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康 劉 平 蔡向昇 楊榮強
(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4)
基于爆破漏斗試驗的巖石可爆性研究
曹小康 劉 平*蔡向昇 楊榮強
(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4)
根據利文斯頓爆破漏斗理論,分析了影響爆破漏斗形成的相關因素,并在蒲津路爆破工程項目中設計了系列單孔爆破漏斗實驗,實驗收集的數據用SPSS軟件進行回歸分析,對現(xiàn)場使用的乳化炸藥的特征曲線、爆破漏斗體積與埋深的關系、漏斗半徑與炸藥埋深的關系進行了分析研究,求出最佳埋深,應用實驗結果指導工程實踐,得到了較好的爆破效果。
爆破漏斗,可爆性,利文斯頓理論
如今爆破作為破碎巖石的主要手段,在工程上得到廣泛應用,比如采礦、水利、城市建設等方面都有涉及爆破;但是巖石具有復雜的內部結構,節(jié)理裂隙情況差異很大,現(xiàn)場的情況各不相同,使得爆破參數的選取不能完全按照經驗來?。徽ㄋ幵趲r石內部爆炸時,會使破碎的巖石向自由面方向拋擲,形成爆破漏斗,它作為我們研究爆破作用機理的主要途徑,在實施爆破作業(yè)前一般需要對巖石進行試爆,有必要的話通過爆破漏斗試驗來測量巖石的可爆性,以及臨界埋深、最佳孔距等參數,以保證爆破作業(yè)效果能達到預期要求。
為了減少爆破器材的耗費,指導項目的施工,提高爆破效果和經濟效益,控制爆破的振動效應,對項目現(xiàn)場巖石進行漏斗試驗的研究。
1.1項目概況
蒲津路改造二期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干路Ⅰ級,路線全長為4 640 m;樁號K1+600~K2+240段道路紅線寬35 m,樁號K2+240至五合大橋段K6+240道路紅線寬68 m。K1+800~K2+040段周邊環(huán)境較復雜,北面約40 m為邕江,東面為開闊地,南面約17 m~60 m有村莊民房,西面約120 m為邕寧區(qū)人民醫(yī)院。K1+800~K2+040段臨近三條道路,北面開挖區(qū)坡下為仙鶴路、西面57 m為和平三街、南面42 m為吉祥巷。K1+800~K2+040段北側約10 m有沿路的電線、光纜經過,K2+550附近上方約70 m有高壓線橫跨。
此工程采取的施工方式主要為爆破開挖,這就需要我們根據現(xiàn)場試驗求出合理的爆破參數,以指導爆破施工,所以設計了爆破漏斗試驗。
1.2項目特點及要求
本項目為C級土石方爆破,爆破施工部分區(qū)域附近300 m內有民房、電纜、道路、高壓線等民用設施存在,根據《爆破安全規(guī)程》需提高一個級別,部分民房穩(wěn)固性較差,房屋與山體相接,為磚結構和磚混結構,建設年代長,抗震能力差;所需開挖的巖體主要是石灰?guī)r,厚層塊狀構造,巖體較完整,巖體基本質量等級為Ⅲ級,局部巖層節(jié)理裂隙較發(fā)育,分布有寬0.1 m~0.5 m不等的小裂隙。巖體表面有植被和表土覆蓋,僅有少量巖石露出。
爆破作業(yè)不能影響周邊民用設施的安全;爆破為松動爆破,不能產生過多飛石,需要對巖石進行可爆性研究,優(yōu)化爆破參數,達到理想的爆破效果。
2.1巖石的剪切破壞理論
巖石的剪切破壞理論[1]認為爆炸作用通過產生沖擊波和爆生氣體對周圍環(huán)境產生破壞,其中以爆生氣體的作用為主,在最小抵抗線方向上,巖石的阻力最小,所以朝抵抗線方向巖石受到剪切力被破壞并被拋擲,繼而形成漏斗型坑洞。
爆破作用指數n是爆破漏斗半徑r與最小抵抗線W之比,當n=1時為標準拋擲爆破,當n>1時為加強拋擲爆破,當n介于0.75~1之間時為減弱拋擲爆破,當n<0.75為松動爆破。
2.2利文斯頓理論
在控制爆破中,利文斯頓曾提出以能量平衡為準則的爆破漏斗理論,即炸藥在巖體內爆炸時傳給巖石能量的多少和速度的快慢,取決于巖石的性質、炸藥性能、藥包質量、炸藥埋置深度和起爆方式等因素。
根據利氏理論,提出了炸藥和炸藥埋深的關系[2]:
Le=EbQ1/3
(1)
其中,Le為炸藥埋置臨界深度;Q為炸藥量;Eb為巖石的變形能系數。
Eb的物理意義是在一定的裝藥量Q的條件下巖石表面開始破裂時巖石可能吸收的最大爆破能量。
在巖石性質、藥包質量一定的情況之下,爆破作用的效果取決于藥包埋置深度的大小,如果當藥包的埋深達到某個深度時,形成的漏斗體積越大,而當藥包埋深大于或小于埋深時產生的漏斗體積小,此時對于炸藥爆破能力的利用率最高。
裝藥量及炮孔間距和深度。
爆破漏斗的研究表明,當藥包長徑比不大于8時,其爆破作用與球型藥包相當,本次實驗裝藥量為200 g/孔,填入炮孔時長徑比不超過8[3]。
必須保證相鄰爆破漏斗不會相互影響,根據經驗我們將相鄰炮孔間距設計大于1.5 m,采用1.6 m為實驗炮孔間距。
根據類似爆破漏斗試驗的經驗數據,我們設計在不同炮孔的深度下實驗,炮孔垂直布置。采用1段非電雷管進行引爆。
4.1爆破漏斗體積與漏斗直徑的測量
以垂直炮孔軸線的平面,作為基準面,即取地面為基準面,在爆破前后,分別按10 cm×10 cm的網度測量漏斗輪廓線到基準面的距離,求出各測點的爆破深度,按拋物線法(辛卜生法)[4]計算求得漏斗各斷面的面積Si。
Si=B/3[(Y0+Yn)+2(Y2+Y4+…+
Y2i+…)+4(Y1+Y3+…+Y2i+1+…)
(2)
其中,Si為漏斗某斷面面積,m2;B為測點間距,B=0.1 m;Yi為第i點的爆破深度。
爆破后按相同的網度測量漏斗輪廓線距基準面的距離。求出測點的爆破深度,然后按棱臺體體積計算公式計算出漏斗各斷面的面積Si,最后按棱臺體求得各漏斗的體積V。
(3)
4.2爆破漏斗半徑的測量
爆破后,扣除漏斗口周圍巖石片落部分,圈定漏斗的邊界,然后以炮孔為中心,每隔45°角量取漏斗半徑,取其8個測量值的平均值,再求出漏斗半徑Ri作為本次爆破實驗的漏斗半徑。
4.3收集的數據
漏斗試驗數據表見表1。
表1 漏斗試驗數據表
4.4巖石可爆性的評價
利用SPSS軟件將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分別對孔深L(x)與漏斗體積V(y1)、漏斗深度P(y2)與漏斗半徑R(y3)和漏斗深度的數據進行擬合,得出各自的回歸方程為:
y1=-816.121x2+934.573x-208.217
(4)
y2=-6.530x2+7.363x-1.489
(5)
y3=-1.621x2+1.838x-0.309
(6)
結合SPSS軟件對實驗數據的分析看得出,裝藥量一定的條件下,孔深和漏斗體積成二次關系,從擬合曲線圖1~圖3看出,當孔深為0.82 m時,爆破作用不產生拋擲巖石,不會形成爆破漏斗,可以認為當孔深為0.82 m時,巖體表面剛好開始破裂,所以臨界埋深Ln=0.82 m。將其代入利文斯頓公式中:
Le=Eb×Q1/3
(7)
將公式變形為:
Eb=Le/Q1/3
(8)
求出Eb=1.4,由Eb的值可以看出為較難爆的巖石。
4.5最佳孔深的確定
從圖1~圖3中可以看出,在藥包質量與巖石性質保持不變時,爆破作用所產生的漏斗體積存在最佳值,藥包中心深度與V/Q的相關性呈拋物線型如圖4所示,在孔深為0.65左右時,爆破效果達到最高值。在孔深為0.8 m時,巖石剛好破碎并不產生飛石,符合松動爆破的要求,所以0.8 m的孔深最佳。
本實驗將爆破漏斗試驗用于研究巖石的可爆性,控制裝藥量不變,在不同孔深條件下對爆破漏斗的數據予以收集;利用SPSS軟件進行回歸分析,可得出如下經驗:
1)求出Eb有助于選擇合理的炸藥單耗,可以為孔網參數的選擇提供參考。選擇合理的孔網參數及裝藥量,可以提高爆破的安全性,減少爆破飛石。
2)在藥量一定的情況下,爆破漏斗體積的大小反映了炸藥能量的利用率。爆破漏斗體積與孔深大致呈二次函數關系。
[1] 李守巨,劉迎曦,吳玉良.爆破漏斗形成過程的拉伸和剪切理論[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1996(15):525-528.
[2] 金旭浩,盧文波.爆破漏斗理論探討[J].巖土力學,2002(23):206-208,219.
[3] 張 生.爆破漏斗實驗在中深孔爆破參數確定中的應用[J].現(xiàn)代礦業(yè),2013(3):8-10,40.
[4] 江飛飛,陳 良,李向東.爆破漏斗體積多方法測量及其比較分析[J].采礦技術,2013(13):127-128,153.
Experimentalstudyonrockblastablitybasedonblastingcrater
CaoXiaokangLiuPing*CaiXiangshengYangRongqiang
(ChinaConstructionFifthEngineeringCo.,Ltd,Changsha410004,China)
According to the blasting crater theory preseted by Livingston, the factors influenced the formation of blasting crater are discussed, series of crater experiments of single hole blasting were performed in blasting project of Pujin road, the date from experimental design were analyzed by SPSS softwa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lasting crater volume and change embedment dep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ter vatius and charge enbedment depth have been discussed, the optimum depth has been found out. Applying the results to guide angineering practice, obtained the good blasting effect.
blasting craterl, blastablity, livingston theory
1009-6825(2017)28-0075-02
2017-07-24
曹小康(1984- ),男,工程師
劉 平(1964- ),男,工程師
TU458.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