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靜
摘要:語文是小學階段的重要教學科目,對于處于認知階段的小學生來說,語文教學是他們學習語言,了解文學的重要途徑。隨著教育的發(fā)展,語文在小學教學階段中的地位越來越穩(wěn)固,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在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運用自己的語言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主要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0-0113-01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的教學語言直接反映出了教師的教學風格,不同的教師使用的教學語言是不一樣的,當然產(chǎn)生的教學效果也不一樣,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重視自己的教學語言,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豐富學生的語文思維,因此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調(diào)整教學模式,找到最合適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本文主要對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特點進行了探討,真正實現(xiàn)對學生的啟蒙教育。
1.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重要性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小學語文的教學內(nèi)容越來越復雜,這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帶來了難度。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學生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得明白一點,那就是注意教學的語言表達,在教學之前對課文文章進行預習挖掘文章中的教學點,然后利用簡單的語言將教學重難點表達出來;比如在一些教學內(nèi)容比較復雜的文章中,小學生自己理解起來是非常有困難的,教師就必須提升自己的語言藝術來幫助學生理解,這是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必要途徑,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教學的重要性[1]。
2.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特點
2.1 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科學性。小學語文的教學內(nèi)容并不僅僅是文學的內(nèi)容,它還涉及到其他有關生活、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對這些知識的傳遞,在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和水平的基礎上也豐富學生其他方面的知識,因此從學科性質(zhì)上講,教師的教學語言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教師在語文教學應該從細節(jié)入手,讓學生對所學的內(nèi)容又更科學的理解。比如在吉林版小學語文《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文章的教學中,教師就要利用教學語言的科學性表達出文章中詞語的情感色彩,帶給小學生更深刻的感受。如文章第一段:這里的山都是一座座的孤峰,有的像竹筍、有的像玉簪、有的像寶瓶....,教師語言的科學性可以更好的吸引學生,讓學生吸收更多的語文知識。
2.2 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典范性。小學階段的學生還不具備很強的認知能力,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教師本身對學生具有很強的示范作用。在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自己的用語,教師的語言會潛意識的影響學生的語言。比如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使用不規(guī)范的普通話,學生長期處于這樣的教學氛圍中,他們的發(fā)音也會受到影響。另外,小學階段的學生還具備很強的模仿能力,教師良好的示范會帶給學生很好的模仿,促進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進步[2]。
2.3 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生動性。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重要介質(zhì),生動的語言會促進人們的情感,同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教學語言的生動性會帶給學生更好的體驗,讓學生在文章的學習過程中有更深刻的體會,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水平,比如在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教學中,教師就要體現(xiàn)出教學語言的生動性,給學生的學習做好鋪墊。比如在吉林版小學語文古詩《題西林壁》的教學中,教師就要注意教學語言的生動性,學生自身很難理解詩人對廬山的贊美,教師可以把自己當成是詩人,利用生動教學語言進行個性誦讀,更深刻的表達出廬山的美,這樣的教學語言比詩詞更加直觀,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也更加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
2.4 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情感性。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富有情感的文章,但是小學生自己很難體會到這些文章的感情,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們感受文章或者詩詞中傳達的情感,只有深刻的體會到了文章的情感,學生自己才能形成感悟,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比如在學習吉林版小學語文《伯牙絕弦》這首詩的時候,教學難點是讓學生懂得"知音"的含義,,因此教師要利用教學語言的情感性為學生范讀,讓學生從教師的朗讀中感受到情感;同時教師要對詩歌的情感進行深入的分析,讓學生更好的把握詩歌的情感,體會到友情的真正含義。教師教學語言的情感性會帶給學生情感的共鳴,為學生之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語言教學具有科學性、典范性、生動性以及情感性等特點,因此教師應該充分運用小學語文教學語言,將語文知識更好的傳遞給學生,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實現(xiàn)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趙財經(jīng).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整體改革 促進學生素質(zhì)全面提高[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2] 杜潔瓊.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的分析與探討[J].基礎教育研究.2015年03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