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復(fù)興
西方有一個感恩節(jié)。那一天,要吃火雞、南瓜餡餅和紅莓果醬。那一天,無論天南地北,再遠的孩子,也要趕回家。
……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小時候背誦的詩句,講的就是要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銜環(huán)結(jié)草,以報恩德,中國綿延多少年的古老成語,告訴我們的也是要感恩。但是,這樣的古訓(xùn)并沒有滲進我們的血液,有時候,我們常常忘記了,無論生活還是生命,都需要感恩。
蜜蜂從花叢中采完蜜,還知道嗡嗡地唱著道謝;樹葉被清風(fēng)吹得涼爽,還知道颯颯地響著道謝。但是,我們還不如蜜蜂和樹葉,有時候,我們往往容易忘記了需要感恩。
沒錯,感恩的敵人,是忘恩負義。但是,真正忘恩負義的人畢竟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的人們常常對別人給予自己的幫助和情誼、恩惠和德澤,以為是理所當然,便容易忽略或忘記,有意無意地站在了感恩的對立面。難道不是嗎?我們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常常是細小瑣碎卻無微不至,不僅常常被我們覺得就應(yīng)該是這樣,而且還覺得他們?nèi)死显挾?,樹老根多,嫌煩呢?/p>
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謙虛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因此,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給予自己的哪怕是一點一滴的幫助,這樣的人也是不敢輕視、不能忘記的。
恨多于愛的人,一般容易缺乏感恩之情。心里被怨恨漲滿的人,便容易像是被雨水淹沒的田園,很難再吸收進新的水分,便很難再長出感恩的花朵或禾苗。
不懂得懺悔的人,一般也容易缺乏感恩之情。道理很簡單,這樣的人,往往唯我獨尊,一切都是他對,他從來都沒有錯,對于別人給予他的幫助,特別是指出他的錯誤彌補他閃失的幫助,他怎么會在意呢?不僅不會在意,而且還可能會覺得這樣的幫助是多余的是當面讓他下不來臺的呢。這樣的人,心如冰硬板結(jié)的水泥地板,水是打不濕的,便也就難以再松軟得能夠鉆出驚蟄的小蟲來,鳴叫出哪怕再微弱的感恩之聲來。(有改動)
【賞析】
本文最大的特點是“真”。
真情——“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沒有一顆感恩的心,人們便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不會關(guān)注、理解幫助他人,不會主動地幫助別人,更不會將自己的愛心傳遞給整個社會。
真性——針對現(xiàn)實中的“恨多于愛的人”“不懂得懺悔的人”,作者直陳其陋,直揭其弊。
真人——字里行間,我們讀出的是一位率真的、真誠的、充滿愛心與良知的“真作家”。
未知天地恩何報,翻對江山思莫開。
——李建勛《離闕下日感恩》
功名炊黍?qū)こ?,怪事書空感激人?/p>
——王遜《西夏重陽》
平生多感激,忠義非外獎。
——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猶有報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
——皮日休《宏詞下第感恩獻兵部侍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