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棟+王俊峰
摘 要:豬圓環(huán)病毒?。≒CVD)是一種由圓環(huán)病毒Ⅱ型引起的以免疫抑制為特征的病毒性傳染病。本病主要侵害哺乳仔豬和育肥豬,給養(yǎng)豬業(yè)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诖耍P者結合工作實踐體會,從病原、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診斷等方面對豬圓環(huán)病毒病進行了綜述,同時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為本病的診治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豬圓環(huán)病毒?。粓A環(huán)病毒;診斷;防治
一、病原學
豬圓環(huán)病毒(PCV)屬圓環(huán)病毒科圓環(huán)病毒屬,本病毒呈圓形小顆粒狀,是迄今發(fā)現的最小的動物病毒,無囊膜,為單股環(huán)狀DNA病毒。豬圓環(huán)病毒(PCV)分為PCV-1和PCV-2。PCV-1能產生血清抗體,是引起仔豬先天性震顫病的病原;PCV-2對豬有致病性,是引起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的病原,故豬圓環(huán)病毒病又叫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癥。豬圓環(huán)病毒對外界消毒劑抵抗力比較強,對氯仿不敏感,在酸性環(huán)境中可存活較長時間。
二、流行特點
本病主要易感動物是豬,經口腔、呼吸道感染不同日齡的豬,育肥豬多表現為隱性感染,不表現臨床癥狀;少數懷孕母豬感染豬圓環(huán)病毒(PCV)后,經胎盤垂直感染給仔豬,造成仔豬先天性震顫或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5- 12周齡的仔豬感染后多表現為斷奶仔豬多系統衰竭綜合征(PMWS)。感染的豬可通過鼻液、糞便等廢物排出病毒。
本病常與集約化生產方式有關,飼養(yǎng)管理不善、環(huán)境惡劣、飼養(yǎng)密度過大、轉欄或長途運輸等應激因素的存在均可誘發(fā)本病。豬圓環(huán)病毒(PCV)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常呈地方性流行,該病常與豬細小病毒(PPV)或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PRRS)混合感染,加大了疾病的診斷難度。
三、臨床癥狀
同圓環(huán)病毒Ⅱ型感染有關的豬病主要臨床表現如下:
1.仔豬斷奶后多系統衰竭綜合征?;疾∝i臨床表現為發(fā)熱、精神不振、被毛粗亂、皮膚蒼白、進行性消瘦、發(fā)育障礙,而且表現以咳嗽、噴嚏、呼吸加快及呼吸困難為特征的呼吸器官障礙。體表淋巴結,特別是腹股溝淋巴結腫大,部分病例可見皮膚、可視黏膜黃疸,下痢,嗜睡和中樞神經系統紊亂等癥狀。
2.豬皮炎和腎病綜合征病。病豬表現出發(fā)熱、不食、消瘦、蒼白、跛行、結膜炎、腹瀉等癥狀。特征性癥狀是會陰部、四肢、胸腹部及耳朵等處的皮膚上出現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紅紫色病變斑點或斑塊,有時斑塊相互融合成條帶狀,且不易消失。
3.母豬繁殖障礙性疾病。發(fā)病母豬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達41℃-42℃,食欲減退,出現流產、產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病后母豬受胎率低或不孕。
4.豬間質性肺炎。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豬呼吸道病綜合征,多見于保育期和育肥期的豬,咳嗽、流鼻汁、呼吸加快、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生長緩慢。
5.仔豬先天性震顫病。仔豬出生后第一周,嚴重的震顫可因無法吮乳而死亡,存活的仔豬多數經過3周時間恢復。震顫為雙側,影響骨骼肌肉,當臥下或睡覺時震顫消失,外界刺激可引發(fā)或加重震顫,如聲音或溫度刺激,有的在整個生長和發(fā)育期間都不斷發(fā)生震顫。主要是母豬在懷孕階段感染了病毒。
四、病理變化
對病死豬剖檢可見多種組織器官的廣泛性病理損傷,最顯著的變化是全身淋巴結,特別是腹股溝淺淋巴結、腸系膜淋巴結、氣管支氣管淋巴結及下頜淋巴結腫大;絕大部分病例可見肺萎縮不全,重量和硬度增加,部分病例尖葉有固質化致密的病灶,肺彌散性病變,肺表面呈花斑狀,灰棕色肺葉與正常的黃到粉紅肺葉相間。在嚴重病例,可以觀察到黑紅或棕色的肺泡出血斑。
肝臟肉眼觀察呈不同程度的花斑狀,為輕度到中度的肝萎縮。肝小葉間結締組織明顯,嚴重病例的肝小葉,結締組織非常明顯。脾臟增大,切面呈肉狀,無充血;腎臟被膜下呈現可見的白色灶;腎臟呈白色、腫大,少數病例還見到皮膚出血和壞死、腎衰竭、漿液纖維素性多發(fā)性漿液以及回腸可出現花斑狀區(qū)域,結腸粘膜可能充血或出現瘀血斑。
五、診斷
根據流行特點、臨診癥狀(體溫升高,便秘或下痢,咳嗽,呼吸困難,皮膚蒼白,出現進行性消瘦)、病理變化(全身組織器官的炎癥變化)能夠做出初步診斷,具體確診可進行實驗室檢查:采用病毒分離與鑒定、間接免疫熒光技術、PCR技術和ELISA等進行診斷。間接免疫熒光技術可檢出病變組織及細胞中的病毒抗原與分型;多聚酶鏈反應(PCR技術)可檢出組織、呼吸道分泌物及糞便中的病毒抗原和分型;ELISA檢查血清中的抗體。
六、防治技術
1.目前還沒有特效藥物治療豬圓環(huán)病毒病。豬場確診被豬圓環(huán)病毒(PCV)感染后,可用組織滅活苗緊急接種,防治效果良好?;蛴酶蓴_素(3萬單位) +黃芪多糖注射液10mL混合,哺乳仔豬肌肉注射3 mL/頭,斷奶小豬肌肉注射6mL/頭,育肥豬肌肉注射10 mL/頭,1次/天,連用3 d,療效顯著。使用阿莫西林、氨基比林、維生素B12混合溶液肌肉注射,1次/天,連用5d,可有效控制繼發(fā)感染。
2.加強飼養(yǎng)管理水平,初生仔豬必須吃足初乳,斷奶時應減少換料造成的應激,改善衛(wèi)生環(huán)境,降低飼養(yǎng)密度,注意平時防暑防寒和驅蟲滅鼠工作;實行全進全出制,堅持自繁自養(yǎng),避免從疫區(qū)引進豬;平衡飼料營養(yǎng),可在飼料中添加黃芪多糖粉,飲水中添加多維葡萄糖粉,連用一周,能夠有效提高豬群抗病力;加強對豬場進行嚴格的消毒制度,免疫、閹割、剪齒、斷尾、打號或注射要嚴格消毒,每周用2%-3%氫氧化鈉水溶液噴灑豬舍內外、豬圈地面和墻壁,消除外環(huán)境中的病原體。
3.免疫接種是防控豬圓環(huán)病毒病的主要措施,疫苗免疫后可以降低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日增重和豬群的整齊度。當前,國內使用豬圓環(huán)病毒2型滅活疫苗(SH株)、豬圓環(huán)病毒2型滅活疫苗(LG株)進行免疫接種,預防和控制本病效果良好。此外,PCV-2同其相關豬病的發(fā)生還需要另外的條件或共同因素才能誘發(fā)臨床癥狀。為此,在防控豬圓環(huán)病毒病時要做好豬場豬瘟、豬偽狂犬病、豬細小病毒病、豬氣喘病和藍耳病等疫苗的免疫接種,確保胎兒和吮乳期仔豬的安全,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預防豬圓環(huán)病毒病的發(fā)生和流行。
參考文獻:
[1]游一,許保疆,王克領等.規(guī)?;i場豬圓環(huán)病毒病的診斷及綜合防制[J].中國畜牧獸醫(yī),2009,36(9):152-155.
[2]征書勤.豬圓環(huán)病毒病主要臨床表現類型及其防治工作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6,(18):2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