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聽張世英談國學

    2017-11-14 16:20:04朱航滿
    黃河 2017年3期
    關鍵詞:馮友蘭孟子國學

    朱航滿

    聽張世英談國學

    朱航滿

    初春之際,我到北京昌平回龍觀的一個小區(qū),與藝術研究院文化所的陳斐先生一起拜訪了北大哲學系的張世英教授。張先生96歲,精神矍鑠,思維敏銳,見識非凡,聽其談,有如沐春風之感。據(jù)那日在張先生處結識的書畫評論家徐衛(wèi)新先生介紹,張先生雖然已96歲高齡,但身板硬朗,精神氣色皆好,春節(jié)間還由次子駕車由北往南旅行到雁蕩山,歸來后又游張家口滑雪場等地。古云,仁者壽。有人曾統(tǒng)計,北大哲學系著名哲學家皆長壽。中國成語“明哲保身”,乃被視作貶義,徐衛(wèi)新則說,由此現(xiàn)象看來,應當另有新意了。先生的客廳中,頗有書卷氣,沙發(fā)背面是一組大書柜,客廳的北墻也有一組書柜,書架上大多是哲學類書籍,還有不少德文哲學原版著作,其中的一套,幾乎占據(jù)了一個書架,頗為壯觀,可惜我不識德文。電視機旁的茶幾上也擺滿了新書,不少應是出版社、學術機構和朋友們的贈書贈刊,其中有一冊臺灣大塊文化出版的《流水何曾洗是非——北大“牛棚”一角》,系回憶北大歷史系“牛鬼蛇神”“文革”三年中的牛棚生涯;還有一冊也比較特別,系內(nèi)部印刷,為《青史記聯(lián)中:湖北聯(lián)中建校70周年紀念集》,先生早年即畢業(yè)于此校。

    先生與我們談話,聲音洪亮,思維極其敏銳,談及興奮處,幾乎要手舞足蹈了,可能連他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了,于是特別向我們解釋說他講課從來都是不需要話筒的,因為嗓門一直都很大。與張先生的談話,涉及內(nèi)容很多,范圍很廣,許多問題還有待于消化,但因為當前社會出現(xiàn)的 “國學熱”問題,張先生特別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了許多自己的看法,令我頗有豁然開朗之感。張先生的講話,我認真做了筆記,回去又做了整理。對于先生的談話,我與之前先生的文章進行了對比,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但也有不少新的闡發(fā)和論述。諸如談及當前的國學熱,先生以為調(diào)子唱得雖然很高,但很少有人能夠真正繼承國學的精髓。在他看來,能夠代表國學的,必須是真正有國學功底,有士人氣節(jié)、高雅風度和高風亮節(jié)的學人。很多研究國學的學者,讀其文章,感覺最沒有國學,極枯燥。北大的季羨林先生,他說其不少觀點自己并不贊同,諸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論,因為文化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而不是輪流坐莊,但季羨林有一句話,甚是贊同,印象也很深。季羨林說中國許多學者研究西方的文字比西方學者的文字還難讀,還不如讀原文輕松。

    現(xiàn)在一提國學,必然談儒學,一談儒學,則必提孔子。對此,張先生頗不以為然。他拿出一份2017年1月17日發(fā)表在 《光明日報》上的文章《舊友重逢話孔孟之道》,此為他對于孔孟的最新認識。在此文中,他批評孔子,認為其精神“卑下”,而贊譽孟子,認為其境界高遠。雖然孔子的言論中,也有不少是永恒的價值,諸如孔子宣揚的“仁”德之學,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博施濟眾”、“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等等,但以上言論,是不是就可以認為孔子的整個思想體系已經(jīng)達到了具有普世價值的民主、自由、平等的水平了呢?孔子在《論語·顏淵》中強調(diào):“克己復禮為仁”,而這里的“禮”,其具體含義則是指周禮,也就是氏族貴族的貴賤等級之禮。“仁”者必須抑制自我的個體性、獨立性以服從舊的貴賤等級之禮。否則,“不知禮,無以立?!敝T如《論語·鄉(xiāng)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這句話的意思是:上朝的時候同小官談話,和和樂樂;同大官談話,恭敬小心。君王到了,恭謹而心中不安,做出行步安詳?shù)臉幼印?/p>

    再如,孔子還談到:“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門,行不履閾。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沒階,趨進,翼如也。復其位,踧踖如也?!睆埾壬忉尶鬃拥倪@句話:一進朝堂的門,就是謹慎而害怕的樣子,好像沒有自己的容身之地,站不站在門中間;走不踩門檻。走過國君的座位,連面色都端莊起來,腳步也加快,說話也好像氣不足似的;提起衣服的下擺走向堂上,謹慎而害怕的樣子,憋著氣好像不能呼吸似的。一走出來,下了一級臺階,面色便放松了,怡然自得。等走完了臺階,就快步向前,好像鳥兒展翅一樣。回到自己的座位,又恭謹而不安起來。對此,張先生評價說:“如此形態(tài)和心態(tài),除了表現(xiàn)孔子深深崇奉以貴賤等級壓制自我的獨立自主性的思想之外,尚何民主、自由、平等之可言!”在談話現(xiàn)場,先生把這些內(nèi)容邊誦邊講,十分嫻熟。

    張先生推崇孟子的思想,認為其與孔子相比,雖然也大談“仁”學,但“他多有獨立自我和平等的思想,與孔子的貴賤等級思想形成鮮明對比?!彼e例,如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再如,孟子在《盡心章句下》有言:“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再如在《萬章章句下》有言:“君有過則諫,反復之,不聽,則易位”,這句話先生認為在古代簡直是不得了的事情;再如,在《章離婁句下》有言:“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之視君為寇仇”,還有《孟婁章句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以及 《滕文公章句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如此等等。在張先生看來,這些皆能“生動具體而又強烈地表達了孟子獨立自我的氣魄和不分貴賤的平等思想”。故而先生認為,講儒學,一定要把孔子和孟子的政治思想嚴格區(qū)分開來。先生還特別強調(diào),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曾經(jīng)要把孟子的牌位移出文廟,后來因為一位大臣誓死捍衛(wèi),才不得不作罷?!豆饷魅請蟆钒l(fā)表此文,刪去了好幾處言論。但他表示報紙能夠公開發(fā)表這篇文章,還是很有膽識的,連他的數(shù)位朋友讀后都頗感驚訝。

    此文雖系一家之言,但顯然對于我們理解當前的“國學熱”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由于公開發(fā)表的稿件多有刪節(jié),我便提出要將此文收入《2017中國隨筆年選》,先生當即表示同意,我又表示要收入未刪節(jié)的原稿,他更為高興了,豎起大拇指,立刻表示晚上就要發(fā)郵件給我。后來,我收到朋友轉來的張先生原稿,重讀一遍,發(fā)現(xiàn)多處刪節(jié),其中部分內(nèi)容原文選入,估計是不太可能的,讀完既佩服又悔恨自己的魯莽輕言。但其中有一處刪掉的內(nèi)容,分外重要,表達了張先生對于孟子,也有保留態(tài)度。張先生在此文中談到孟子也有擁護“周氏班爵錄”之制的言論,主張?zhí)熳?、諸侯、大夫諸“治人者”與“治于人者”之區(qū)別,并引用馮友蘭對于此句之論述:“此區(qū)分乃完全以分工互助為目的”,“諸治人者所以存在之理由,則完全在其能‘得乎丘民’”,否則,“即非君矣”。隨后,張先生還有一段評價,但報紙刊發(fā)時刪節(jié)了,我讀后覺得此處恰恰代表了張先生對于孟子有所保留的態(tài)度,因此非常重要。他對馮友蘭的觀點評價說:“馮友蘭的評析也許對孟子有過譽之嫌,但過分苛求古人,也未免太不現(xiàn)實?!标P于馮友蘭的論著,張先生是非常稱贊的,但也曾表達其有“過時的地方”,此處可能就是他所認為的觀點“過時的地方”吧。

    先生在這篇文章中還坦言,他對孔孟之看法,乃是“舊友重逢”,但認識卻是“從零開始”。所謂“舊友重逢”,乃是小時候他就在父親的教導下溫習孔孟,又在西南聯(lián)大哲學系選修過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課程。但1946年從大學畢業(yè)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主要研究的還是西方哲學史,特別是德國古典哲學和黑格爾哲學,直到八十年代初,才轉為研究西方現(xiàn)代哲學以及中國古代哲學,而由此也才 “重新拾起青少年時期背誦過但并不理解而且忘卻了幾十年的孔孟古籍”。從這段論述不難看出,張先生是完全現(xiàn)代的眼光來審視孔孟之道的,有了較為成熟和開闊的學術積淀,又有幾十年的十分獨特的人生閱歷和時代觀感,他才能夠產(chǎn)生這樣的心得,而在他將近96歲的高齡時才將其寫成文章予以刊發(fā),由此也可見他提出這樣的觀點的一番心路歷程了。先生的這篇文章,原名為《超越尊孔 提倡尊孟》,可謂開門見山,簡潔清爽;而報紙刊發(fā)時,則改為《舊友重逢話孔孟》,則更顯含蓄,也體現(xiàn)了思想發(fā)展的眼光。先生的對于孔孟以及儒學的認識,是世界的眼光,也是辯證的眼光,這讓我想起了另一位文化老人周有光的言論,以為極有相通之處。周老認為,我們要站在世界來看中國,而不能站在中國來看世界。

    張先生還特別強調(diào),以孟子為代表中國文化精髓,雖然與西方文化在主題上有著相通之處,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就因此而妄自尊大,在故紙堆中尋找精神資源,并因此而照著傳統(tǒng)來講。中西之間是相似而絕不相同的,故而絕不能發(fā)現(xiàn)一些碎片,就照搬傳統(tǒng)。盡管中國文化中也可以找到一些閃耀著平等、自由、民主等思想的言論,這些東西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證明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些自我主體性言論,但先生認為這些并不足以概括整體,這種以點帶面的做法是沒有太大意義的。中國文化缺乏自我,即使有強調(diào)個人主體的思想,也是個別現(xiàn)象,不能代表整體性;而西方文化的這種主體思想,是一個整體性的評價。先生舉例楊振寧,他說楊是自己在西南聯(lián)大的同班同學,但先生認為,楊之所以獲得諾貝爾獎,在于西方的環(huán)境土壤,否則難以成功,而當前楊振寧回國,有些人似乎就把一流頂尖科技研究帶回了中國,簡直就是妄談和幻想。記得先生在《哲學的最高任務》一文中,就曾道:“我們不能片面地重國學而輕西學;在國學研究方面也不能拜倒或變相拜倒在傳統(tǒng)腳下,而應當把中國的思想與文化放到全人類思想與文化的大視野中去審視,在中外思想文化相互撞擊的過程中,自然地淘汰那些無生命的東西,發(fā)揚那些有生命的東西?!?/p>

    張先生尊孟貶孔,而他喜愛孟子,也是頗有歷史的,但此回他專門談孟子,卻是超出了過去的范疇。其實,早在2001年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北京大學教授推薦我最喜愛的書》中,就收有張先生的一篇文章《我最喜愛的十本書》,其中第六本推薦的便是孟軻的《孟子》,其他九本分別是古希臘柏拉圖的《理想國》、德國黑格爾的《精神現(xiàn)象學》、英國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德國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德國的《海德格爾詩學文集》,中國的《唐詩三百首》《紅樓夢》《古文觀止》和馮友蘭1949年前出版的《中國哲學史》。而當時,張先生推薦孟子,還主要側重于文學方面,先生在推薦語中寫道:“我十歲時,父親就教我讀《孟子》,并且要求我一篇一篇地背誦。我當時不知哲學為何物,我喜愛《孟子》,完全不在于孟子的哲學思想,而是喜歡他文章的矯健和氣勢。父親在給我講解《孟子》時,也特別著力在這方面引導我。孟子擅長辯論,語言有煽動性。《孟子·滕文公下》說:‘余豈好辯哉?子不得已也!’‘不得已’而言,這樣的言也就是出自肺腑之言,故有感情,能打動人心。自從念了大學哲學系以后,再回頭讀《孟子》,我深感《孟子》是一部深富哲理的杰出散文杰作。我一輩子愛寫說理文,注意文章的氣勢,文字的矯健和說服力,就是由于受了《孟子》的影響?!?/p>

    張先生推薦的這十部書,也是頗有意味。其中外國著作占五部,中國著作也占五部,而這其中文學著作和哲學著作又各占五部,可見先生乃是經(jīng)過精心遴選和構思的。當代人的作品,只遴選了一部馮友蘭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但他在推薦中又特別強調(diào):“我這里推薦的是1949年前出版的馮友蘭的 《中國哲學史》,而不是1949年后的諸多版本,因為我喜愛的是前者而非后者?!睂τ隈T友蘭的著作的評價,也是有其態(tài)度的:“這部《中國哲學史》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把中國傳統(tǒng)哲學放到世界特別是西方哲學思想發(fā)展的大視野中加以系統(tǒng)考查的哲學史著作,為中國哲學史的研究開辟了一條新航道、新方向,盡管其中的許多觀點和結論已經(jīng)過時。它雖是哲學史著作,但其理論性甚強,也可以算是一本哲學理論著作,對我們的理論思維很有啟發(fā)意義?!瘪T友蘭是張先生在西南聯(lián)大時的哲學課老師,先生2012年專門寫過一篇回憶文章《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課程把我引向了西方哲學》,以表達自己對馮友蘭的敬意,“馮先生是20世紀我國真正有自己獨創(chuàng)的思想體系的哲學史家和哲學家”。由此也可見,張先生哲學思想的發(fā)展軌跡,乃是由中國哲學延伸到西方哲學,再由世界的角度來反觀中國。

    談及當下的孔子學院,他說應該改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學院,孔子的形象也不能代表中國文明和中國文化。先生說他有位學生在某國的孔子學院任院長,某次告訴他,孔子學院主要教一些四五十歲的無所事事的外國人學習“人、大、小”之類的東西,根本無法代表中國文化。現(xiàn)在一提傳統(tǒng)文化,就是京劇、詩詞、書畫、武術之類的東西,這些都是表面現(xiàn)象,不足以完全代表中國文化。不過,張先生也做詩詞,雖然未曾有詩詞集,但他在文章中也偶有詩詞。在他的回憶錄中就有一首詩詞《采桑子》,乃堪稱妙品:“長空雁叫關河暗,荊棘縱橫,翠葉凋零,洙泗之間走鯉紕。居然腐鼠成滋味,鸞鳥驚鳴,豎子成名,義憤填膺淚欲傾。”此詩作于1975年,當時先生聞“白卷先生”被吹捧,故而做此詩抒懷?!拔母铩敝?,由于先生患有肝炎,多年不愈,沒有下放勞動。雖然參加工人階級的“再教育”的學習會,批判會和“早請示、晚匯報”也沒有一般教師那么多,但在動亂年代里,學問自然是無法再進行了。他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將書齋里的西方哲學、德國哲學方面的書推到書柜的里層,外面擺放的盡是些語錄、摘編之類的東西。先生感慨那段歲月,他因借養(yǎng)病熟讀了 《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書齋則成了他“怡然自得的‘桃花源’”。

    先生客廳的書桌上擺放了不少剛寫成的毛筆字,我問他是否要準備出書,他說你怎么知道?我笑笑,因為每張作品都寫得很完整,大小一致,抄錄舊詩詞,且蓋有名章和閑章。先生說南京的譯林出版社準備出書,他就每天寫一些。其中有一幅“心游方外”,頗好!很想索求一幅,但猶豫半天,終沒有敢開口。張老的書法乃是顏體功底,靜穆有書卷氣,系學人字。后來我在先生的文集中,發(fā)現(xiàn)有一篇文章為《九十習字》,談他九十歲才開始練習寫毛筆字的經(jīng)歷和心得,讀后頗為感慨。張先生是哲學家,但文章卻淺白易懂,特別這樣的小文章,頗為生動,又多有令人深思之處。先生說他臨摹的字帖是顏真卿的多寶塔感應碑文,這幅字帖還是當年先生的父親的藏書字帖,他在家中翻出來后,發(fā)現(xiàn)還是“幸未缺損一字”,因而被他視為“傳家珍寶”。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臨摹,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字便有 “躍然紙上、生動活潑”的感覺。對此,他說自己練字也是花更多時間讀帖,拿著字帖反復看,細細體會和玩味其筆姿和意態(tài),吸收其神韻,轉化為胸中的“成竹”,最終達到“一種揮灑自如的境界”。先生還坦言自己習字的心得:“寫字要寫出自己的字體,就像寫文章要寫出自己的思想風格一樣。書法和文章都是一個人的靈魂的直接體現(xiàn)?!?/p>

    對于中國未來,先生表示自己是持謹慎的樂觀的態(tài)度。謹慎,是因為中國還缺乏獨立自由的思想傳統(tǒng),而樂觀則是對于民間和青年人的寄托。有時他在網(wǎng)絡上看到一些言論,覺得民眾還是很清醒的。但他又坦言,對于民主與科學,我們是要慢慢來的。在即將告辭之際,我們與張先生合影,張先生笑言,你們都是高個子。先生的這番戲言,似乎別有深意,卻一下子拉近了我們的距離,現(xiàn)場一下子變得更為熱鬧了。于是連忙又請先生在我?guī)サ囊粌浴稄埵烙⑽募返谑砩虾灻?,先生問了我的姓名,最后?jīng)現(xiàn)場的徐衛(wèi)新先生提示,又特別為我的這本書寫下了“時年九十又六”的題款。在給朋友陳斐帶去的一冊 《哲學導論》上,先生還特別題贈了一句話:“面對現(xiàn)實,超越現(xiàn)實”,陳斐說此言乃張先生這本書的核心思想,真是幸甚。在電視機旁,我還看到一幅北大哲學系送給先生的紀念證書,內(nèi)容由毛筆小楷抄錄,非常文雅,經(jīng)先生告知,此系他九十歲高齡時,北大哲學系專門贈送作為紀念的。我特意為這份紀念品拍攝了照片,現(xiàn)抄錄內(nèi)容如下,以表敬意:“張先生:天人之際,澄明之境;精神現(xiàn)象,惟吾德馨。通融中西,回復本然,建構真善美一體之希望哲學。北京大學哲學系二O一二年十月”。

    責任編輯:劉淳

    猜你喜歡
    馮友蘭孟子國學
    十分鐘的朋友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當之”——馮友蘭武圣觀論析
    “垂”改成“掉”,好不好?
    最好的尊重
    慈善(2022年6期)2022-02-10 18:38:40
    我不想讓你誤會
    雜文選刊(2021年7期)2021-07-16 06:25:14
    磨刀不誤砍柴工
    奮斗雞—我的國學日常
    中國漫畫(2016年3期)2016-06-20 06:32:48
    通化市| 肥乡县| 新野县| 康保县| 古丈县| 江口县| 平昌县| 台北市| 余庆县| 镇雄县| 江门市| 房产| 玉龙| 稷山县| 宁武县| 临夏县| 遵义县| 昌宁县| 寻乌县| 沽源县| 四平市| 喜德县| 定襄县| 丰台区| 松阳县| 济南市| 舞阳县| 乌拉特前旗| 广饶县| 江孜县| 阜宁县| 平利县| 铜川市| 德惠市| 灵武市| 宝丰县| 化隆| 衡阳市| 博兴县| 双辽市| 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