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特約記者 胡愛華 通訊員 熊東旭
“90后”消防先鋒
文/特約記者 胡愛華 通訊員 熊東旭
他出生在齊魯大地上,帶著滿腔熱血走進首都消防,憑借自己的努力與拼搏在隊伍中脫穎而出,進而成為滅火攻堅、搶險救援戰(zhàn)線上的一把尖刀。
他就是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西城支隊府右街中隊的焦云龍。
焦云龍在救援現場
2007年12月,軍人家庭出身的焦云龍正式成為一名消防官兵。一年后,家人覺得這份職業(yè)太危險了,為其申請辦理了調離手續(xù)。他得知后二話沒說就給父親打去了電話。他說,他就是喜歡消防部隊,每當從救援現場成功救出一名被困群眾,聽到那句發(fā)自內心的謝謝時;每當成功滅掉一起大火,看到群眾眼中流露出的感激之情時,他的激動都無法言表。他說:“爸爸,我熱愛消防事業(yè),我要將青春和熱血獻給它。我希望您可以支持我?!边@份赤子之心打動了父親。
入伍之初,身高一米八五的焦云龍體重只有64公斤,他笑言自己是“電線桿”。玩笑歸玩笑,事實上,瘦弱的身體直接導致他的體能訓練成績平平?!皠e人能行的我也一定能行?!币庾R到自己的薄弱之處,焦云龍給自己定下了一條“鐵規(guī)矩”:“要做,就一定盡心盡力,爭取第一!”
從此,他全身心投入訓練,每天第一個上訓練場,最后一個下訓練場,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付出了比別人多幾倍的艱辛和努力。為了迅速增強體能和耐力,他每天除了完成規(guī)定的訓練任務,還要給自己開“小灶”,晚上睡覺前雷打不動地做200個俯臥撐和200個仰臥起坐。有一個戰(zhàn)友是從體校畢業(yè)的,擅長長跑,他就虛心向其請教跑步技巧,然后給自己加大訓練量,有時跑得雙腿腫脹,像灌了鉛似的,但他也從不放棄。由于這種高強度的訓練和運動量,焦云龍的后背、肩部等多處破皮、瘀青,腿部和手腕也經常受傷腫痛。有時,上肢科目練不了,他就練腿部力量;俯臥撐、單雙杠練不了,他就練仰臥起、深蹲起。在一次訓練中,由于用力過猛,焦云龍突然覺得手心一陣鉆心的痛,脫下手套想看個究竟,不想連皮肉都掉了下來,頓時鮮血直流。對此,他只是進行了簡單的包扎,繼續(xù)咬牙訓練,直到結束。
2010年5月7日傍晚,焦云龍接到緊急通知:七名群眾被困在80米高的煙囪上,等待救援。
80米的高度對于當年的北京消防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施救高度,這相當于25層樓高。而且,煙囪周邊建筑物密集,云梯車根本無法靠近。更困難的是被困群眾是七位老人,他們又緊張又害怕,完全配合不了地面救助人員。
經過了一夜的努力,5月8日一早,被困老人的情緒更加激動,甚至開始狂躁、哭喊。下午3點,焦云龍背負著救援器材和被救者的營養(yǎng)供給,與其他三名隊員開始了救援行動。不算身上防護器械的重量,單是包里裝的專業(yè)的高空救援器材、大量的安全鉤、200米長的救助繩索和水、食物等,就重達30多公斤!僅僅是負重攀爬這個80米高的煙囪就夠困難了,更危險的是,這個煙囪年久失修,已被嚴重風化,墻面稍微被碰一下,就會不斷脫落下大塊的水泥和石塊,此外,還有大量的附著在煙囪上的鳥窩等雜物,全都會劈頭蓋臉地砸向救援人員。此時此刻,即使是一個小小的沙石飛落,都會讓人皮開肉綻!
攀上80米的高度,焦云龍和隊友用了12分鐘。煙囪頂部就是七位老人所處的位置。此時,狂風呼嘯,已被嚴重銹蝕的鋼架結構平臺搖搖欲墜?!澳銈儾灰驹谝粋€地方!”焦云龍趕緊扶著老人分散站開,避免已經非常脆弱的平臺帶著所有人驟然坍塌。在這個岌岌可危卻又狹小的空間里,七名老人已經20多個小時沒吃沒喝了,困頓交加。“別緊張,我們這就把大家逐一安全地送下去!”焦云龍耐心地安撫著每一名老人,同時把水和食物遞了過去。很快,老人們平靜下來。焦云龍認真、仔細地為他們穿好下降時所必需的吊帶。隨后,他又做頂部支點。由于支點必須設立在至高點上,可煙囪整體結構嚴重風化,救援人員所處位置過小,支點的制作難度相當大。即使如此,經過四名隊員的共同努力,還是最終克服了這些困難,做好了頂部支點。
最危險的地方,焦云龍總是沖在最前面。這一次也不例外。焦云龍決定第一個帶被困老人返回地面。按照營救方案,他必須要安全地帶走這七位老人中年齡最長的那位。這位老人已經70歲了,嚴重的體力透支已讓她失去了行動能力?!澳棠蹋判?,有我在,就沒問題。”焦云龍一邊安慰她,一邊攙扶著她,準備沿救援繩向地面下滑。
“不行不行,我不下了,我不行!”沒想到,老人忽然嚷開了,死活不讓焦云龍幫她。
“奶奶,您閉上眼睛,不用看,就不怕了。我扶著您,給您看著道兒,行不行?”焦云龍非常有耐心地做老人的思想工作。
“那也不行!”
這時,焦云龍發(fā)現,老人脖子上系著一條絲巾。“奶奶,我給您把眼睛蒙上吧。這樣,您就不會感到害怕了?!弊鳛橐幻麑I(yè)的高空救援人員,焦云龍明白,普通群眾根本就承受不了從這樣的高度向下滑落的恐懼。
“好!我們開始。”在整個下降的過程中,焦云龍一直緊緊抱住老人,唯恐老人家因感到繩索晃動而加劇恐懼,唯恐老人家被繩索磨傷。
“奶奶,這個速度不快吧?我們馬上就到地面了,別怕啊!”為了緩解老人的緊張情緒,他一直在和老人講話。
作為第一對下來的施救者與被救者,確實是生死營救中最關鍵、最危險的環(huán)節(jié)。但畢竟,走出了第一步,才會有后面的成功。六分鐘后,焦云龍和這位70歲的老人平安踏在了地面上。
“時間就是生命,讓我再上去吧。”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焦云龍在這場生死營救中一再要求攀上煙囪救人。“氣象預報不是說傍晚會有雨嗎?我的攀爬速度快,讓我上!”很快,焦云龍又一次登上了80米高的煙囪……
焦云龍滅火救援青年突擊隊
焦云龍在隊伍中脫穎而出,進而成為滅火攻堅、搶險救援戰(zhàn)線上的一把尖刀
2010年初,公安部消防局與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了“勞動榜樣·打造消防鐵軍競賽活動”,參賽選手均是來自各總隊的業(yè)務骨干,可以說是高手云集,無論是滅火救災還是搶險救援,其經驗都相當豐富。與其他幾位選手相比,焦云龍的兵齡最短,只是在體能上占優(yōu)勢,技能和經驗方面都處于劣勢。
“要想取得一定的成績,你就必須比別人多下功夫,多琢磨,多練習。”消防局戰(zhàn)訓處副處長韓文東在指導時對焦云龍說。在每一次比賽之前,會有選手放松調整的時段,焦云龍主動放棄休息,只身來到訓練場,把掌握得不是十分熟練的科目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練習。遇到拿不準的地方,就請教在一旁觀看指導的韓文東處長。
一路下來,焦云龍進步神速。
400米綜合體能操被選手們稱為極限科目,這一科目是對選手綜合身體素質的極限挑戰(zhàn),要求選手身著搶險服、背負30斤重的空氣呼吸器,先進行100米水帶負重跑,然后拖扯兩盤注滿水的水帶前進60米。此時,隊員們的體力已經消耗過半,因此,要合理分配好體力才能完成全部項目。而接下來的項目不是單純憑借體力,是要靠堅強的毅力才能完成的,比如翻滾1200—900型的輪胎通過水幕區(qū),運送液化氣罐到安全區(qū)等。焦云龍在參加這一科目時,率先完成所有項目,以較大的優(yōu)勢取得了該科目的第一名。
然而,在最后爭奪直接晉級機會時,焦云龍暴露出了經驗少的短板。當時的比賽內容是破拆卷簾門連接水帶滅汽車火。在卷簾門背面豎向連接了一根鐵絲,橫向連接了兩根鐵絲,這三根鐵絲連接處均有起火點,破拆卷簾門時切斷鐵絲就會著火,而每切斷一根鐵絲就要增加30秒。破拆完后,設置出槍陣地滅掉汽車火。首先出場的山東總隊選手用時5分50秒完成比賽,而焦云龍僅用時1分47秒就將火撲滅。遺憾的是,他在喊好后發(fā)現汽車下還有余火,再次拿槍滅火,結果按規(guī)則惜敗對手。賽后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他絲毫沒有因為失誤而影響到后面的比賽,充分展示出一名消防鐵軍應有的心理素質。就這樣,焦云龍以多于別人數倍的努力,過五關、斬六將,順利晉級下一輪比賽。
2月1日,在“7進6”晉級賽中,要求將主持人戴在手上的戒指斷開取下,且不剮破醫(yī)用手套,用時最短者獲勝。與焦云龍進行對決的外省選手是一位基層中隊的業(yè)務干部,救援經驗相當豐富,他選用鋸條以三分多鐘時長取下了戒指。此時的焦云龍使用鋼銼,依然在作業(yè)中。最終,他憑借穩(wěn)定的發(fā)揮,用時16分鐘成功取下戒指。競爭對手因劃破手套被判失敗,焦云龍得以成功晉級。
年輕的焦云龍闖過一關又一關,最終奪冠。
面對大家的贊許,他的回應是:“當,就當‘真心英雄’!”
截至2016年,焦云龍共參加搶險救災1000余起,滅火救援2000余次,救出被困群眾百余人,挽回直接經濟損失千余萬元;參與了“2·9”央視配址大樓大火、“5·7”80米高塔救援等較特大災害事故的處置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