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剛
摘 要:語文是一門陪伴學生一生的科目,語文教學不僅在學生學習該科目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因為它在學生的教育和教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初中時期的學生正處于一個對世界開始形成自己獨有的觀念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學校,因此,語文教師的責任重大,不僅要在課堂時間保質保量地完成知識的傳授工作,還需要在課外花費心思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避免學生因為特殊時期的叛逆心理走偏了道路。主要論述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兼顧教學和疏導學生的叛逆心理。
關鍵詞:初中語文;新課改;叛逆心理
語文作為初中時期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在新課改的潮流之下必然要有不斷完善自我的教育模式,語文學科的人文精神濃重,這也是這門學科的優(yōu)勢之一,發(fā)揮語文學科人文性的特點有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便于教育和教化工作的進行。
一、傳統(tǒng)式教學中未解決的漏洞
首先,我們要明白現(xiàn)在的初中學生是一群生活在大變動時代的“00后”,這種大變動,大部分是來自于科技的發(fā)展、網(wǎng)絡的普及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網(wǎng)絡普及后,學生容易養(yǎng)成沉溺網(wǎng)絡不愛交談的內向性格,但同時網(wǎng)絡信息的及時性容易給學生的思想帶來沖擊,在這種沖擊和好奇心強的驅使下,他們的求知欲會被激活,思維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然而,初中時期的學生心智還不夠成熟,不能夠準確判斷是非對錯,容易造成他們在不經過獨立思考或者是長輩指點的情況下盲目跟隨大流,在這種主觀原因和客觀環(huán)境的雙重夾擊下,學生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初中時期的學生處于初探世界的青春期,他們有叛逆心理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學生長時間待在學校,和家長的接觸時間較短,因此這個難題的解決自然而然落到了廣大語文教師的肩上。從教師個人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其工作負擔比較重,一個班人數(shù)多,叛逆心理又普遍存在,分心乏力,所以大部分語文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還是傳統(tǒng)的灌輸法。由此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
新課改浪潮的來襲對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課程的開設目的就是發(fā)揮它基礎性和人文性的特征,把握時代發(fā)展足跡,培養(yǎng)知識硬實力和心理素質軟實力都優(yōu)秀的學生,真正為社會培養(yǎng)有用的棟梁。因此,語文教學在學生成長成才的道路上起著重要的不可忽視的作用。而初中時代更是學生三觀塑造的關鍵時期,教師要重視這個時期對學生叛逆心理的緩解,幫助學生渡過這一難關。然而,有很多教師在知識傳授中得心應手,而面對學生有叛逆傾向的棘手問題卻束手無策。
二、學生叛逆心理的對策
1.加強師生情感交流
雖然說初中時代的學生心智不夠成熟,也不能夠理智地判斷是非對錯,但是對于一個已經有部分自我思考能力的人群來說,他們能夠判斷來自他人的善意或者是惡意。并且教師對學生叛逆心理束手無策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教師也在學生排斥的名單之中。所以說,加強和學生的思想交流溝通有助于構建良好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學生才愿意也才能夠靜下心來聽教師的話。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著一種無形之間產生的代溝,剛性管理制度的存在,教師站在高高的講臺上傳授知識,學生坐在下面不出聲音地聽著,有一種無形之中的壓抑把師生的距離拉開了。所以,教師們可以走下講臺,站在和學生同一高度的水平線上,偶爾開開玩笑,活躍一下氣氛,從而拉近師生關系。
2.結合課堂與課后
(1)增加課堂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聽課質量。教師可以用提問的方式開啟一堂課的學習。精心準備具有吸引力的問題,讓學生們在課堂上能集中注意力聽課,課后又能夠良好地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兼顧休息與學習,自我去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另外,教師可以稍微給學生們一些提示,幫助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這種親切的提示容易在日積月累中建立師生之間的信任機制。(2)站在學生角度思考作業(yè)的量。合理的作業(yè)量有助于減少學生的抱怨情緒,也能夠真正讓學生的知識得到鞏固,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才會信服教師。
總之,新課改潮流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那么適用了,因此,及時發(fā)現(xiàn)其中的漏洞,讓學生在知識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時,用興趣教學以及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等辦法有效地解決初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叛逆心理問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yǎng)出有益于家庭、有益于國家、有益于社會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春艷.談語文教學中的心理教育[J].教書育人,2009(33).
[2]賈月.初中語文教學應加強人文道德教育[J].呂梁高等??茖W校學報,2012.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