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進,周春芬,吳小玲△,馮 一
(1.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呼吸內科,成都 610041;2.四川大學華西護理學院,成都 610041;3.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采供維保部,成都 610041)
·臨床護理· 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7.30.050
中心供氧模式下病房端氧濃度現狀及管理建議
李 進1,周春芬2,吳小玲1△,馮 一3
(1.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呼吸內科,成都 610041;2.四川大學華西護理學院,成都 610041;3.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采供維保部,成都 610041)
吸氧療法是改善患者缺氧癥狀進而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在臨床應用非常廣泛,而適宜的氧濃度是保證療效的根本,患者吸入氧氣濃度過高容易引起氧中毒,過低則無法實現治療的有效性[1]。到目前為止,患者具體所需氧濃度值尚無確切指標,而是醫(yī)務人員根據患者氧飽和度及病情而設定的一個大致的氧濃度[2];然而不論是按照公式“吸入氧氣濃度FiO2(%)=21+4×氧流量(L/min)(%)”估算還是由呼吸機自行設定,其均以患者所接受氧氣的氧濃度為100%即純氧為前提條件。目前我國醫(yī)院使用的氧氣來源有3種:氧氣瓶、液氧以及制氧機制氧。但由于氧氣瓶儲氧量小,使用不方便,更多大中型醫(yī)院選擇液態(tài)氧和制氧機制氧作為氧源。根據GB8982-1998《醫(yī)用氧氣》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guī)定,液態(tài)氧氧濃度需達到99.5%(V/V)以上,因此基本滿足100%的條件。而根據國際標準ISO 10083-2006及修訂版YY/T 0298-1998《醫(yī)用分子篩制氧設備通用技術規(guī)范》中的規(guī)定,制氧機所生產的氧濃度應大于或等于90.0%(V/V)[3]。那么理論上講,平時設定的患者所需氧濃度高于患者所接受的實際氧濃度,這既不利于醫(yī)務人員進行準確治療,同時也存在醫(yī)療質量安全隱患。加之筆者在臨床實踐中發(fā)現當病房出現用氧高峰時,根據患者病情而設定的給氧濃度無法實現有效地吸氧,而適當提高給氧濃度則可以使該問題得到改善。進一步回顧文獻發(fā)現,在壓力固定的前提下,氣體在輸送過程中隨著輸送距離的增加,輸送氣體的能力逐步下降[4]。為了給醫(yī)院安全、有效地用氧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本研究調查了四川省某三甲醫(yī)院中心供氧方式下不同氧氣來源的病房端氧濃度情況,同時分析影響氧濃度的因素,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四川省某三甲醫(yī)院住院病房。數據收集時間為2015年6月。
1.2方法 由2名專業(yè)測試者使用Salter Labs生產的多功能氧濃度測量儀(型號為PRO2ELITE-1)進行測試。根據各病房用氧需求及樓層高度主要測試7個住院病房,包括呼吸內科、呼吸綜合科、心臟外科、中西醫(yī)結合科、腫瘤科、膽道外科、消化內科(由于ICU、RICU、CCU、急診科等是液氧專線供氧,氧濃度為99%~100%,故本研究不予調查)。根據各住院病房床位總數確定病房的測量端口數(測量端口數=病房床位數×1/3),因各個病房布局相似,每個病房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測試點(以到護士站的距離為標準)。為保證患者的用氧安全,某一房間內若患者全部處于用氧狀態(tài),則跳過該房間的測量。測量時,氧氣流量表的氧流量統(tǒng)一設定為5 L/min。
2.1住院病房端氧濃度總體情況 共測試該院7個住院病房202個端口,每個住院病房測量端口約為30個。其中僅呼吸綜合科的氧氣來源為液態(tài)氧,其余6個病房氧氣來源為制氧機生產。制氧機供氧的各住院病房端口平均氧濃度在85.18%~86.53%,中西醫(yī)結合科最低,膽道外科最高,所有端口氧濃度為(85.94±0.53)%;液態(tài)氧供氧的病房端氧濃度在88.25%~89.48%,所有端口氧濃度為(88.80±0.34)%;對不同氧源的病房輸出端口氧濃度進行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3.35,P<0.05),見表1。
2.2制氧機供氧條件下不同住院病房氧濃度的比較 對制氧機供氧的不同住院病房的氧濃度進行方差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22.48,P=0.000)。
表1 各住院病房端氧濃度總體情況
a:呼吸綜合科采用液態(tài)氧供氧,其余病房均采用制氧機供氧
2.3液態(tài)氧供氧方式下,與護士站不同距離的端口氧濃度比較 液態(tài)氧供氧方式下,與護士站不同距離的端口氧濃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7.690,P<0.01),見表2。
表2 液態(tài)氧供氧方式下與護士站不同距離的端口氧濃度比較
3.1住院病房端氧濃度遠低于標準氧濃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制氧機供氧的病房端氧濃度為(85.95±0.53)%,液態(tài)氧供氧的病房端氧濃度為(88.80±0.34)%,無論是液態(tài)氧還是制氧機供氧,各住院病房的端口氧濃度均未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醫(yī)用氧氣濃度標準(液態(tài)氧大于或等于99.5%,制氧機大于或等于90.0%)。分析其可能原因如下:(1)制氧機分子篩不斷老化,最終生產出氧氣的濃度就已經小于90.0%。安軍防等[5]也指出,若制氧機維護不及時,隨著使用年限的延長,氧氣純度會不斷下降。(2)氧氣在輸送過程中可能存在許多影響氧濃度的因素,但目前這方面的研究較少,尚有待進一步探討。針對以上原因,建議如下:(1)供氧中心定期更換制氧機的分子篩。(2)建議相關部門制定規(guī)范的制氧機及液態(tài)氧供氧管理策略,加強對中心供氧處及輸出端醫(yī)用氧氣濃度的監(jiān)測和維護[6],保證輸出端氧源達到國家標準,同時進一步探究輸送過程中影響氧濃度變化的相關因素。(3)醫(yī)務人員在臨床工作中以端口氧濃度為100%為前提條件,對患者吸入氧氣濃度進行計算,在氧濃度未達標的情況下,患者實際吸入的氧濃度勢必會下降,這將影響氧療的有效性,甚至造成患者疾病惡化,進而引起不必要的醫(yī)療糾紛。因而建議各臨床醫(yī)務人員在計算實際給氧濃度時,應考慮病房端氧濃度,具體可參考以下公式:成年患者鼻導管吸氧吸入氧濃度FiO2(%)=[21+4×氧流量(L/min)]×病房端氧濃度;文丘里面罩吸氧及機械通氣患者吸入氧濃度FiO2(%)=預設氧濃度×病房端氧濃度。
3.2液態(tài)氧供氧優(yōu)于制氧機供氧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制氧機供氧相比,液態(tài)氧供氧的病房端口平均氧濃度更高,且進一步t檢驗表明,兩種氧源供氧所提供的病房端氧濃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盡管制氧機制氧在目前看來具有科學性和安全性,但由于濃度遠低于液氧,且儲氣罐小,用氧較大時,氧壓容易下降,氧壓下降明顯時甚至導致患者出現呼吸困難[7]。故建議用氧需求量大的病房應盡量選擇液氧作為氧氣來源,以最大程度保證患者用氧安全,保證氧療的有效性[8]。
3.3同一氧源不同病房的端口氧濃度存在差異 筆者對同一氧源的不同住院病房氧濃度進行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制氧機供氧的不同病房端氧濃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制氧機供氧方式下氧濃度可能受其他因素影響,比如病房與中心供氧的距離、病房所在的樓層高度、病房用氧的需求量大小、病房輸出端氧源壓力大小等。針對以上原因,建議醫(yī)院管理者根據用氧需求量合理安排病房距離氧源的距離及病房的樓層高度。同時,用氧需求較大的病房應在安全壓力范圍內,盡可能增加病房輸出端氧源壓力,提高氧濃度。但目前尚少見病房端氧濃度影響因素的大樣本研究,也少見學者關注這一問題,故希望本研究可以引起學者及管理者的重視,進行更深入的大樣本研究。
3.4同一病房,與護士站的距離不同,病房端氧濃度不同 本研究中,與被調查病房相比,護士站距離氧源的位置最近。液氧供氧方式下,同一住院病房,與護士站不同距離的病房端氧濃度進行方差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除距護士站5~10 m處端口氧濃度高于與護士站距離在5 m以內的端口氧濃度外,隨著病房與護士站距離的增大,端口氧濃度值逐漸降低,即在氧氣輸送過程中,氧濃度與輸送距離呈負相關。然而本研究樣本量較小,以上結論還需更大樣本研究的支持。
[1]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Patient information series.Oxygen therapy[J].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5,171(2):199.
[2]柏林.不同吸入氧濃度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影響的對比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7,25(1):73-76.
[3]盧鵬.醫(yī)用分子篩制氧焦點問題探討[J].中國醫(yī)院建筑與裝備,2013(11):90-92.
[4]李亮.淺析長輸管道中壓縮機的重要作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8):114.
[5]安軍防,郭新,單帥.醫(yī)院中心供氧系統(tǒng)運行評價分析[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14,35(11):139-140.
[6]徐軍峰,楊曉玲,趙小磊,等.醫(yī)用分子篩制氧設備使用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醫(yī)療器械雜志,2014,38(4):299-300.
[7]崔筱平,張元豪.氧氣設備的選擇[J].醫(yī)療衛(wèi)生裝備,2004,25(9):161.
[8]程禹,馬榮.液氧中心供氧系統(tǒng)的論證及應用[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0,17(4):136-137.
李進(1991-),護師,碩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研究?!?/p>
,E-mail:xiaoling-wu1964@163.com。
R197
C
1671-8348(2017)30-4314-02
2017-02-12
2017-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