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兵
初中是學生接受新事物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生勇于探索和嘗試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欲.經過七年級的學習,學生全面適應初中教學節(jié)奏.在此基礎上,八年級新增物理學科,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點體會.
一、做好啟蒙工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物理是學生整個物理學習生涯中的起點.對于學生來說,學好初中物理是至關重要的.物理作為一門新的學科引進課堂,使學生在一開始因為知識點相對簡單,在學習時會很輕松,也會很感興趣.隨著課程的不斷加深,加上其生澀的概念,會使學生越來越調動不起學習興趣.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就要從一開始做好學生的啟蒙工作,讓學生對于物理學科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使學生明白其實課本上的物理知識就是來源于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只不過整理成規(guī)范的文字在課本上呈現出來,從而不會對物理學科的學習產生畏懼心理.
例如,在講“參照物”時,課本上簡短的語言,就把參照物的概念概括出來.對于剛剛學習物理的學生來說,概念好理解,并不一定能明白其中的含義.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參照物概念,掌握參照物的知識點,我讓一個學生站在講臺上,另一個學生在講臺下面走動或者是站立,讓其他學生判斷這兩個學生以彼此為參照物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在剛開始時,學生搞不清楚他們之間的關系.隨著我不斷地引導和啟發(fā),學生的思考越來越全面,并能正確回答我提出的問題.在學生親身體驗后,我又舉例說明我們周圍存在的事物的相對狀態(tài),加深學生對參照物概念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從學生生活的周圍找例子,使所學知識貼近生活實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蒙了學生的物理學習.
二、利用實驗教學,鼓勵學生動手操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動手操作,是物理學習過程中一種有效的輔助學習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電學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概念相對較多,章節(jié)之間聯系緊密,知識點環(huán)環(huán)相扣.學生有時會因為一個小知識點的疏漏而造成后面知識點的學習困難.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實驗教學,鼓勵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
例如,在講“電路”時,雖然我反復講解通路、短路、斷路這些概念,但是學生還是搞不懂短路和斷路,在做題中會混淆概念,錯誤率較高.為了使學生清楚理解這些概念,我鼓勵學生用小燈泡自己連接線路.在接好線路后,我依次演示出現短路和斷路時小燈泡的情況.學生看得津津有味.在看我操作結束后,學生興致勃勃地動手操作,不斷反復練習短路、斷路的線路情況.經過不斷摸索嘗試,學生基本掌握了出現短路和斷路時線路的情況.這節(jié)課,學生的學習熱情都很高,他們動手操作,相互請教,互相指正錯誤,共同提高.營造這樣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學生學習物理的情緒越來越高漲,為以后的課程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開展小組討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組討論的學習模式,在教學過程中被廣泛應用.小組討論,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時期的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自我主觀意識較強,小組討論的形式,正好為學生的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造了條件.小組討論的課堂模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運用小組討論,在保證課堂有序進行的情況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力”時,有些學生對受力分析掌握得不好,為了讓學生掌握這一知識點,我把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都有學習能力較高和學習能力相對不高的學生.這樣的小組劃分,能使學生之間互相促進.小組劃分好后,學生積極討論,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幫助其他學生分析,其他學生認真聽并不時補充.在討論過程中,學生找到多種不同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確進行受力分析.這種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使我更加相信:作為教師的我們,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世界上沒有差學生,只有不會引導學生學習的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探索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依據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對癥下藥”,做好啟蒙工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小組討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