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修利
企業(yè)如不站在顧客的角度理解顧客,大量的工作只能是成本而不能產生績效。
“簡直不可理喻”“根本沒法溝通”,這樣的對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經常聽到。朋友之間、家人之間,甚至愛人之間,面對面尚且如此,那相隔千里的企業(yè)與顧客之間又會怎樣呢?
“顧客就是上帝”“顧客永遠是對的”,相信無數企業(yè)都在踐行這樣的理念?,F(xiàn)實卻是顧客往往對你視而不見、不關注,這導致企業(yè)做的大量工作變成大量成本,并未產生應有的績效。企業(yè)感到身心俱疲,而顧客卻渾然不知。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企業(yè)與顧客之間存在著九種不同視角,企業(yè)沒有站在顧客的角度理解顧客。
滿足顧客需求
“滿足顧客需求”仍然是目前企業(yè)經營的第一常識:企業(yè)的存在就是要滿足顧客的需求,顧客有需求,我當然去滿足;顧客需求越旺盛,當然我的機會就越大。
問題的關鍵是,顧客對于自己的需求怎么看?第一,顧客對自身需求的認識是比較模糊的,大部分購買決策是依靠朋友推薦或者看哪個產品比較火來完成的。比如,顧客要裝修房子購買瓷磚,幾乎不可能直奔建材城,而不去了解一下朋友家用的是哪個牌子的瓷磚。第二,更為要命的是,當今產品嚴重過剩,顧客的幾乎每一個需求在你的產品未出現(xiàn)之前,已經得到了較好的滿足。
這就像足球比賽,看似很簡單,只要把球踢進對方大門即可??稍谀闱懊嬲局鴮Ψ降?1個隊員,所以90分鐘下來,能進球實屬不易。面對如此多的同行,如何保證顧客選擇你來滿足他們的需求?
滿足需求沒有錯,前提是要贏得競爭才有資格談滿足需求,顧客才會給你機會來滿足他們的需求。
??滿足顧客潛在需求
目前,企業(yè)對于顧客的潛在需求會加倍用心,認為一旦找到或者滿足了顧客的潛在需求,就抓住了下一個風口,可以輕而易舉地飛起來。為此,企業(yè)會做大量的市場調研。為了得到想要的結果,調研的工具是五花八門,調研的方式更是讓你意想不到。聽一個朋友講,他接到某投資理財公司的調研電話,問他未來10年內有沒有投資墓地的需求,宣稱他們之后有一款產品如何有價值,說現(xiàn)在可以享受不等的優(yōu)惠,為了得到禮品,這位朋友很不走心地回答了對方8個問題。
大家應該都有類似的經歷吧,儼然我的朋友已經把此次調研當成一個笑話在講。對于顧客來講,一是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潛在需求是什么,人的穩(wěn)定性和隨機性都是非常強的;二是顧客大部分都是口是心非的,給企業(yè)的大部分答案都是為了迎合企業(yè),這樣的調研只會給企業(yè)制造大量的麻煩。
對于企業(yè)來講,潛在需求或許是更大的一個陷阱。正如喬布斯講過的:“在產品沒有放到顧客面前時,顧客根本不知道要什么?!?/p>
??
產品質量
中國的企業(yè)家絕大多數都是產品專家,反反復復地在工廠里面打磨產品。企業(yè)的想法很單純——產品好自然銷量高,以為顧客有專業(yè)能力來分辨產品的好壞。不斷地完善產品當然沒有錯,產品質量永遠是參與市場競爭的最低標準。但是這只完成了一半:首先,顧客沒有專業(yè)能力進行辨別;其次,顧客沒有時間坐下來認真研究。
顧客判斷產品質量的標準非常簡單:誰賣得好,誰的質量就好。格力和美的的空調誰的質量好?格力的技術美的應該不難做到,但我寧愿相信格力的產品更好,只因它賣得好并且更貴。
從產品質量好到顧客感覺產品質量好,這中間是一個筋斗云的距離。企業(yè)除了要做好產品之外,還要到顧客端去感受一下:顧客是怎么看待我們的,是怎么把我們和對手作比較的。給企業(yè)一個建議——走到市場一線“觀其行”。
更多產品、更多功能
企業(yè)剛剛起步時,往往因為資源少、團隊弱等原因,推出的產品比較單一,走的渠道也很專注。正因為如此,企業(yè)常常能殺出重圍,脫穎而出。隨著企業(yè)不斷壯大和利益的驅使,企業(yè)總愛不斷地向品牌下面添磚加瓦,以致品牌變得面目全非,最后被顧客拋棄。
問題出在哪里?再次回到我們的“上帝”角度來看:第一,顧客對于專業(yè)的產品和品牌存在天生的好感和信任,因為它專注于某一件事,它在這方面的經驗和資歷一定最深,所以顧客存在的那點抗拒感會變得蕩然無存。“做拖把的品牌有很多,但很少像大衛(wèi)這樣,專門做拖把,做得更專業(yè)?!边@句話會啟動顧客的某種心理程序,有拖把需求的顧客肯定就選它了。
第二,每一個顧客都有選擇困擾,尤其是在自己不專業(yè)的事情上。顧客至少在99%的事情上不專業(yè),在不專業(yè)的事情上顧客更愿意相信專家。買電腦,我情愿相信比我小10歲、上大二的表弟,哪怕他只學了兩年電腦。
更多產品或更多功能本質上還是在滿足顧客的更多需求。企業(yè)對于顧客的需求總是來者不拒,盡量滿足,結果慢慢地就成了雜家。對此,老祖宗早就告訴了我們答案:少則得,多則惑。
?
打折和促銷
企業(yè)對于打折和促銷總是樂此不疲,尤其是逢年過節(jié),好像不做點活動總感覺對不起自己。究其根本,主要是企業(yè)面臨的競爭壓力太大,對手都在做各種打折和促銷的活動,直接或者間接地打著價格戰(zhàn)——不管是苦于競爭的無奈之舉,還是企業(yè)營銷乏術,抑或是企業(yè)真心想回報顧客、讓利顧客。
但是,顧客真的喜歡打折產品嗎?顧客對此怎么看?對于老顧客來講,看到自己昨天剛買的同一款產品今天半價促銷,那滋味肯定無比心塞吧。相信這位老顧客如果再想購買,下單時定會慎之又慎。對于新顧客來講,打折的產品第一次或許會贏得一波顧客,但是打折后想回到原來的價格,在這位新顧客這里會難上加難。
顧客要的不是便宜,而是一份坦誠和尊重。價格戰(zhàn)讓企業(yè)痛苦不堪,深陷價格泥潭,利潤微薄,何來更多資源用于升級產品、提高品質?企業(yè)應該守住價格底線,合理設計利潤,與顧客坦誠相見,良性參與市場競爭,讓各品牌能各就各位,讓顧客能各取所需。
?
看待競品
在這方面,企業(yè)與顧客的視角更是截然相反。同行之間,因為對于彼此的技術、工藝、研發(fā)、工廠等各方面都太熟悉了,總是能在各個方面找到對方不如自己的地方,總是看不上對手。為何在你看來都不如你的對手,市場份額卻領先于你?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企業(yè)喜歡用專業(yè)的眼光來看待對手,這幾乎成了所有企業(yè)的通病。endprint
然而,顧客總是喜歡記住某個品牌的優(yōu)勢和亮點,為什么?第一,顧客不像企業(yè)那么專業(yè),對于各種技術和工藝根本不懂也不關心,普通顧客對于自己不熟悉的行業(yè),一輩子關注的時間可能都不到半小時;第二,更重要的是,顧客太忙了,忙著接孩子、趕公交、談戀愛、備考題,沒有時間關注企業(yè),只會關注自身所需,而此時有一個品牌的優(yōu)勢正好能對接上,萬事大吉。
企業(yè)應該客觀看待對手,不要高看,更不應低估。各品牌之間的關系就好比大自然的生態(tài)圈,大樹有大樹的偉岸,小草也有小草的堅韌,各有各的活法。我們要做的就是,站在顧客的角度去研究對手的優(yōu)勢,研究對手為什么被人們記住。
?
差異化
世間有無數的差異化都沒有意義,因為本質上這種差異化只存在于自我的意識之中。
現(xiàn)在企業(yè)都知道差異化的重要性,知道差異化是取勝的關鍵,卻不知道何謂真正的差異化。在企業(yè)內部每天都會有各種差異化出現(xiàn),今天生產車間多生產幾件產品,明天某種生產工藝節(jié)省幾塊布料,后天有項技術進行了最后的升級,包裝得到改進,設計得到提升,等等。當然,企業(yè)每天都在進步,流程都在優(yōu)化,效率得到提高,這是好事情,但這不是差異化。
顧客最大的一個特點,或者說人類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喜歡歸類。如果你是做涼茶的,顧客把你歸在王老吉下面,你將永難翻身。不管你企業(yè)內部有多么突出的差異化,讓你的效率有多么高,都于事無補。
真正的差異化存在于顧客的意識里,而不在企業(yè)內部,顧客認可的差異化才是企業(yè)立足之本。
??
品牌
企業(yè)每時每刻都受到內部運營管理所困,往往很難看清自己。
對于品牌的理解,國內大部分企業(yè)還停留在三板斧——“渠道、促銷、廣告”上面,很多企業(yè)不理解為什么在過去很有效的動作,現(xiàn)在卻沒有了效果。很重要的原因是,時代在變,而企業(yè)經營的思路卻還停留在過去。
之前,產品稀缺、信息貧乏、競爭者少,可現(xiàn)在,三種矛盾同時爆發(fā),同質化嚴重、信息爆炸、競爭激烈,顧客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對于大量的信息選擇了屏蔽,只接受部分和自己生活有關、經驗一致的信息。大家更愿意用常識進行判斷,讓自己變得簡單。
企業(yè)要做的就是順應顧客的想法,去顧客的大腦里轉一圈,去看一下哪些是可以借助的力量,把自己想表達的觀點與其掛上鉤。
當企業(yè)真的覺得自己是品牌的時候,那是危險的開始。
?
企業(yè)自身
“人類失去聯(lián)想,世界將會怎樣?”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聯(lián)想公司這句廣告詞,這充分體現(xiàn)了企業(yè)的一種思想,把自己看得太重。明明只賣大豆種子,卻說自己是糧食集團;明明是一家羊肉串店,卻說自己是餐飲公司。企業(yè)總是喜歡往大了去說,而顧客卻總是青睞更具體的概念。
“能怎么樣嘛!我還有惠普、戴爾……”如今權力已經完全轉移到顧客手中,顧客擁有選擇的絕對權力。再強大的企業(yè)在13億顧客面前也顯得異常渺小,因為顧客擁有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可以摧毀任何企業(yè)組織。企業(yè)要如履薄冰、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經營自己,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在顧客端的位置,并好好地去呵護它。
通過以上梳理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給我們的“上帝”制造麻煩。大家應該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種種沖突的核心問題在于,企業(yè)并沒有真正地理解顧客,并沒有站在顧客的角度去思考自身企業(yè)。企業(yè)在大部分時間里都是自說自話、自顧自盼。
最后來梳理一下顧客的特點:第一,顧客忙。顧客留給企業(yè)的時間少之又少,他們只會真正關心自己的生活。在沒有需求的時候,顧客幾乎不可能給企業(yè)一點點的時間,因此,與顧客溝通的時候應該直截了當,切忌繞來繞去。第二,顧客懶。顧客不會思考,甚至懼怕思考,只會根據自身的常識進行條件反射式的判斷。所以,我們要重視常識,“順其流,揚其波”。第三,顧客不專業(yè)。顧客更愿意相信朋友的建議,更愿意相信專業(yè)的力量,此時,公關、口碑等就成了最佳的利器。
要想減少與顧客的矛盾,最重要的一個建議就是,把自己還原成普通顧客,保持客觀,和顧客站在一起,擁有顧客思維。(作者微信號:wuxl1999)
編輯:
王文正?124799875@qq.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