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富俊
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
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揚(yáng)枹兮拊鼓,疏緩節(jié)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
《楚辭》中提到的“椒”“申椒”,即今之花椒?;ń啡昃呦阄?,果實(shí)至今仍是重要的食品調(diào)味料,《楚辭》取之為香木。其他古籍中也不乏關(guān)于花椒的記載,如《詩經(jīng)·陳風(fēng)》之“貽我握椒”、《詩經(jīng)·周頌》之“有椒其馨”、《山海經(jīng)》之“琴鼓之山,其木多椒”,以及《淮南子》之“申椒之茝,美人之所懷服”等。
花椒植株通常結(jié)實(shí)累累,子多而香,極易繁衍,古人多用以比喻人丁興旺、子孫滿堂,如《詩經(jīng)·唐風(fēng)》:“椒聊之實(shí),蕃衍盈升?!睗h代稱皇后為“椒房”,亦取“蕃衍盈升”的吉兆?;蕦m內(nèi)常用椒和泥涂壁,系因椒實(shí)味辣,用以涂屋有滿室溫暖之意,如長樂宮內(nèi)即有椒房殿。
花椒的種子在古代也經(jīng)常用于泡酒,除具有特殊的香味外,也有辟邪祛毒的作用。如《四民月令》所言:“正月之旦,進(jìn)酒降神畢,室家無大小,次坐先祖之前,子孫上椒酒于家長,稱觴舉白?!苯啡~也具有香辣味,“蜀人作茶,吳人作茗”,均以椒葉合煮茶葉,以提取香味。
學(xué)名:Zanthoxylum bungeanum
科別:蕓香科
落葉小喬木,小枝上有刺,莖干上的刺則早落。羽狀復(fù)葉,互生,葉軸常有寬窄之葉翼;小葉對(duì)生,無柄,卵形至披針形,長2厘米~7厘米,寬1厘米~3厘米,葉緣有鋸齒,齒縫有油點(diǎn),葉片亦散布油點(diǎn)。圓錐花序頂生,花黃綠色,雄蕊5~8枚。成熟果實(shí)呈紫紅色,果瓣徑0.4厘米~0.5厘米,散生微凸起的油點(diǎn),先端有短芒。在我國,北起東北、南至華南 、西至西藏東南部均有分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