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第三節(jié) 調(diào)身:七支座法
平常的靜坐,比較隨意。作為從心養(yǎng)生的一個心地法門,靜坐就不能太隨意了,就要認真對待了。靜坐的講究很多,要而言之3個方面:一個是調(diào)身,一個是調(diào)息,一個是調(diào)心。做起來,調(diào)身,調(diào)息,調(diào)心是難以分開的。
調(diào)身。就是調(diào)理好身體的坐姿。打坐的姿勢非常重要。只有坐姿正確,身體氣機才能自然運行,身體機能才能活潑起來,才能強身健體,益壽延年。打坐最理想的坐姿叫做“七支坐法”。所謂“七支”,就是七個支點,也就是對身體要求的七個要點。
一是雙足跏趺。姿勢:先把左足放在右腿上,再把右足放在左腿上,也可以先把右足放在左腿上,再把左足放在右腿上,這叫雙跏趺,也叫雙盤。如果做不到雙跏趺,可以單跏趺,也叫單盤。還可以散盤,就像我們平時盤腿的樣子。如果這樣還不行,就像平常坐椅子那樣,兩腿垂在下面,正襟危坐。
意義:有人擔心,盤腿打坐時間長了,會壓迫血管,讓人感到酸麻,這樣會對健康不利,甚至會致病。其實不然。一個人的健康長壽,與兩腿及兩腳關系極為密切。人的衰老,也多是從兩腿兩腳開始的。盤腿打坐感覺兩腿兩腳酸麻,正說明腿腳的神經(jīng)與血脈不暢通,說明健康已有潛在問題。打坐如能持之以恒,逐漸會使腿腳的氣血暢通,腿腳,腰背,以至于全身,會有無比的快感,讓人精神充足,精力旺盛。從氣脈角度說,盤腿打坐,可以使氣沉丹田,氣息安寧,這樣才可以讓心靜下來,讓氣不亂沖亂跑,循著各氣脈流動,回歸流于中脈,達到脈解心開,身心兩忘,進入定境??傊P腿而坐,不但不會對健康不利,還會有益于健康長壽。
二是脊椎正直。姿勢:脊椎的每節(jié)錐體,如算盤珠子豎著疊起來一般,自然正直。但是,如果身體衰弱或生病時,可以慢慢來,不必太較勁,更不可過分用力。
意義:脊椎的姿勢,從尾椎到腰椎,都非常重要。特別是第五節(jié)到第七節(jié),更為重要。因為這里對應的正是丹田。所以,一定要保持自然正直。人體內(nèi)的臟腑器官,都是掛于脊椎的。如果打坐時脊椎彎曲,臟腑器官不能保持自然舒暢,就容易造成病痛。所以,一定要脊椎正直,使臟腑氣脈舒泰。
三是兩肩微張。姿勢:左右兩肩稍微張開,但不要挺胸,平整適度為宜。
意義:兩肩平正微張,是為了避免肋骨垂壓影響肺部的功能。所以,打坐時要兩肩微張平整,讓胸部舒展,保持充分自由的肺活量。
四是手結(jié)定印。姿勢:兩手心向上,把右手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兩拇指輕輕接觸,自然放松置于腿上,小手指一側(cè)貼近小腹。這種手勢叫做“結(jié)手印”。前面這種手印叫三昧印,也叫禪定印或定印。手結(jié)定印,通常右手在上,也可以左手在上,不必拘泥,感覺自然就好。容易散亂的人,還可以結(jié)另一種手?。簝墒执竽粗篙p觸無名指根,四指自然彎曲,分置于兩膝蓋上,手臂自然伸展,保持兩肩平衡。
意義:人體中的神經(jīng)脈絡,是由中樞神經(jīng)向兩邊發(fā)展分布的,而且是左右相反彼此交叉的。所以打坐時,與雙腿盤坐相應,雙手結(jié)印也構成一個環(huán)形,使人體左右的電能和氣血形成了一個自身相互交流的環(huán)路,自然有助于增強體能,有益身心健康。同時,使四肢活動靜止,減輕心臟負擔,有助于提升心臟功能。
五是頭要中正。姿勢:頭不要前后俯仰,不左右歪斜,保持中正。后腦稍微后收,但不是仰頭。下頦稍微內(nèi)收,但不是低頭。
意義:頭保持中正,是為了使腦下垂體不受壓迫,腦下垂體內(nèi)分泌均衡活動,進而影響淋巴腺、甲狀腺、腎上腺等活動,有利于身體健康。再有,頸部兩邊是動脈的線路。動脈的活動輸送血液到腦部,增強腦神經(jīng)活動。打坐時,后腦稍微后收,下頦稍微內(nèi)收,略壓頸部兩邊的動脈,減緩輸送血液到腦部的進程,使氣血運行緩和,減輕腦部緊張,減少內(nèi)心思慮,容易讓人安定下來,也有助于保持血壓的正常。
六是雙眼微閉。姿勢:雙眼似閉非閉,不要閉得很緊。如果昏沉較重的時候,還可以暫時稍微睜開眼睛。
意義:人看見東西就會起心動念,就會心思散亂。打坐時雙目微閉,有助于使散亂的心寧靜下來。古時候有人打坐,講究雙眼半開半閉。但是,今天這個時代的人,外界刺激太多了,眼睛用的也太多。所以,還是閉上雙目為好。
七是舌舔上腭。姿勢:舌頭的前半部,輕舔上腭,不必用力去抵。嘴部肌肉自然放松,上下唇自然輕閉,上下牙自然輕觸。有了唾液徐徐咽下。
意義:舌上之水為“活”,可見唾液的重要。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可以幫助胃腸消化,更是人所共知。舌舔上腭,就是為了用舌去接唾液腺,刺激唾液分泌。
打坐的時候,臀部用墊子墊高兩寸左右,具體高度因人而異,以安穩(wěn)舒適為度。
打坐前,褲帶、襪帶、領扣等,都要放松,以寬適不脫落為宜。上座之后,讓身體前后動動,胯骨左右動動,找到一種既符合要求又輕松舒適的狀態(tài),然后坐穩(wěn)。
上座后,萬緣放下,一念專注,面露笑容,眉心舒展,嘴角上翹。這樣輕松愉悅的心態(tài),有助于打坐進入狀態(tài)。
說完這個七支座法,可能有中老年朋友會心生疑慮了:都好幾十歲的人了,腿都硬了,我還能練習打坐?我的腿還能雙盤?
其實,年輕年老,各有利弊。年輕人腿好盤上來,心卻不好靜下來;中老年腿不好盤上來,心卻容易靜下來。事實證明,年齡不是問題,很多中老年朋友,不僅可以而且更容易練就雙盤靜坐的功夫。
我開始練習打坐的時候,就是快60歲的人了。起初,大病初愈,連平常坐著都很困難。但是,硬是憑著持之以恒的勁頭,大約一年后就可以雙盤了。幾年后的今天,兩條腿盤上來,早就由沉重僵硬變得輕松柔軟,感覺好極了。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