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光 許金虎 哈迎春 劉鵬程
日光溫室草莓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效果顯著
趙曉光 許金虎 哈迎春 劉鵬程
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是由山東省秸稈生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張世明研發(fā)的一項全新概念的農業(yè)增產、增質、增效的有機栽培理論和技術。該技術就是利用生物措施,將各種農作物秸稈轉化為作物生長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熱量、抗病孢子、有機質和礦質元素,從而實現(xiàn)資源合理利用、生態(tài)改良、環(huán)境保護、生產優(yōu)質無公害農產品的技術。草莓作為近幾年遷安市采摘觀光園建設的主要推廣品種,其病害重、怕重茬,連種兩三年就會出現(xiàn)大片死苗現(xiàn)象,嚴重影響草莓產量和質量,同時,草莓也是對二氧化碳需求最迫切、反應最敏感的作物之一。為此,我們在溫室草莓生產上進行了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的試驗示范,解決了長期施用化肥農藥、病害重、怕重茬及設施內冬春季地溫低、二氧化碳不足等問題,取得了高產優(yōu)質、無公害、早上市等展示效果。
試驗設在遷安市佳農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歐C草莓公園進行。該公園位于山清水秀的楊各莊鎮(zhèn),2014年5月1日投資建設,占地680畝,現(xiàn)有新型草莓溫室大棚52棟(規(guī)格8米×100米),均采用先進智能溫室監(jiān)測系統(tǒng)和山東成熟的農業(yè)管理技術進行管控,主要引進白草莓、紅顏、京桃香、京藏香、小白草莓、粉紅公主等草莓新品種,已建成集草莓種植、推廣、觀光、休閑、采摘、科普為一體的草莓種植示范園。
選擇相鄰的兩個棚室設置示范和對照,草莓均選用“紅顏”品種,其中一棚進行行下內置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試驗,以玉米秸稈、腐熟農家肥、豆餅肥、麥麩、禾太壯微生物菌肥及植物疫苗(由北京萬通綠鑫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為材料;另一棚按常規(guī)種植作對照。每隔一周,調查兩者之間的效果。試驗棚2016年9月20-22日開始挖溝鋪秸稈,9月25-30日撒菌肥疫苗、打孔,10月10日定植,11月15日蜜蜂授粉,2017年1月開始采收,6月底采收結束。
1、挖溝、鋪秸稈。按往年草莓高壟栽培壟面寬50-60厘米、壟高25-30厘米要求,應挖出寬于壟上定植行距的溝,寬30-40厘米,深40厘米,溝長與高壟等長,起土分放兩邊。把提前準備好的秸稈填入溝內,一般將粗硬秸稈放在下面,細軟秸稈放在上面,鋪勻、踏實,填放秸稈厚度為30厘米,且溝兩頭露出為10厘米左右長的秸稈,以利于往溝里通氧氣。秸稈用量2000-3000千克/畝。
2、撒菌肥、農家肥。先把菌肥和農家肥混合后均勻撒施秸稈上,再用鐵鍬拍振1遍,讓菌肥漏入下層一部分。菌肥用量為8-10千克/畝,農家肥用量3000-4000千克/畝。
3、覆土、撒疫苗。將起土回填,第一次覆土10厘米厚時,將疫苗、麥麩、餅肥、水按1∶20∶50∶60的比例摻拌均勻后撒在壟上,撒完后進行第二次覆土,兩次覆土厚度共計30厘米。疫苗用量為3-4千克/畝。
4、澆大水、整壟。澆大水濕透秸稈,水面高度達到壟高的3/4,以免壟土板結。3天后整平壟面,達到往年高壟栽培壟面寬50-60厘米、壟高25-30厘米要求,并鋪設滴灌帶。
5、打孔、定植。在壟上用16#鋼筋打3行孔,孔深以穿透秸稈層為宜,行距、孔距均為25厘米,然后覆蓋地膜發(fā)酵。7-10天后選用生長健壯的草莓苗定植,每壟定植2行,株距、行距也均為25厘米。定植后澆一遍緩苗水,以利于根系生長。
6、扣棚、打孔。霜降(10月23日)前扣棚,扣棚后及時進行第二次打孔,結合第一次打孔要錯位,孔距由稀到密,達到20厘米見方4個孔,以便使秸稈通氣,進行菌種繁殖與呼吸,加快反應堆反應,釋放CO2,以促進草莓光合作用。
7、水肥管理??叟锖蟛葺耘噙^程需澆1-2次水即可,澆水時間判斷方法:揭開地膜用手抓一把土,如不能攥成團,應馬上澆水。若棚室濕度過大,應通風去濕。在定植至坐果前不需要追肥,生長期至坐果前每隔30天用濃度1%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葉面噴肥,噴1-2次即可。此后可根據地力情況適當追施少量有機肥。
8、病蟲防治。生長期間發(fā)現(xiàn)病株、病葉、病果及時清除,棚內可懸掛黃板誘蟲。一旦有病害發(fā)生,如白粉病、灰霉病、褐斑病等,可選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只噴1次即可。
1、室內溫度、CO2濃度調查
經調查分析,試驗示范棚內秸稈在通氧條件下可與微生物菌肥發(fā)生反應,產生大量的CO2、水和熱量。CO2可供植株進行光合作用,熱量能有效解決地溫低植株難以生長的問題。從表1數(shù)據得知,試驗示范棚地溫17-20℃,比對照棚提高3-5℃,棚溫也比對照棚提高3-4℃。在不放風的情況下,示范棚內CO2濃度最高達到1300毫克/升以上,比對照棚CO2濃度提高了2-3倍。
2、土壤養(yǎng)分、水分調查
經調查分析,示范棚行下內置秸稈后,秸稈逐漸腐爛,微生物經增殖后產生大量的固氮菌,可以大大提高土壤的中微量元素含量,減少氮磷鉀和其它中微量元素的施用量,同時還產生多種高效活性有益微生物菌,增加土壤有機質,加速有機質降解轉化為作物能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大大提高了土壤肥力。調查發(fā)現(xiàn),草莓生長中后期,試驗示范棚內基本不施或少施化肥,比對照棚大大減少了化肥用量。對照棚常規(guī)種植需澆5-6次水,而示范棚栽培草莓只需澆2-3次水,原因有三:首先在第一次澆大水濕透秸稈時,壟下的秸稈相當于一個小水庫,形成蓄水層,其次秸稈在分解過程中會釋放出水分,再次秸稈腐爛后,土壤有機質和浮質含量提高,其保水性能也提高。
3、植株抗病性調查
試驗示范棚秸稈生物反應堆所用的生物肥能繁殖產生大量抗病微生物和孢子,可抑制土壤中的真菌和線蟲及植物根部病蟲害,從根本上減少了農藥的施用量。調查發(fā)現(xiàn),植株生長過程中,試驗示范棚較對照棚比對照棚更抗灰霉病和白粉病。
4、植株生長狀況調查
(1)植株根系發(fā)達、健壯。11月15日,各選出試驗示范、對照棚的10株草莓,調查發(fā)現(xiàn),植株的根系量比對照棚增加0.5-1.0倍,且根粗較對照增加明顯。
(2)植株生長速度快,株高增加。11月15日調查發(fā)現(xiàn),試驗示范棚10株草莓平均株高為28.4厘米,比對照棚24.6厘米增加了3.8厘米。
(3)葉片舒展、變厚,莖變粗。11月15日調查發(fā)現(xiàn),試驗示范棚10株草莓平均莖粗比對照棚增加0.1厘米,葉片長也比對照棚增加0.7厘米。
(4)初花期、盛花期、始收期提前。從表2可看出,試驗示范棚的初花期、盛花期、始收期均比對照棚提早10天左右。
表1 日光溫室草莓地溫、棚溫對比表
(5)單株坐果數(shù)、單果重增加,改善產品品質。從表2還看出,試驗示范棚平均單株坐果數(shù)、平均單果重均高于對照棚,1月7日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試驗示范棚的草莓品質好,果味正,口感均比對照的好,甜度增加0.8度,清香味濃。
5、植株產量、產值、收入調查。
從表2看出,試驗示范棚草莓產量達到2880千克,較對照棚增產505千克,增產21%,每畝產值也較對照棚增加15220元,增值26%,增產、增值十分顯著,創(chuàng)造了極大的經濟價值。
6、秸稈轉化量調查。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每畝溫室可轉化玉米秸稈5000-6000千克。試驗園所在楊各莊鎮(zhèn)是個農業(yè)大鎮(zhèn),現(xiàn)有耕地54380畝,年產玉米秸稈3萬噸以上,若在全鎮(zhèn)宣傳推廣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變廢為寶,可消耗全鎮(zhèn)秸稈總量的20%以上,這樣既能解決農村秸稈亂堆亂放、大量秸稈焚燒所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又能保護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
表2 日光溫室草莓生長狀況及效益對比表
1、結論
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栽培草莓,以秸稈代替化肥,以植物疫苗代替農藥,方便實用,成本較低,取得了以上試驗“三提高、三改善、三節(jié)約、三增加”等顯著效果,即提高溫度、CO2濃度、植株抗病性;改善品質、土壤、環(huán)境;節(jié)水、節(jié)肥、節(jié)藥;增加了產量、產值、收入。通過試驗,我們積累了一定的栽培管理經驗,可為下一步的推廣工作做好準備。只要掌握好該技術關鍵措施,才能充分地挖掘其帶來的增產潛力。
2、建議
近年來,我市設施農業(yè)發(fā)展迅猛,截止到2016年底,已發(fā)展到11.08萬畝,而且玉米秸稈資源十分豐富,大力推廣應用該項技術是非常必要的。建議加大對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的宣傳和培訓,以示范點為輻射,帶動全鎮(zhèn)乃至全市設施農業(yè)的生產,進一步增強為農服務水平,以促進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
(作者單位:遷安市農業(yè)畜牧水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