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瑞慶
一蓑煙雨任平生
◎盧瑞慶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首《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大文豪蘇軾一系列光輝璀璨的作品中最為著名的篇章之一。當日,蘇軾與同伴外出,路上突然遇到暴雨,手邊恰好又沒有雨具。大家紛紛用衣物包住頭臉,小步跑起來,一片狼狽。蘇軾卻泰然自若,輕哼著歌兒,緩步而行,欣賞起美麗的雨景來。
一蓑煙雨任平生。管他風也好,雨也罷,人生很多際遇不能被自己所左右,既然遇到,就隨遇而安,在不同的處境里,享受生活不同的美好。同樣遇雨,蘇軾不抱怨,不狼狽逃竄,而是將目光投向春雨特有的美之中,并且在這樣的鑒賞中領(lǐng)悟到了人生的一些真諦。
這首詞寫于1082年,當時蘇軾正處于人生的低谷。三年前,因為莫名其妙的“烏臺詩案”,蘇軾被判入獄,幾度險被處死,最終僥幸得脫,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用現(xiàn)在的話說,是保安隊的副隊長。這樣的挫折并未改變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讓他變得消沉。被貶黃州期間,他寫出了《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氣勢磅礴的千古名篇。
蘇軾來自熊貓的故鄉(xiāng)——四川,青年時代境遇順利,憑著他的才學,年僅21歲,便與父親、弟弟一同金榜題名。宋神宗在錄取了蘇軾、蘇轍兄弟后,高興地說:“吾今又為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然而,接下來,因母親、父親相繼辭世,蘇氏兄弟十余年間奔波于故鄉(xiāng)與京都,守孝六載。當他們重返京都,準備大展手腳時,形勢已經(jīng)變得不同。蘇軾很快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開始了漫長、反復(fù)的貶黜生涯。
廣東一帶,在宋代是荒蕪之地,北方人初到這一帶,往往不適應(yīng)環(huán)境,感染疾病,因此傳聞“江南多瘴氣”。蘇軾在將近60歲時被貶廣東惠州,然而,依舊毫不氣餒。到了惠州后,他捐出皇帝的賞金,幫助當?shù)匕傩帐柰ㄋ⑿拗艘粭l惠州西湖的長堤,受到當?shù)匕傩盏臒崃覛g迎。與韓愈“知汝遠來應(yīng)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的慨嘆不同,蘇軾享受著他的嶺南生活:“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p>
惠州還不夠荒蕪,朝廷里恨他的人,想方設(shè)法,將他貶到更荒蕪的地方。這一次,1092年,在他62歲時把他貶到儋州——今海南省。這下子,蘇東坡應(yīng)該開心不起來了吧?
然而,蘇軾本色不改?!拔冶举俣?,寄生西蜀州”。他干脆把海南當作第二故鄉(xiāng),在這里興辦教育,為海南的教育事業(yè)做出貢獻。在蘇軾的努力下,此前從無有人進士及第的海南,迅速有考生中舉。生活的波浪將他打向何處,他就在何處發(fā)光。不論是順境,還是挫折,他始終百折不撓,在不同處境里感受著生命不同的美,始終相信著:
參橫斗轉(zhuǎn)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這種瀟灑豪邁的態(tài)度,千百年后,仍然為我們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