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岳輯
張三李四如是說
□西門岳輯
方文山:
學校教育就像打地基,地基打得深,樓才蓋得高??墒峭鈮ιw成什么風格,就要看你后來喜歡哪個領(lǐng)域,有沒有自行去吸收。學習不是只能在學校,你去看展覽、看電影、看小說、聽不同的音樂,這些都是學習。白巖松:
我覺得需要重建敬畏。敬,就是知道什么東西好,我要靠近它;畏,是知道什么東西不好,我要遠離它。敬畏是社會大河兩邊的河堤,只要這個河堤夠高,河水如何奔騰都是安全的,如果河堤很低,河水就會泛濫成災(zāi)。陳丹青
:今天的旅游業(yè)、電影、網(wǎng)絡(luò)、出版業(yè),正在讓人類體會藝術(shù)的經(jīng)驗越來越平面化,越來越快速化,感受藝術(shù)、進入藝術(shù)的機會越來越少了。因為媒體太發(fā)達了,它已經(jīng)把你全部的感受弄好了,就只是交給你吞下去就行了。莫 言
:即使世界遺忘了你,也總會有那么幾個人在你生命的伊始之日,道一聲:生日快樂!安意如
:往事如風,將生平飛落如雪的悲苦,盡數(shù)吹散開來,如同蝴蝶的翅膀掠過干涸心海。生是過客,跋涉虛無之境。在塵世里翻滾的人們,誰不是心帶惆悵的紅塵過客?程 武
:有時候單純追求技術(shù)進步,往往會陷入死胡同,陷入迷茫。你看人類歷史的長河,在人生百年,甚至數(shù)十代人的生命中,帶給我們溫暖、帶給我們前行動力的往往是愛,是文化,是優(yōu)秀的文學藝術(shù)作品。麥 家:
在你們的閱讀中,傳統(tǒng)經(jīng)典文學的閱讀量應(yīng)該占到三分之二以上,網(wǎng)絡(luò)文學占三分之一左右,心靈雞湯類的文字最好不要有。因為心靈雞湯都是別人獨特的生活感悟,過多地閱讀會讓人失去自我。劉國永:
健身場地、設(shè)施不足的問題政府要負責。以前城市規(guī)劃中這一塊沒有設(shè)計,總體欠賬較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補群眾體育的短板,首先要補場地設(shè)施的短板。馬化騰:
如果只是打工,周末就非常高興,可能你們讀書也是這樣。但真正創(chuàng)業(yè)就感覺到希望每天都干活,如果有一天說是周末,就很著急,心里壓力很大。白 燁
:真正有價值的,是那些讓人看了或者思想上有所啟迪,或者情感上得到陶冶、在精神上獲得滋養(yǎng)的。用這樣一個標尺來看,我覺得我們的出版物中,可看可不看的,甚至給社會添亂的……都屢見不鮮。錢鐘書
:人生不過是居家,出門,又回家。我們一切的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圖,不過是靈魂上的思鄉(xiāng)病。想找一個人、一件事、一處地位,容許我們的身心在這茫茫的世界有個安頓的歸宿。李敬澤:
有人會問,古人會用電腦嗎?古人會開汽車?要這么說,現(xiàn)代人太厲害了。但這不過是幻覺而已。古人所面對的諸多問題,現(xiàn)在我們依然在面對著,比如生老病死,比如如何追求自己的幸福。古人為這些事焦慮,我們同樣為這些事焦慮。畢飛宇:
一個作家說他在寫作的時候內(nèi)心是裝著讀者的,其實是不可信的。如果你心里真的裝著讀者,我要問,那人是誰?是初中生還是博士生?是80歲還是26歲?是男的還是女的?心里裝著的讀者,其實就是作家自己。羅振宇
:閱讀的價值和重要性無可否認,但我們對閱讀的看法也有不少誤區(qū)。在大多數(shù)人眼中,愛讀書似乎是一種了不起的特質(zhì)。但也應(yīng)該看到,閱讀只是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并非唯一。如今,我們探索世界的方式變得越來越豐富,閱讀本身也在發(fā)生變化。王曉東:
習慣不是最好的仆人,就是最壞的主人。麥 家:
胸懷是委屈撐出來的;煩惱是自己窮想出來的;痛苦是與人比出來的;疾病是不良習慣造出來的;心態(tài)是經(jīng)歷磨練出來的;快樂是知足養(yǎng)出來的;健康是步行走出來的。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解脫才更自在,放下自然輕松。八月長安:
生活總是深深淺淺、光影交錯,有人得到濃墨重彩,有人輕描淡寫地經(jīng)過,有人在你生命里屢屢劃過卻留不下痕跡。而有些人,一面之緣就嵌入大腦回路深處,走進記憶里,仿佛不請自來,過期居留。幾 米:
我時常會告訴自己,雖然在最低的位置,看不到花朵綻放時的美麗,卻不會錯過花瓣飄落時在風中悠揚飛舞的浪漫。蔣 勛:
人大概要到最后才會懂得,重要的不是要什么,而是不要什么。高曉松:
人生的下半場,真正的敵人只剩下自己。畢淑敏:
我始終認為高山是地球上最無遮掩的奇跡。一個渾圓的球,有不屈的堅硬的骨骼隆起,離太陽更近,離平原更遠,它是這顆星球最孤獨的犄角。它經(jīng)歷了最殘酷的折疊,也贏得最高聳的榮耀。郭德綱:
有人說我變了,其實我原來什么樣現(xiàn)在還什么樣,只不過原來在井里一身泥,有人在井邊看我,覺得挺好玩。后來我上來了,洗干凈換身衣服開車走了,井邊這人說我膨脹了。其實不是我膨脹,是他失落了。我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感覺他人,真的很慚愧。白巖松
:在巴西有這樣一句名言:人在白天消耗掉的,神在夜里會補給你。就是說地里頭被拿走的東西,干掉的,消耗掉的,將來我們還都會發(fā)現(xiàn)。巴西人擁有足夠的樂觀,所以從這個角度去說,我們對這樣一個能源并沒有被消耗得很大,卻還在源源不斷地發(fā)現(xiàn)新能源的國度要產(chǎn)生一種敬意。樂 嘉:
過年就像放煙花,絢爛過后,有家的各回各家,留下一堆寂寞的殘渣;沒家的賴在人群,生怕熱鬧散盡,不知去往何方。求喧囂者,多空虛,不如求心安,那里是歸處。閻連科:
這個世界,對于有的人荒冷到寸草不生;對于有的人,卻是繁華熱鬧到天熱地燙,每說一句話,都會有草木開花,果實飄香。馬未都:
堆砌的藝術(shù)就是一臺豐富的文藝晚會,全是重點,卻沒了重心。形式再花哨,到頭來也是曲終人散,兩目茫茫。畢淑敏:
承諾很重要,但是也非一錘定音,萬劫不復。如果自己的看法有了改變,認真思考之后,也可以修正。梁文道:
我都知道了,這一切謊言與妄想,卑鄙與怯懦,它們就像顏料和素材,正好可以涂抹出一整座城市,以及其中無數(shù)的場景和遭遇。你所見到的,只不過是自己的想象;你以為是自己的,只不過是種偶然。握得越緊越是徒然。此之謂我執(zhí)。木 心:
萬頭攢動火樹銀花之處不必找我。如欲相見,我在各種悲喜交集處,能做的只是長途跋涉的歸真返璞。季羨林
:在這一條十分漫長的路上,我走過陽關(guān)大道,也走過獨木小橋。路旁有深山大澤,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風;有山重水復,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絕處逢生。路太長了,時間太長了,影子太多了,回憶太重了。席慕蓉:
所有潔凈和美麗的事物,都是值得珍惜的??墒?,為了得到那樣的潔凈和美麗,只有一條路可走,一條不能害怕也不能躲避的長路。只有走過這條路,才能得到真正的潔凈與美麗。雪小禪
:還記得畢業(yè)前夕,合歡落滿了地,我們搬了椅子坐在院子里復習,下過雨的黃昏,有濕熱的空氣。我偷偷看那劍眉星目的少年,黑亮亮的瞳,如夜一樣,美得燦爛如星河迢迢。心怦怦地跳,有花香鉆進舊裙子,我撫了一下同樣黑的發(fā),悄悄地笑,把一支筆來回地搓著。十八歲,人生有多少個十八歲的黃昏,可以坐在合歡樹下看自己喜歡的男子?也只有那么一次。樂小米: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悲劇,不是愛上一個人而不知曉,而是,習慣了一個人卻不自知。這個世界上的另一個悲劇就是,旁觀者再清,當局者也是迷糊的。麥 家
:我們最大的悲哀,是迷茫地走在路上,看不到前面的希望;我們最壞的習慣,是茍安于當下生活,不知道明天的方向。胡彬彬:
倦鳥歸巢,中國第一代農(nóng)民工因年事、體力、技能等諸多原因,正在被城市就業(yè)大軍無情淘汰,不得不離開城市,返回鄉(xiāng)村。他們在物質(zhì)與精神生活上的雙重困境,值得深思。王安憶
:時間折磨人的同時,亦在救治。耐心、積極心,就在這空白的時間里寄養(yǎng)著,漸漸填充了它的容量,使它的鋒刃不那么尖利,而是變得溫和有彈性,容你處身其中。畢飛宇
:別慌,閱讀是一件需要時間的事情。文學面對的是什么?是永恒。因此,對于一個寫作者來說,鎮(zhèn)定比什么都重要。汪杰、楊孔翔薦自《濟南日報》《新京報》《羊城晚報》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