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平生辛勞換取孩子們的前程】
解海龍《希望工程》攝影展受關注
解海龍傳遞正能量
1992年3月,山西省靜樂縣神峪溝鄉(xiāng)南巖頭村《磨盤小學》的全校師生。
1987年4月,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融水縣安太鄉(xiāng)寨懷村小學,戴紅英老師背著不滿五個月的小女兒給學生們上課。
1991年12月,河北省灤平縣拉海溝鄉(xiāng)大店子村,氣溫驟降至零下20攝氏度,孩子們烤烤凍僵的小手繼續(xù)上課。
2007年9月,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庫依鄉(xiāng)的孩子們小心翼翼地走過極其簡陋的懸橋去上學。
解海龍終于拿到平生屬于自己的第一臺照相機,他說:“我就想別再像以前那樣再玩兒現(xiàn)了,搞得幾年抬不起頭來。于是,我開始買有關攝影的書籍,認認真真地學習,我記得曾經買過攝影家吳印咸寫的小冊子,后來還有一些攝影界老師寫的,《如何拍夜景》、《如何拍兒童》、《如何拍舞臺》、《如何拍風光》、《如何拍體育》,就這么幾本,一毛八的,兩毛四的,最貴的不到三毛錢,我就天天翻來覆去地看。”
1979年下半年,《大眾攝影》復刊了,首刊封面是個女孩兒拿著照相機拍花,拍照應該是閉一只眼,她兩眼都睜著,估計是閉上不好看。解海龍說:“我是在郵局看見這本雜志了,就很激動地花了三毛五分錢買了。當時還是雙月刊的,下半年就出三期,這三期我都買到了,跟著《大眾攝影》一期一期地學,雜志都給翻爛了,它印了多少本兒、定價多少錢、里面誰誰獲獎,我都能背得滾瓜爛熟,就是這樣,我開始走進了學攝影之門?!?/p>
那時候解海龍白天在工廠上班,晚上還報了個攝影學習班,三個月的聽課費才三塊五毛錢,能聽二十四次課,每周一和周四晚上七點聽到九點。當時的上課地點就在永定門外(安樂林小樹林)文化站,一個街心小花園。解海龍說:“現(xiàn)在這個花園已經變成了景泰地鐵站了,這是我學攝影的‘黃埔軍校’啊,那時,我們專心聽課,認真記錄,什么問題都問:老師,鴨子在水里跑用什么光圈什么速度?老師,流星怎么拍?老師,風吹蘆葦怎么拍?老師,如果碰見UFO用什么光圈……這個老師是誰呢?就是許喜占。他當時是首都照相館的經理,后來調到中國照相館當經理,又調到大北照相館當經理,他是搞商業(yè)攝影的,14歲開始學攝影,人稱‘問不倒’。九點下課后,老師就騎車回家,我們幾個賊的就說送送老師吧,就騎車跟著,他住宣武區(qū)廣安門外,我們一邊騎一邊問,到家門口了還不讓老師進去?!?/p>
學攝影得放大照片,解海龍自己沒有放大機。他說:“當時東單協(xié)和醫(yī)院那邊有一個信托商店,里面擺著個放大機,標價75塊錢,我買不起,就老扒著柜臺跟那兒看,一個月得去七八次,柜臺里賣東西的師傅看見我來了,就說這孫子又來了,他沒錢,甭理他。有時候壯著膽兒問人家,這放大機,您能不能拿出來我看看,人家說你到底要不要?不要你就這么隔著玻璃看吧。有一天我從這信托商店里看完了放大機走出來路過同仁醫(yī)院,看見那兒正排隊呢,我就問:師傅你們這兒干嗎呢?一個年輕人說:獻血。我問:獻血給錢不給?獻血那叫補助,不是賣血。那補助給多少錢???醫(yī)院二十二塊五,還給倆雞蛋一包糖,回去單位表彰,獎勵五十,還給三天假。我心說這可以啊,我說哥們兒,我替你獻血,三天假你得,錢我得,怎么樣?他一聽,成啊。等叫到他,我進去了,抽完了血之后給一紙條,二十二塊五領到了。我又管他要了個單位地址,我得找他拿另外那五十塊錢啊。三天后我找他去了,北京半導體器件三廠,在龍?zhí)逗莾骸K鰜砹耍靡话鼉喊迨畨K錢,那個時候人講信用。我拿著這五十,加上之前的二十二塊五,自己再湊了兩塊五毛錢,正好七十五,就直奔信托商店。到那兒一進門,我就說:買!帶錢來了!他們趕緊把放大機抬出來,還幫我綁在自行車上,都不敢騎,怕把放大機顛壞了,就一路推著回家了?!苯夂}埖淖鳛榱钊藙尤?,他就是能將生命融入攝影的人,他用自己的血去換放大機,他也用平生的辛勞去換得貧困地區(qū)孩子們的美好前程。
從解海龍的攝影中看出了另一層重要意義,就是在當時中國的大眾傳媒上突破了用攝影這一視覺媒介暴露出“華而不實”的弊端,多半鏡頭對準的都是披著“藝術”的外衣,沒有真正的紀實的特征。從“希望工程攝影”之后,攝影紀實揭示實質的社會問題開始在傳媒上獲得認可,部分攝影家的鏡頭盲點也被開啟。因此,解海龍功不可沒,他也成為了中國攝影史上開拓性的人物。
解海龍在關注影像教育及扶持攝影人才方面也盡著自己的綿薄之力。他創(chuàng)建了“解海龍青年攝影家扶持計劃”,在北京龍影廊舉辦諸如陜西截癱的殘疾攝影師趙勇《大地畫卷》、身患癌癥卻深入鄉(xiāng)村小學開展攝影教學的女攝影師肖琳《山里娃的攝影夢》、將鏡頭對準生活在烏蒙山區(qū)的父老鄉(xiāng)親、為國家、為人類留存即將消失地域文化影像的尹永宏《烏蒙山》、把鏡頭帶進煤礦的普通人家講述幸福理念的皖北煤電退休職工黃淑俠《煤礦人家》等優(yōu)秀攝影作品展覽,以他特有的方式為社會傳遞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