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智琴
問題式教學是一種探究式學習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在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中,讓學生主動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圍繞問題展開知識構建,層層深入,從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逐漸深入的過程中再次衍生為知識體系或問題,形成新的問題空間、新的認識、新的見解。就是引發(fā)學生“生問——發(fā)話——作為”,從而形成了這樣的一個基本流程: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新問題。
問題式教學有助于教師主演地位的改變,使學生由課堂的旁觀者變成參與的主體,從而使教師當好構建“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互相對話體系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從課前預習、課中教學、課后復習三個階段進行問題式教學,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互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及分析正誤的能力,由此實現(xiàn)學生對文本的吸納、認同、質疑、重建,達到師生共同建構、共同發(fā)展的目的。
一、課前預習閱讀中的問題式教學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都會要求學生課前預習,這是整個教學實踐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以往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求的預習往往很簡單,就是將課本當中的生字詞勾畫下來,將課文讀順即可,這是遠遠不夠的。語文是一門文字學科,它的特點就是生活的積累和新知識的靈活運用,因此在課前閱讀預習階段,就應該讓學生自己去學習理解更多的知識。因此,進行問題式教學就可以將這個預習的過程變得有趣,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做好“問”的示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問,給學生做榜樣。
如,一位教師在要求學生預習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茅盾的《白楊禮贊》這篇課文的時候,要求學生勾畫出生字詞,但是并不是單純地讓學生勾畫出生字詞,而是提出這樣的問題:比如,“‘懨懨欲睡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呢?我們在生活當中什么時候可以用這個詞來形容呢?”這樣的提問勾起了學生學習這個詞的興趣,也勾起了學生運用這個詞的興趣。
二、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式教學
課堂教學是改革語文教學過程的重中之重,而問題式教學能使課堂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實現(xiàn)師生的平等交流,從而避免課堂中有教師講解無學生共鳴、有教師疲憊分析無學生求知熱情、有知識重復無創(chuàng)新喜悅的缺失。在課堂中,讓學生自我閱讀、思考、解答,而教師則在整個過程中加以點撥和引導。問題式教學能使教師教學時游刃有余,使教學的知識點及重點得到落實,能夠提高教學效果。
隨著課堂改革的深入,語文課堂應成為師生“對話”“互動”的場所已是共識,而“對話”“互動”都離不開問題,也就離不開問題式教學。問題式教學是高效語文課堂的基石,問題式教學體現(xiàn)出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完美結合,問題式教學架設了教師與學生對話的橋梁,成為能給師生都帶來思維享受的藝術。
1.課堂教學中總匯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討論、分析、解決問題。
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學生形成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同時也形成了一系列的問題,這個時候的課堂就要讓學生就他們自己的問題進行提問、討論、回答。教師可以先設疑,拋出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應當是一個與教學主題緊密相扣的有效問題,然后讓學生就拋出的問題進行回答,從而激發(fā)學生提問、討論、解答的興趣。
2.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要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學習更輕松。
2003年教育部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學的目標:學生能根據(jù)自己的特點,揚長補短,逐步形成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通過閱讀和思考,領悟其豐富的內涵,養(yǎng)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這樣的前提之下,語文課堂的問題設計就顯得尤其重要,問題設計的好可以使學生更加有興趣,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
三、課后復習練習中的問題式教學
課后復習練習是鞏固知識、加深知識理解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當中問題式教學也能夠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通過以問題的提問方式讓學生來回顧文本,而不是讓學生單純地翻著書去識記,有利于學生對整體知識的掌握,進而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在課后的鞏固練習當中,問題式教學將課內與課外知識聯(lián)系起來,引發(fā)學生思考,從而鞏固所學的知識。
問題式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其核心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問題”為橋梁,以此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