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茜茜
(武昌首義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2012年央視上映的動畫片《熊出沒》在社會各界,尤其是家長和兒童間掀起了收視狂潮。隨即,制作團隊轉而投入《熊出沒》系列動畫電影的創(chuàng)作發(fā)行之中,誕生了《熊出沒之過年》(2013)、《熊出沒之奪寶熊兵》(2014)、《熊出沒之雪嶺熊風》(2015)、《熊出沒之熊心歸來》(2016)等優(yōu)秀的動漫電影作品,促使各個年齡段的動漫粉絲在“抬起頭,墊腳尖,加快我長大的腳步。吹口哨, 哼著歌, 搖搖晃晃找到路……”的悠揚歌聲中邁步走進電影院。當然,眾多觀眾之所以積極主動地走入影院,除了其文化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的現(xiàn)實條件之外,更重要的還在于動畫電影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價值屬性和視覺審美指向能夠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要。
接受美學概念最早是由德國文學理論家、美學家H.R.姚斯和伊塞爾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創(chuàng)立的文學理論觀念,他們認為“作品一旦產生,就需要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接受、闡釋,在這種雙向的互動之中,一部作品的意義才得到真正確立,而且是無限制的確立過程”。這也就意味著讀者在作品面前并不是無能為力的存在,而是積極主動的接收者和創(chuàng)作者,這一理論在動畫電影市場中的應用,實際上就是在提醒電影創(chuàng)作者要時刻注意遵循接受美學的指導,重視觀眾的主體能動作用。目前,較少有學者關注接受美學視域下的動畫電影產業(yè)發(fā)展,而將更多的關注點放置在接受美學宏觀層面上的概念解析。因而本文寫作的目的,在于通過具體分析《熊出沒》的影片內涵,探索其中所蘊含的接受美學默化特征,增強對接受美學范式的理解,從而促進國產動畫電影的蓬勃發(fā)展。
文化作為社會物質的精神體現(xiàn),往往會將其所承載的社會存在與價值意識觀念賦予某一具象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是小說戲劇、文體活動,也可以是電影媒體等多樣化的文化載體形式。因此,特定社會意識形態(tài)體系下的文化活動,必然包含著特定的文化價值觀念,不同國家的電影呈現(xiàn)出不同的文化取向。例如,美國動畫電影《怪獸大學》(MonstersUniversity)、《長發(fā)公主》(Tangled)、《勇敢傳說》(Brave)、《小叮當與海盜仙子》(TinkerBellandthePirateFairy)等,就推崇美式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價值觀,潛移默化地向文化輸出國灌輸美國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無獨有偶,作為動漫生產大國的日本,也時刻注意將國家的工業(yè)精神和個體的憂患意識注入動漫作品的精神內核,也誕生了《天空之城》《千與千尋》等一批優(yōu)秀的動畫電影作品。
中國的動畫電影市場雖然一直走在學習與效仿的道路上,但在文化價值取向的確定上,也走出了一條適合我國民族特色的道路。我國動畫電影中的優(yōu)秀作品,如早期的《大鬧天宮》《哪吒鬧?!芬约敖诘摹段饔斡浿笫w來》《大魚海棠》等,都在不斷探索與宣揚本民族的文化價值體系?!缎艹鰶]》系列動畫電影,是將民族性特征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的典型。影片充分挖掘、精心闡釋民族文化元素,細心把握當代社會動畫電影價值取向的動態(tài)變遷,完美地展示了人物的和諧友愛、勇敢擔當?shù)让褡逍愿?,符合觀眾的審美情操和文化價值感悟。例如,影片中不斷出現(xiàn)的“快救救俺”“啥玩意兒”“你們這是咋了”等北方方言,撒嬌慵懶而又底氣十足,在符合故事環(huán)境背景設置的同時也表現(xiàn)出北方人的憨厚、幽默與“接地氣”的性格特點,使觀眾潛移默化地融入民族語言的無窮魅力之中,親近感十足。除此之外,《熊出沒之過年》《熊出沒之年貨》等影片故事設置的背景均是春節(jié)這一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將“春節(jié)”“過年”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符號性與保衛(wèi)森林安全的崇高使命相互結合,讓觀眾在感同身受中領悟到民族文化真諦。
《熊出沒》系列展現(xiàn)出中國特有的濃濃親情。以《熊出沒之過年》為例,片中,森林中的動物們張燈結彩,在歡快的忙亂中準備過年。而光頭強的父母給他打電話噓寒問暖,還督促他快點回家?;艁y中,光頭強才發(fā)現(xiàn)已經是臘月二十九,他著急回到老家團結屯,但手頭的錢不夠買車票。李老板欠著工錢不給,還要光頭強在一天之內給他砍20棵“百年美人松”。無奈的光頭強打造了一臺超級伐木機,但被眾多動物合力破壞掉了。而熊大和熊二在得知光頭強其實只是一心想要回家,就將其已經廢掉的伐木機改裝成了汽車,并將光頭強“綁架”,然后將他送往團結屯。片中,無論是光頭強在父母面前逞強說自己很有錢,還是父母叮囑他天冷多穿兩件衣裳,都展現(xiàn)了中國式的濃濃親情。而光頭強著急回家的一片孝心感動了熊大和熊二,這也說明了親情的普世價值。可以看出,電影在觀眾的潛意識領域對觀眾施加著影響,“這種不自覺的接受,就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訓練和灌輸。仿同機制不僅制造灌輸?shù)膬热?,也制造灌輸?shù)男睦憝h(huán)境”。濃濃的親情氛圍,詮釋出國產動畫的民族性特征。
無論何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都要承載一定的精神內涵,就像《熊出沒之雪嶺熊風》的編劇劉富源所說,國產動漫電影一定要“講一個走心的好故事”。觀眾在觀看電影時,視覺震撼固然重要,但電影更要打動人的心靈,否則電影就會成為一場華麗的視覺盛宴,而觀眾在走出影院后就將其徹底遺忘。實際上,電影作為一種視聽藝術,感官的刺激只是手段,而滿足觀眾的“期待視野”,則不僅僅是試聽刺激這么簡單。所謂期待視野,是接受美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的是文學接受活動中,讀者原先各種經驗、趣味、素養(yǎng)、理想等綜合形成的對文學作品的一種欣賞要求和欣賞水平,表現(xiàn)為一種潛在的審美期待。對于電影而言,期待視野的概念同樣適用。例如,《熊出沒之奪寶熊兵》中,光頭強和熊大、熊二沒有繼續(xù)做冤家對頭,而是結成了統(tǒng)一陣線共同對抗邪惡勢力,可以說超出了觀眾的期待視野。光頭強在森林中將錯誤的箱子拿回家中,結果發(fā)現(xiàn)里面有一個女童嘟嘟,因此卷進女童綁架案之中。而綁架案的主犯想要抓走嘟嘟,并拿回他父親留給嘟嘟的遺產。結果光頭強和熊大、熊二聯(lián)手解救了女童,并將疑犯抓捕歸案。在這出鬧劇的背后,影片還傳達了對親情與愛的詮釋,這直接擊中了觀眾心中最柔軟的位置,帶給觀眾深深的感動。
期待視野會隨著觀眾的觀影過程不斷發(fā)生變化。當初步接觸到動畫電影作品時,觀眾往往忽視原先的期待視野,將更多注意力放在從未有過的期待認知領域,形成一定程度的“審美距離”。后來隨著電影觀感的不斷深入,審美距離的鴻溝得到滿足,便開始呈現(xiàn)出新一輪審美標準的反叛與重建,擴展出一種全新的視覺審美體驗。目前動畫電影領域充斥著眾多題材類似的小清新動畫風格,主題宏大的電影敘事格調和應接不暇的特效,千篇一律,缺少特色,給觀眾留下了僵化無聊的刻板印象,令其逐漸失去觀影興趣。與之形成對比的是,2014年《熊出沒之奪寶熊兵》一經上映票房高達2.5億元,刷新國產動畫電影的歷史紀錄;2015年初上映的《熊出沒之雪嶺熊風》繼續(xù)沿襲了強勢影響力,上映3天便沖擊1億元票房的寶座,而且獲得不錯的口碑;隨后,《熊出沒》系列電影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動漫節(jié)上斬獲“金猴獎”。這一系列連鎖反應無不證實了其強大的觀眾基礎和口碑效應,而這種贊譽的由來歸根結底存在于動畫作品本身對大眾審美期待的迎合和把握。
《熊出沒》系列電影為觀眾提供了輕松幽默的觀影氛圍,這也是對觀眾期待的滿足。當前的社會生活節(jié)奏快,人的生存壓力也逐漸變大,觀看電影成為放松的重要方式。因此,陰郁、深沉、壓抑的電影,往往無法獲得觀眾的認可?!缎艹鰶]》摒棄了歷史言說的宏大敘事,也沒有主旋律電影的說教意味,主題簡潔,這是吸引眾多成人走進影院的重要原因。影片主要講述了熊大熊二兩兄弟為保護森林資源與伐木工光頭強斗智斗勇所引發(fā)的一系列詼諧幽默的小故事,突破觀眾既有的期待視野,比較“接地氣”,也符合大多數(shù)觀眾的認知水平和審美感受。以《熊出沒之奇幻空間》為例,影片引進了時髦的平行時空觀念,使現(xiàn)實世界與動畫世界聯(lián)系起來?,F(xiàn)實世界中的邪惡勢力試圖盜取動畫世界的寶物“金鹿角”,而熊大、熊二、光頭強等人則聯(lián)手保衛(wèi)動畫世界。影片融合奇幻、冒險于一體,突破觀眾的期待視野,再輔以一貫的幽默風格,票房飄紅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動畫作品的諸種文化價值都是通過審美價值實現(xiàn)的, 如果在審美意象中不能蘊含認知、思想和道德的潛在價值,其作品將是貧乏膚淺的?!钡拇_,從《黑貓警長》的正義戰(zhàn)勝邪惡,到《大鬧天宮》中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宣傳與推廣,國產動畫電影一直以來都被賦予了重要的價值導向功能。尤其是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兒童來說,通過動畫電影在潛移默化間使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極有意義的事。但是,在泛娛樂化浪潮下,動畫電影為了追逐票房利潤,往往置“兒童指路明燈”的文化啟蒙作用于不顧,過度包裝、渲染,將各種表層化的教育符號象征寓于嬉笑怒罵之中,讓動畫電影回歸了膚淺的娛樂屬性,也就削弱了電影的教育意義。《熊出沒》系列電影也存在一定問題,那就是為了營造幽默詼諧的環(huán)境氛圍,多次出現(xiàn)對兒童而言較為暴力的場景。但瑕不掩瑜,總體而言,這一系列還是發(fā)揮了正確的價值導向功能。
以《熊出沒之雪嶺熊風》為例,影片主要講述了熊大、熊二和光頭強相遇在白熊山并產生爭執(zhí),導致熊二掉進另一個神秘世界,熊二認識了新朋友雪熊團子。團子其實是雪熊嶺的山神,它是自然力量的象征。人類由于貪婪,盜獵動物、砍伐樹木,甚至還要抓走團子,尤其是傷害了熊二,使得團子憤怒,火山爆發(fā)。最終,熊二與熊大、光頭強通力合作,喚醒了團子善良的心,火山也被封印,眾人得到拯救。影片的主題無疑是倡導生態(tài)和諧、環(huán)境保護,同時警醒人類要對自然抱有充分的敬畏之心。在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人類肆無忌憚地破壞自然,終究會引發(fā)自然的報復,從而反噬人類。當前全球變暖、氣候異常、大氣污染嚴重等眾多的生態(tài)問題,都與人類對自然的過度開發(fā)相關。影片通過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使觀眾尤其是低齡群體更容易接受影片傳達的思想,從而發(fā)揮了國產動畫電影導人向善的功能。
綜上,接受美學強調了審美活動中主體的客觀能動作用,揭示了創(chuàng)作者、欣賞者與作品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動畫電影的文化價值屬性,最終取決于觀眾的接受和領悟。因此,動畫電影人在創(chuàng)作某一動畫作品時,要充分考慮到觀眾對電影的接受。只有設身處地地從觀眾的角度出發(fā),才能推出觀眾喜聞樂見的作品。更多類似于《熊出沒》的優(yōu)秀動畫作品的出現(xiàn),勢必推動國產動畫電影的大發(fā)展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