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娜
小學階段和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是存在很大差異的,因此很多小學生在小學階段語文的學習成績是非常不錯的,學習興趣也是比較高的。但是到了初中以后,慢慢發(fā)現(xiàn)語文越來越難,對語文的興趣也越來越弱,導致成績極速下滑。其實,如果我們積極做好小學與初中語文教學的過渡和銜接,使學生有一個緩沖階段,那么就不會出現(xiàn)以上情況。
一、研究教材,做好知識銜接
小學語文教材和初中語文教材是存在著很大差異的,無論是在教學目標上,還是在知識體系上,都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語文教師應該不斷地研究教材,研究小學和初中語文的教學大綱,全面了解中小學語文的知識體系,把握知識點,找出其中具有關(guān)聯(lián)的知識銜接點,做好知識銜接工作。
新課程改革以來,語文教學大綱實行的是一體化設計,將小學與初中進行了整體的規(guī)劃與考慮,這對于小學與初中的銜接是十分有利的。比如,在總體要求上,初中語文新課標要求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基礎(chǔ)上進一步指導學生提高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在識字方面,新課標要求初中語文教師在小學的基礎(chǔ)上擴充識字量,認識3500個左右的常用字;在詩詞方面,小學新課標要求學生背誦古詩,到了初中階段新課標則要求學生背誦古詩和文言文……不同的階段,大綱對于學生的要求是不同的,教師需要研究大綱,研究教材,根據(jù)初中語文教材的特點以及語文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案,做好知識銜接。
二、研究學生,做好習慣銜接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習慣是最為關(guān)鍵的因素之一。在小學階段,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比如培養(yǎng)學生大聲朗讀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書寫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主動預習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習慣等,這對于小學語文的學習是十分有利的。當然,也有一部分學生在小學階段并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到了初中以后,語文學習會感覺越來越吃力。因為語文本身就是一門積累性的學科,沒有良好的習慣自然不會有大量的積累,一旦進入初中,積累不足,視野狹窄,自然語文學習毫無優(yōu)勢。為此,教師應該在學生一入學時便對其進行細致的研究,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加以觀察,尤其是針對那些沒有形成良好習慣的學生,更是要強化引導,使他們逐漸形成勤于思考、勤記筆記的習慣;形成大聲答問、大膽質(zhì)疑的習慣;形成記讀書筆記的習慣;形成主動修改作文的習慣……這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一名學生在小學階段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不僅不認真聽課,還從不完成作業(yè)。于是,我先從認真聽課和記筆記這兩個方面著手來引導他,看到他一走神就提醒他,或者提問他,講到重點難點時用眼神提示他……終于,他逐漸在課堂上養(yǎng)成了認真聽課的習慣,學習成績也得到了提升。
三、加強指導,做好方法銜接
無論是哪一門學科,都不能靠蠻力學習,而是需要講究一定的方式與方法。語文學科也是如此。語文教學中的內(nèi)容紛繁復雜,如果單憑埋頭苦學,是無法進入語文天地的。由于小學和初中的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是不同的,所以一些學生進入初中后依然沿用小學時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習效率低下,語文成績也有所倒退?;谶@一點,我總結(jié)了一些教學方法,傳授給了學生。比如,在預習方面,我總結(jié)了五個字,那就是“讀、解、問、擴、查”,即:朗讀課文三五遍,解決疑難生字詞,不懂的地方畫問號,給生字擴詞三個,查找課文相關(guān)資料。在預習時,學生能從這五個方面下足功夫,一篇課文也就基本上通過自學弄懂了。又如,初中階段需要學生去背誦的不僅僅是古詩,還有文言文,如此大量需要背誦的內(nèi)容使學生感覺到壓力很大。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背誦的效率呢?在背課文時,我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由機械記憶到理解記憶進行過渡,調(diào)動口、心、手、眼,實現(xiàn)四到位。身體的多個器官配合運用,記憶起來就快多了。這也使得學生今后學習其它的功課提高了效率。
(作者單位:江西贛州厚德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