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石
異國情
間的美學
◎ 張石
日本有個網站叫“智慧袋”,用戶在這里互相解答問題,發(fā)表評論。有個男青年說他在地鐵上和女朋友接吻,遭到了一名帶孩子的母親的制止。他有些不服氣,讓大家評理。
對此發(fā)表評論的用戶一邊倒地批評了他:誰都沒有權力限制戀愛本身,但在公共場所接吻缺乏公共意識。
在日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的意識比較強。日本的“搞錯”這個詞用漢字寫出來就是“間違”。按我的理解,這里的“間”一方面是指時間,一方面是指空間,也就是說正確的事,時間場所不對,也是錯誤的。
打個比方,在電車上觸摸異性的身體是犯罪行為,但日本有一種店叫“癡漢電車”,交一點錢就可以去里面摸那里雇用的異性。日本人在公園等公共場所彬彬有禮,年輕的男女同事去卡拉OK有時卻十分“放蕩”,把褲子脫下來也不算過分。日本人在一般的公共場所不能大聲喧嘩,但是在居酒屋經常吵成一片……
在日本人看來,很多事情的對與錯不在行為本身,要看在什么樣的時間、地點。不知道區(qū)分時間、地點以及周圍氣氛的人被稱為“KY”,就是“讀不懂周圍空氣的人”的意思。
日本人把這種對“間”的細致區(qū)別與把握稱作“間的美學”。在日本,到什么地方去,穿什么樣的衣服,說什么話,都有細致的規(guī)定。走在街上,僅從服裝就可以斷定某個男人是去參加葬禮的,因為只有這時,日本男人才會穿一套純黑的服裝,包括黑色的領帶。參加婚禮時一定要系白色的領帶。同理,他們覺得接吻是私密的事情,在大庭廣眾之下接吻也許會使周圍的人產生不快,也許會使孩子受到刺激,因此,他們傾向于在公共場所抑制欲望,追求“間的美學”。
(摘自《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