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麗
衡水市冀州區(qū)醫(yī)院病理科,河北衡水 053200
術中病理標本管理缺陷的原因分析與應對策略探討
張新麗
衡水市冀州區(qū)醫(yī)院病理科,河北衡水 053200
目的分析總結術中病理標本管理缺陷發(fā)生的原因,從而探討有效應對措施。方法選取180例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該院手術室留取病理標本的患者,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術中病理標本管理,研究組針對管理缺陷原因給予有針對性的術中病理標本管理,比較兩組應用效果。結果研究組標本袋封口不嚴、標本質量不合格率均為2.22%,無患者姓名不一致的情況,病檢單字跡不清發(fā)生率為1.11%,與對照組的12.22%、13.33%、8.89%和11.11%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標本處理時間、核對時間、查找報告單時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回執(zhí)單丟失率為3.33%,對照組為15.56%,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術中病理標本管理缺陷發(fā)生原因,采取有效改進措施,能夠有效提高標本質量,縮短標本處理和核對時間,提高病理檢測結果的可靠性。
病理標本;管理缺陷;應對策略;原因分析
病理診斷的準確性與臨床診治和預后判斷具有緊密關系,通過術中留取病理標本,能夠獲得與活體時較為相似的組織與細胞成分和形態(tài),更有助于提高病理診斷結果的可靠性[1]。術中病理標本管理不當,不僅會給患者臨床診斷造成困難,還會給患者造成較大損失。因此,如何對術中病理標本進行有效管理,也成為當前研究的重點內容。隨著近年來手術患者的不斷增加,術中病理標本采集數量也明顯增多,使得術中病理標本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更加凸顯,成為影響臨床診治效率的重要因素[2]。術中病理標本留置過程各環(huán)節(jié)均會影響標本檢測結果的可靠性,因此,該文就術中病理標本管理缺陷存在的原因進行了簡要分析,并探討有效改進對策,以提高對術中病理標本的管理效果,從而為臨床疾病診斷提供重要依據。
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該院手術室留取病理標本的患者中選取180例,其中普外科62例,婦科39例,骨外科22例,泌尿外科19例,腦外科18例,其他科室20例。將這180例病理標本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90例,研究組男46例,女44例;年齡為25~71歲,平均(43.5±5.1)歲。對照組中男、女分別為47例和43例,年齡介于 24~72歲,平均(43.7±5.2)歲。 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符合對比需要。
對照組術中病理標本給予常規(guī)管理,研究組則在常規(guī)病理標本管理基礎上,分析管理缺陷發(fā)生原因并給予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主要包括留置無菌標本容器、準確填寫手術護理記錄單、合理留置術中病理標本、加強醫(yī)護三方核對等方面,提高病理標本質量。
研究組實施有針對性的術中病理標本管理后,其標本袋封口不嚴發(fā)生率為2.22%,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2.22%(P<0.05)。研究組患者姓名不一致、病檢單字跡不清、標本質量不合格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術中病理標本安全隱患發(fā)生率比較[n(%)]
研究組的標本處理時間為(31.9±3.6)min,顯著短于對照組的(65.3±4.8)min(P<0.05)。 研究組標本核對時間、報告單查找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研究組回執(zhí)單丟失率為3.33%,與對照組的15.56%比較顯著較低(P<0.05)。
手術過程中通過局部切除、摘除或鉗取等方法造患者組織或器官取出的與疾病相關物體即為術中病理標本。病理標本檢測與臨床診斷、治療以及預后均具有較大關系,術中病理標本管理過程中任何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均會影響病理檢測結果的可靠性,所以,只有充分了解術中病理標本缺陷產生的原因,才能有效進行改進[3]。
表2 研究組與對照組工作效率對比[(±s),min]
表2 研究組與對照組工作效率對比[(±s),min]
組別 標本處理時間 標本核對時間 報告單查找時間研究組(n=90)對照組(n=90)t P 31.9±3.6 65.3±4.8 52.81 0.00 25.7±3.2 59.6±5.3 51.95 0.00 30.4±4.5 62.7±5.9 41.29 0.00
通過對患者術中病理標本管理缺陷進行分析總結發(fā)現(xiàn),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4]:①獲取病理標本后,未將標本袋嚴格封口,導致甲醛外漏;②術中切下病理標本后,由于未對標本進行妥善排序,導致病理標本位置放錯,從而出現(xiàn)標本名稱和位序混淆的情況;③沒有使用鹽水紗布對術中病理標本進行包裹,從而導致病理標本較為干燥,影響檢測結果;④在手術時間較長的情況下,沒有用10%甲醛對術中病理標本進行固定,導致檢驗結果失真;⑤無需及時送檢的術中病理標本,未在病理標本登記表上進行登記,容易導致醫(yī)患糾紛;⑥病理清單的基本資料填寫不完整或字跡潦草、字跡不清或有涂改;⑦沒有對鹽水紗布浸泡的標本進行特殊標記,導致標本被當成垃圾丟掉。⑧未嚴格執(zhí)行送檢流程,標本丟失或病理單聯(lián)號脫落等。
針對術中病理標本管理所存在的缺陷,制定有針對性的改善措施,具體為以下幾個方面。
①準備留置無菌標本的容器,手術過程中往往提取的標本較多,且雜亂,所以為了避免混淆或遺漏各種病理標本,可在實施手術前準備專門用于留置無菌標本的容器。在手術操作過程中,使用具有順序分隔標識的標本托盤,也可以減少失誤。根據手術標本數量,可選擇抗生素小瓶,將其浸泡、清潔、干燥、消毒等處理后備用,也可將塑膠密封標本袋編號和滅菌后備用。在留置過程中,應控制好福爾馬林用量,先倒入福爾馬林然后再放入標本,避免加入過多的福爾馬林導致標本溢出。另外,在選擇細小組織的容器時,應選擇瓶口較大的容器,使標本固定后方便取出。對于直徑不足0.2 cm的標本,可先在小紗布上對標本進行固定,然后再將其浸泡在固定液中,操作過程中應注意核實瓶內是否有標本。
②準確清晰填寫手術護理記錄單等資料,并采用實名制簽字,完成手術后,手術者確認常規(guī)標本內容和件數,并在手術護理記錄單上簽字,方便日后核實術中病理標本[5]。
③術中合理留置病理標本,病理標本應根據患者手術時間進行合理留置,其主要原因在于離體組織由于代謝障礙會發(fā)生較大變化,所以為保障離體組織的病理與生理結構、生物及免疫化學等成分保持穩(wěn)定,通常需要及時對其進行固定[6]。對于手術時間不足2 h的病理標本,可用鹽水紗布對其進行包裹,并用止血鉗夾住,以免被當作垃圾扔掉。對于較大的病理標本可將鹽水紗布覆蓋在組織表面,以免組織干燥影響檢測結果。如果手術時間在2 h以上,應使用一次性經環(huán)氧乙烷滅菌標本袋,用100 mL的甲醛和900 mL注射用水配置成緩沖福爾馬林固定液,并將其交給護士,由護士將標本分別放置在不同大小的密封標本袋內,將固定液量控制為組織體積的4~10倍。也有研究認為[6],在0~4℃冰箱內保存標本,不會改變標本的成分,能夠達到與甲醛固定相當的效果,且不良反應小,可在術中病理標本保存中加強應用。
④加強醫(yī)護三方核對,對于術中所切取的標本,應嚴格落實三方核對和確認,按照要求對需要留置的術中病理標本進行排序,不需要留置的標本可妥善置于手術臺上。完成手術操作后,巡回護士、洗手護士和手術操作者應對術中病理標本進行核對,確定是否留置,并在記錄單上簽字。對于無需留置的標本,手術醫(yī)生應注明“切下組織不送檢”并簽字。
該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病理標本安全隱患發(fā)生率顯著較低,工作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對術中病理標本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能夠有效提高病理標本質量,縮短標本處理與核對時間。
綜上所述,對術中病理標本實施有針對性的細節(jié)化管理,有助于及時留置病理標本,提高標本質量,保障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可推廣應用。
[1]龔啟慧.手術病理標本管理方法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58-59.
[2]陳榮珠,王桂紅.醫(yī)護一體化管理模式在手術病理標本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3,28(22):16-17.
[3]曹燁.關于病理技術質量控制常見問題與方法對策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4(z2):81.
[4]高穎,呂艷萍.病理技術質量控制常見的問題與方法對策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27):583-584.
[5]管蕾,丁嵐.加強病理技術人員的培養(yǎng)與管理[J].醫(yī)學信息,2016,29(16):10-11.
[6]陳輝,余波,章如松,等.病理會診常見問題與對策[J].診斷病理學雜志,2017,24(1):79-80.
R36
A
1672-5654(2017)10(a)-0143-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8.143
張新麗(1978-),女,河北冀州人,本科,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臨床病理。
2017-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