到史料的真正的用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幸福感。當教師在給學生口述史料時,僅僅口述可能不是那么生動形象,教師可以多利用一些影像資料、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歷史,增進學生的學習熱情。
另外,教師在PPT中增加圖片的數(shù)量也會起到很好的效果,因為文字與書本對于學生的吸引力,可能遠遠不及幾張典型的圖片,比如在學習燦爛美麗的宋文化一課時,假如沒有圖片,學生只憑想象力是很難體會到為什么說宋文化美麗與燦爛,這時如果教師在適當?shù)牡胤讲迦胍恍﹫D片,就會大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
2.加強史料教育模式——提高學生幸福感的教學質(zhì)量
為了讓學生樂于去學習歷史,便要激發(fā)出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望。在課堂中還要激發(fā)出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活躍課堂氣氛,學生才會將心中的疑問與不解表現(xiàn)出來,從而更好的學習與解惑。同時,教師的鼓勵與贊揚在課堂中也是起著關(guān)鍵性作用,對于學生接下來的學習與探索知識都是有利的。教師還可以將課本中的趣味因素挑出來構(gòu)建一個學生樂于去探索新知識的環(huán)境,只有在愉快的氛圍之中,學生與老師才會有更多的互動,學生的求知欲望才會更加強烈。
教師在面對課本中的史料時必須要重視,因為課本中選取的史實都是具有針對性而且真實的,能有效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如果教師能夠運用好課本中的史料,就一定能夠大幅度增加學生對歷史的掌握程度與思維的培養(yǎng)能力。教師在幫助學生學好課本中的史實的同時,可以口頭補充一些真實可靠且具有針對性的資料,這些都是學好史實的重要點。其次,教師的提問應該給予學生一定量的幫助,也讓學生自主開動腦筋,因為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發(fā)現(xiàn)的答案才會顯得更加珍貴與難忘,這樣創(chuàng)造性的提問也會讓學生對下一個“臺階”充滿挑戰(zhàn)力與興趣。
3.優(yōu)化史料教育形式——擴展學生幸福感的培養(yǎng)
在課堂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以及對思維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動起嘴,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積極與教師互動,這樣,學生們的熱情與情緒高漲,思維敏捷程度也會大幅度提高。而學生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想象力與學習能力也會令教師驚訝,從而使得教師也會有非常好的狀態(tài)教學與之互動。而且,教師還可以設計布置一些簡單的讓學生參與的任務,例如學生可以做出一些與課堂有關(guān)的總結(jié),列出圖表,或者撰寫分析報告以及利用電子多媒體來完成一些新穎的任務。只有相信學生,大膽的讓學生去做、去創(chuàng)造才會激發(fā)學生的潛力以及快速的成長。
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主題班會,因為初中生的思維能力與理解能力還未完全成型,所以對于歷史人物的見解可能稍有偏差或者片面。教師可以利用起這一點開設主題班會,讓學生提前收集好資料,做成PPT或者其它形式在全班范圍內(nèi)開設主題班會,這樣在班會開展的時候?qū)W生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對任務的見解的偏差與片面,從而產(chǎn)生思考,并且以這種形式記住的歷史人物與事件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能夠啟發(fā)思維,構(gòu)建自己的歷史框架,這些在他們今后的學習中都會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在歷史教學中使用史料能全面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應當以服務學生為理念,耐心幫助學生學習理解,并有策略、有計劃的布置好時間與各個環(huán)節(jié),利用大量的時間練習與思考,探究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史料的幸福感。
(作者單位:安徽阜陽市潁上縣八里河中心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