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娟
摘 要:蘋果的食用方法眾多,必要時還可入藥,是一種普遍又美味的水果,我國蘋果年產量高,因此,每年需要栽培大量的蘋果苗木。樹苗的種植是果業(yè)發(fā)展的基礎,因此,加強對于蘋果苗木的栽培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將從現(xiàn)階段我國蘋果苗木繁育技術現(xiàn)狀出發(fā),分析整理其相應對策。
關鍵詞:蘋果苗木;栽培;繁殖
我國山東、河南等地為蘋果的主要產區(qū),其年產量為3326萬噸,且每年都呈現(xiàn)上漲趨勢。蘋果銷量連年上漲使不少商販看到商機,爭相栽培果苗,但由于地勢、氣候以及技術水平等原因的限制,導致幼苗成活率低,因此,在果苗的栽培中,注意科學技術方法的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一、現(xiàn)階段蘋果苗木繁育技術存在問題
1.生產體制傳統(tǒng)
目前,我國蘋果種植生產主要以個人承包經營為主,個體戶對于栽培技術的掌握差,灌溉、農藥計量等掌握不準確,且不會分辨帶病幼苗,導致栽培成活率低。個體戶占地面積有限,對于不同種類的幼苗不能做到合理的劃分,導致苗木品種混亂,砧木種子來源復雜,蘋果共砧現(xiàn)象嚴重。
2.新興苗木推廣應用率低
當前,嫁接繁育技術深受果農推崇,幼苗普遍以嫁接的方式進行繁殖,然而由于無病毒苗木的推廣速度緩慢,導致許多幼苗在嫁接時仍然存在病毒,傳染給其他樹木?,F(xiàn)階段,我國采用無病毒果苗多為中間砧或部分無毒苗,此種樹苗可能為病毒攜帶者,嚴格意義上來說并非無病毒苗,因此,對于果樹仍然存在安全威脅。
3.栽培技術落后
我國在果木的培育上仍然采用老舊的方法,栽培方式單一,時間分布不均勻,導致果苗營養(yǎng)不良,結出的果實小等。高檔苗使用偏少,且果農對于現(xiàn)今創(chuàng)新的科學栽培技術認知甚少,對于不同苗種間的差異、需水量、所需營養(yǎng)成分等印象模糊。這些對于幼苗的生長及成果都是十分不利的。
二、針對蘋果苗木繁育技術的對策分析
1.改善育苗觀念
如今,我國從事蘋果樹栽培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但大部分為個體商販,大規(guī)模的果園由于管理成本高,且收益小,因此數(shù)量較少。歐美國家關于蘋果樹的栽培,擁有較為發(fā)達的技術,栽培植株占地少,存活率高,且成果質量好,而亞洲目前只有日本、韓國開始引進了先進的技術。雖然我國無病毒幼苗科技已能夠保證幼苗質量安全,但現(xiàn)階段在國內甚少有人使用,加之個體果農較為分散,很難做到集中管理,因此,應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幼苗栽培的基礎知識,改變果農的生產經營方式,學會用科學技術手段實現(xiàn)幼苗的栽培,選取能夠適應環(huán)境、地勢特征的幼苗,并懂得分辨苗木病癥,確保在嫁接時防止將病原傳染給整棵樹木。淘汰老舊的經營觀念,促進果園的更新?lián)Q代。
2.掌握嫁接技巧
果樹嫁接可增加樹苗的成活率,縮短樹木生長時間,提高產量。蘋果苗木嫁接應注意方式方法,可從每年三月份起進行室內嫁接,保證儲存庫溫度為0.5℃-1℃,濕度保持在96%左右,嫁接前應先用清水浸泡砧木與接穗12h-24h,補充其在儲存期間失去的水分,調節(jié)生理機能,對表皮細菌徹底進行清除。嫁接過程中,對于土肥水等都有嚴格的要求,保持土壤潮濕,忌用除草劑等,及時進行追肥,澆灌要采用小水流,大水澆灌容易造成樹苗喝水過飽,不利于其他養(yǎng)分的吸收。嫁接后7d-9d,對樹苗的嫁接成果進行檢查,將未成活的樹苗進行及時補接。當接枝處發(fā)芽長度為20cm-30cm時,對嫁接處進行松綁,及時抹除掉砧木上的萌芽。秋天完成嫁接的樹苗應在來年春季萌芽上方0.5cm處剪砧。此外,大風地區(qū)應對嫁接樹苗進行捆綁,并用支棍支撐;干旱及寒冷地區(qū)應將嫁接部位埋于土下,依靠土壤溫度幫助其生長,并能有效對抗蚜蟲、卷葉蟲等病蟲害。
3.加強無病毒苗木的栽培
無病毒苗木栽培將成為我國新的發(fā)展趨勢,由于其自身性質,不僅可以保證樹苗的健康,并且為產量提供了保障,可以說是有益無害的。因此,需要加強對于無病毒苗木的推廣和宣傳,確保其在我國蘋果栽培領域的普及。為了從根本上防止蘋果病毒,應建立起無病毒的母本園及采穗園,每個園區(qū)只負責栽培同一品種樹苗,防止因生產初期混亂形成病毒,且采穗園必須保證為未種植過其他果樹的土地,經過松土、施肥后進行灌溉,確保幼苗在一個完全安全、干凈的環(huán)境下成長,定期進行施肥觀察,并將確認后的母本木進行編號存檔。采穗園要求與母本園基本相同,但要求樹木健壯,確保其能夠為生產提供接芽等。無病毒苗木的砧木必須采自母本園或采穗園,其選用的嫁接幼苗也必須為無病毒幼苗,具體的繁育模式為一級母本木→二級母本木→育苗專業(yè)戶→跨牌銷售苗木,根據(jù)正規(guī)的流程進行栽培,能夠從根本上確保樹木的安全,無論是以后的生長還是收獲,都能看到很好的效果。此外,蘋果苗木的栽培技術還包括:無病毒喬砧苗繁育技術、無病毒矮化自根砧木繁育技術等等。
4.加強對于果農的專業(yè)技術培訓
從事果農工作的大都為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群,其生產方式及技術水平直接影響著蘋果的產量,因此應加強對于果農專業(yè)科學知識的培訓,現(xiàn)代化信息網絡發(fā)達,果農可自行在家中進行學習,對于果樹的嫁接手法、農藥各原料比例分配進行學習記憶。還可通過科研人員開辦的講座、電話咨詢等方式進行學習,加強與技術人員的溝通,掌握栽種技巧。此外,可對農村的科普示范戶及致富帶頭人進行重點培養(yǎng),因其務農性強,了解果樹栽培的具體步驟,在吸取了理論上的知識后可以很好的結合到實際中,并可以手把手的教其他人。如此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科技培訓體系,實現(xiàn)了果農思想上、技術上的革新,真正保障了我國蘋果的產量及質量。此外,政府應起好帶頭作用,組織更多的技術骨干下鄉(xiāng)指導,并親自參與其中,充分實現(xiàn)果樹繁殖產業(yè)的科學化發(fā)展、人性化管理。
三、結語
蘋果苗木的繁殖只有從技術、栽培方式、苗木選擇等等多個方面進行革新,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蘋果苗木生長狀態(tài),保證蘋果總產值的上升。此外,加強技術交流與利用,改善栽培方式,方可實現(xiàn)我國水果產量更大的突破。
參考文獻:
[1]趙靜. 邢臺縣蘋果苗木繁育技術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J]. 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16,(07):9-10.
[2]慕鈺文,馮毓琴,張永茂,等. 隴東地區(qū)蘋果矮砧密植栽培現(xiàn)狀及發(fā)展建議[J]. 甘肅農業(yè)科技,2017,(04):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