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梅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0-0221-01
案例:班里有一個可愛又淘氣的小男生,孩子非常聰明,但缺乏正確積極的家庭教育。孩子的父母在他很小就離異,父親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常年在外打工。爺爺奶奶一味的慣著他,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孩子的父親一旦回來,就是責罵,言語上不尊重孩子,沒有積極的調動孩子學習的興趣,孩子雖很淘氣,但孩子不快樂,也很自卑。在學習上馬虎,沒有積極的情緒,常常丟三落四。有一次,這個孩子沒有背誦課文。我鼓勵他進行背誦,我告訴他,他非常聰明,只是沒有用心,老師很喜歡他,讓他學會自己整理東西,成為一個小大人,一個小小男子漢。孩子很用心,一口氣把課文背完了。而他的爸爸回來告訴他,背篇課文有啥了不起的,還高興的不得了。孩子非?;倚模辉敢鈱W習。我多次和家長溝通,告訴家長,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長陪伴他成長,分享他的快樂與不快樂,無論是孩子的學習還是生活,孩子還小,更需要家長的積極鼓勵與引導,這才是對他的愛。在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孩子變得陽光,快樂,越來越努力……
家庭教育作為孩子通向社會的第一座橋梁,對孩子的個性、品質和健康成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接觸的時間和機會最多,父母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
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由此看來,用愛心去感染孩子,用愛心去關懷孩子,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的一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家庭應當怎樣去做呢?
1.讓孩子了解自身特點,培養(yǎng)自我認識能力
孩子往往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甚了解,對自己的個性和特點不認識,對自己能做什么、適合做什么不清楚,對將來的奮斗目標心中無數。多數情況下是父母和老師讓他們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短處,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因而產生自卑心理;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長處,而忽視了自己的短處,因而產生驕傲情緒,瞧不起別人。這時,做家長的就要讓他們明白每個人身上都有優(yōu)點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長處才能培養(yǎng)樂觀健全的個性。也要看到自己的短處才不至于盲目自大。教育他們懂得客觀評價自己,有客觀明確的生活目標,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這樣才能在快樂的情緒中循序漸進,健康成長。
2.讓孩子把握情緒,培養(yǎng)緩解壓力的能力
孩子由于生活經驗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對自己的情緒有時難以把握,在遇到困難和矛盾的時候可能由于不會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帶來許多額外的煩惱和沖突,而且長期的情緒壓抑更是精神疾病的根源。因此,要培養(yǎng)他們學會緩解精神壓力,尤其是對一些情緒壓抑的事,要教育他們懂得和學會宣泄和放松,這樣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態(tài),不僅從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難時有能力做出冷靜的處理。
3.理解支持他人,培養(yǎng)換位思考能力
現(xiàn)在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容易受到爺爺奶奶、父母溺愛,導致一些青少年兒童往往只關心自己,對他人漠不關心。在這種時候,應培養(yǎng)他們懂得什么叫理解,什么叫愛心。在這當中,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思考,這時換位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就顯得十分重要。這既是交友的必須,更是培養(yǎng)健康心理素質的要求。幫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種付出,但自己卻在這種付出中獲得了"快樂"。這是培養(yǎng)孩子快樂心情、健康行為極其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4.重視孩子的小學階段,積極快樂的引導教育孩子
這是培養(yǎng)孩子學習習慣的關健時期。一個孩子知識學習的最重要階段在小學。如果 失去了孩子小學階段應學的知識,就等于失去了孩子的未來。家長積極快樂的情緒直接影響著孩子,要積極快樂的引導教育,不要給孩子帶來一些負面的情緒和評價。要引導孩子積極樂觀的對待學習和生活,對他做的有意義的事情進行積極的評價和鼓勵。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俗話說:"父母有愛心,孩子才有孝心。"這是天底下的至理。如果用我們的愛給孩子營造一個理想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那么我們的孩子就會成為有用之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