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少英
“百尺高梧,稱得起一輪明月;
數(shù)椽矮屋,鎖不住五夜書聲。
雪逞風威,白占田園能幾日;
云從雨勢,黑漫大地沒多時?!?/p>
我有夢一朵,長在蒼穹中,常有正義在,祥云上青天。
一座城,就有一座城隍廟;每座城隍廟,都有一個城隍神。相傳,城隍為道教廟宇,城隍神即該城的保護神;“城”為城池,“隍”為干涸的護城河,均為保護城市安全的軍事設施。
翻開這深藏于歷史的畫卷,看它如何寫就一場傳奇。農(nóng)歷七月七,我在我的家鄉(xiāng)詔安,漫步今日長街,丈量腳下昔日西門城墻的故事,感受著漸行漸遠的歷史,寫下一段城隍的故事,城隍的故事和夢一起翩舞……
城隍廟位于詔安縣南詔鎮(zhèn)縣前街。據(jù)歷史記載,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天啟七年(1627),曾二次重修。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乾隆四十五年(1780)再次重修。廟坐北朝南,占地約1200平方米。由門樓、前廳、拜亭、大殿組成。整體建筑結構對稱穩(wěn)重且整飭嚴謹,沿著這條中軸線,前后門樓、前廳、拜亭、大殿四部分起承轉合,宛若一曲前呼后應、氣韻生動的樂章。結構層次多樣,以門樓為最,保留了閩南古代連珠疊斗式做法,精美而雄偉。雕梁畫棟,脊飾尤為華麗。保存基本完好。
現(xiàn)存重修碑刻五方。
太陽初升的時候,云蒸霞蔚,它樸素而莊嚴地矗立在西城門的斜坡旁,門口下棋的老者,一派清風道骨。遠遠望去,在紛紛攘攘的人潮中,城隍廟像一處遺世獨立的桃花源,在黎明的溫馨中安寧而怡然。
灰白的廟墻訴說著滄桑。廟前面的戲臺,正在上演著光鮮艷麗的古裝劇,信仰與正義在歷史的舞臺上迤邐千年而不衰。
我輕輕推開廟宇的大門,那映在綠葉叢中的寺院,杏黃色的院墻,青灰色的殿脊,紅色的雕柱,全都沐浴在玫瑰紅的朝霞之中。先是前廳兩邊醒目的豎碑:晴空一景懸明月,夜市千燈照碧云。兩側配以石獅子威風洋溢。走入拜廳,立馬聞到淡淡的清香,香煙繚繞自案臺的香爐緩緩飄出。這個世界上每天有多少人在燒香祭拜,可是誰又真正參透其真義?燒香如洗塵,戒定真香,念念修善,若心中無塵有善,無香亦有香,無佛亦有佛。
可我還是愿意在這樣的清凈之地流連,細看兩邊的黑白無常,石獅子白龍馬,文武判官日巡夜查八皂隸。昭昭其有,冥冥其無,雖恍恍惚惚,卻不免戰(zhàn)戰(zhàn)兢兢。
我想,若那做虧心事之人看見此景,多少也會膽戰(zhàn)心驚吧?何為惡?何為善?世人真能分得清善惡好壞,明白勿去觸碰道德底線,貽害他人嗎?說到底,人又孰能無過?從小我們就被灌輸一種做好人的觀念,知道孰是孰非;報刊電視里時有新聞,扶倒地老人者被誣陷,少女送孕婦回家反落陷阱被殺……這些事件無不觸目驚心,是什么時候使人的善良被利用了,落得好人沒有好報?也許,下一次,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你便猶豫了。可是,人活在世上,自然會有良莠之分,而報應都從來不爽 。無論何時都要從善向,給你的善心以加持力,希望善念能主宰自己一生。
在飄渺的思緒中,陽光已經(jīng)灑進大殿,信眾紛紛前來進香。在喧鬧聲中,選一處偏靜之地,席地參禪,心本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進入大殿跪地而坐,只見大殿面闊三間,進深約9米,為單檐歇山枯,十三檁前走廊,舉架較高,一斗三升式斗拱,鼓鏡式柱礎,旁邊兩根梁柱涂金精刻細雕,殿角飛檐玲瓏別致,再看正中央的神像,紅臉端冠,不怒而威,頭頂之上懸掛“正大光明”的牌匾。這與我見過的諸多神像一樣卻又不一樣,有種攝人魂魄的威嚴和磊落的光明。
抬頭望廟頂,令人眼花繚亂。那一個個精雕細琢的圖案宛如夏季夜空數(shù)不清的星斗,它們神態(tài)各異,千姿百態(tài)。
城隍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每座城的城隍廟里,幾乎每尊城隍神,都為當?shù)氐臍v史人物原型,為清官功臣,為清廉正直,雖朝代不同,秉性迥異,但無不取其保護黎民、懲惡揚善、監(jiān)察吏民、祛災除厄之意。
我忽然想起一個老故事,相傳最早的城隍神為秦裕伯,生前被明太祖朱元璋三次征召而不受,死后朱元璋心神不安,以生不為我臣、死當為我士,遂追封秦裕伯為顯佑伯,居城隍正堂。連明太祖都會心存不安,更何況普通老百姓。眼前的善男信女虔誠拜祀,我自然不知他們的俗世心愿,只知道,這世間唯有正義與信仰永存!
在曾經(jīng)滿目瘡痍的年代,多少文人志士感慨:山河故國重欷歔,萬里逃名海畔居。新主屢載五色詔,逋臣不受兩朝糈。心馳塞北行臺久,身老河南待制余。今古玉埋龍浦上,柏翳里后孰旌閭。
悠然回頭,看到廟宇角落,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者,靜靜地凝視著一面墻。我輕輕走近,看到老者眼里含淚,順著他的眼光往上看,那面墻鑲滿了照片,上面有老人和各界人士的合影,從他參加國際城隍文化研討會到城隍廟被授予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滿滿的經(jīng)歷和故事。2008年9月,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張克輝親自前來參觀,對城隍廟的古建筑藝術尤其是剪瓷雕工藝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個老人在自己前大半生的故事,都是配角,在為了一個主角而活,那是多么可貴的信仰在支撐啊。也許很快,他已經(jīng)老得不行了,他要離開城隍廟了,卻會有新的人來接替他,接替他繼續(xù)做著尋常的善事……
我悄然轉身離開,繞過裊裊青煙,掠過塵世的萬紫千紅,但愿生花開不敗,但愿萬物生生不息。
我走出大門,太陽已高高掛起,眼前一片光明燦爛?;仡^,見廟里的功德碑和兩旁的豎匾:善報惡報遲報速報終須有報,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謂無知?
好個終須有報何謂無知,一語道破。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東邊無苦海,西邊無菩提,北邊無極樂。善哉,一切原本如此美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