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李文星
Preface 卷首語
談考學
文 _ 李文星
每出一期雜志,面對眾多留學行業(yè)的受訪者,記者們都會感嘆:留學圈越來越多元了。
多元不僅表現(xiàn)在形式上,更表現(xiàn)在每個國際教育參與者心里。相比國內的應試教育,國際教育更像是在每天籠罩著市場化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所謂多元不過是其商業(yè)潛意識的外在表現(xiàn)。
每一個國際教育參與者,無論其是海外院校、國際學校、留學機構、語培中心等服務領域,還是家長和學生等消費領域,一般來說都會或多或少的指摘應試教育的弊端,并堅定不移的認為“自由人”就應該走“自由路”。不可否認,這種觀點已被大部分實踐證實了其良好的效果,但如今,留學市場在不斷發(fā)展,中國的留學圈某種程度上說也經歷了幾代歲月更迭。原本可認為是“奇貨可居”的國際教育,對孩子來說,是否還依然能保持其長線效益,隨著留學熱潮的不斷翻涌,能證明這一點的留學生卻出現(xiàn)的越來越少了。
應試教育就算有萬般不是,但它卻做到了一點:保留了教育的神秘感。也就是“學”是需要“考”的,學生需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在能夠為自己的成績負起足夠的責任時,他才能考上相應的院校。而這一點,在國際教育領域逐漸被消磨了。
當然,我的意思并非是海外院校不用考,其同樣需要學生付出巨大的努力,尤其在申請一些世界名校的時候。但是每個國際教育領域的孩子需要努力的難度,正在被多元的、上升的、偏市場化的留學行業(yè)所削減。
由于留學市場逐漸透明化,所謂的簡單申請已經逐漸喪失了市場,那么接下來留學市場就是幫助申請者進行“復雜申請”。這里面能夠綜合多少申請因素是很多學生和家長想象不到的,這也是后期可能會出現(xiàn)很多留學投訴案的原因,在這里我并不多提,總之,通過留學行業(yè)人員的努力,孩子們在上學這一點上,變得更方便了。
不久前,知乎上一條“如何看待環(huán)衛(wèi)工父母月入六千供女兒考七次雅思留學澳洲”引發(fā)了熱議。大致意思是女兒在條件不佳的狀況下執(zhí)意留學,父母砸鍋賣鐵支持。先不談這件事情對不對或者值不值,單是這件事情所能反射出的一條信息就已經將我感動,那就是,這位女兒在“考學”。
這讓我重新找回了在國際教育領域,已經令我有些麻木的“教育的神秘感”?!皩W”是需要“考”的,這既是中國教育的傳統(tǒng)觀念也是整個世界的教育理念,不然也不會誕生那么多的世界名校。但可怕的是,很多參與國際教育的學生并其家庭,已經將其當成了一件只要花錢就可以水到渠成的事情,大人們在不斷幫助孩子減少求學的壓力,這樣真的是在幫助他們么?
但假如不這樣“幫助”孩子,似乎某種程度上又與留學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相悖了,誰也不愿跟錢過不去,自然也會想辦法滿足學生和家長在這方面的直觀心理需求,好促進其消費。也就難怪《留學》在采訪每一位留學行業(yè)的優(yōu)秀老師時,他們都會發(fā)出同樣的感慨:“教育是需要情懷,需要堅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