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努爾·沙爾生
摘要:在素質(zhì)教育的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德育處于重要的教學地位。小學生處于教育的初級階段,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使學生形成完整的人格與健康的品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認識到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與意義,從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的滲透,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0-0046-01
德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在中國古代早已有了體現(xiàn),所謂"文以載道"就說明了兩者間的關系。語文不僅是作為一種語言技能進行教學,其還具有強大的情感教育作用,使學生在語言的學習中明白人應當具有的品德,進而約束自身的行為,使學生健康發(fā)展。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語言教學的人文性進行教學,為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做出貢獻。
1.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的滲透,就需要教師首先認識到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國古代就已經(jīng)提出了"文以載道"的理念,充分說明了德育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做到傳授做人、做事的道理,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再者,新課標中也提出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旨在說明語文教學不僅是學生進行交流的工具,也是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道德修養(yǎng)等教育與熏陶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要注重在語文教學中進行道德滲透。
在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德育作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德育的滲透。在現(xiàn)代教育中任何知識都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的,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善于利用教材中有關愛國主義的文本,以祖國上下五千年優(yōu)秀文化為題材的文本,尤其是其中抗戰(zhàn)團結(jié)的民族精神,以及歷代科學家熱愛祖國創(chuàng)造文明的事跡等等,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提升學生的道德境界。再者,語文學科憑借其伸縮性強,跨越的時間長,內(nèi)容廣等特點對于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存在先天優(yōu)勢,對于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具有重大影響。因此,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時要選擇適當?shù)姆椒ǎ蛊溥m應學生的學習特點,從而促進小學生思想品德的提升,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2.1 挖掘文章中心句,提升主題,升華思想情感。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多通過中心句來進行表達,因此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中心句,讓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與思想,從而把握文章的中心,對文本進行深入閱讀,升華情感。例如,在教學《我們的民族小學》時,讓學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我們的民族小學"讓學生對于文章有初步認識,這是由各個民族學生組成的小學,從而讓學生帶著祖國各民族 之間的友愛和團結(jié)的思想進行學習。文本中"大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國的大家庭里,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這也是一座充滿了歡樂祥和氣氛的學校"暗示著中國這個大學校,走進了多個民族的朋友,大家友好相處,互敬互愛。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對文本的解讀使學生深入感觸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我們要相互關愛,相互幫助,進而構(gòu)建和諧的大集體,促進國家的發(fā)展與進步,升華學生的情感。
2.2 朗讀教學,升華道德情感。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的閱讀教學。學生在進行朗讀的過程中能逐次深化道德情感,感悟作者所抒發(fā)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中,要認識到"讀"的重要性。在學生理解文本文字的基礎上,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身臨其境地進行思想感悟。
以閱讀的方式進行教學,能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語言文字,理解文章的大體含義,促進學生的素質(zhì)培養(yǎng)。教師可以采取多種閱讀方式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認識。例如,精讀、略讀、分角色閱讀以及集體朗讀等等,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如,在教學《小攝影師》時,教師首先讓學生集體朗讀一遍,使學生了解文章大意,之后,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使學生在不同角色的扮演下,感受不同角色的情感變化以及思想內(nèi)涵,從而深化學生對于文本情感的體驗與感受,使學生感受與思考:為什么高爾基能讓小攝影師為他拍照而拒絕雜志社的攝影師呢?從而深化學生的情感與道德,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境界。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方式,能使學生加深對于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與感悟,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思想上的觸動,升華道德品質(zhì)。
總之,小學語文作為中國的國語學科,其中包含大量的中國情感與思想,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運用其中的優(yōu)秀文本,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對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感悟與理解,在學生的思想中滲透中國優(yōu)良傳統(tǒng),從而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高桂峰. 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 中國校外教育. 2015(14)
[2] 曹忠遠. 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 大眾科技. 2014(03)
[3] 馬虎元.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 學周刊. 2013(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