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偉
久居城市的人多少都會產(chǎn)生點脫離喧囂塵世的想法,想去看看干凈平整的天際線、清澈的夜空,想去領(lǐng)略蒼茫多姿的湖光山色。祖國的地大物博成全了我的向往。我來到了西北,來到了青海湖。循著古代匈奴民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的指引,我來到了張掖。三天的行程里,我不僅見識了美妙的風景,而且還將它們用鏡頭定格,帶回來珍藏,于是就有了這篇《西北行攝記錄》。
張國臂掖的七彩丹霞
張掖,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古稱甘州。張掖所轄甚廣,且東西狹長,我只有一天半的時間,只能走馬觀花了。歷史易滄海桑田,地理卻亙古難移。為瞥西夏歷史,至大佛寺;為識古軍馬場風采,至扁都口;為覽奇特地貌,至七彩丹霞。
大佛寺內(nèi)臥躺的大佛是我對此地最深的記憶,更多的歷史遺跡,恐怕早被風沙掩埋。扁都口則是能滿足我對“碧云天,黃花地”的全部想象,一望無際的除了綠色就是黃色,點綴其中的是馬群和游人。三千年來,這一帶一直是古代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的戰(zhàn)馬產(chǎn)地。在這里屏息靜聽,仿佛依舊能從風中聽到從遠古傳來的戰(zhàn)馬嘶鳴聲。作為張掖的名片,七彩丹霞當真出彩。日出時刻,在觀景臺能看到初升的太陽。朝陽慢慢將七彩斑斕的巖石喚醒,黛青、丹紅、暗褐、粉綠悄然煥發(fā)生機,為綿延不絕的山巒披上動人的彩衣。更奇妙的是,七彩丹霞隨著時間、天氣的變化,色彩也在不斷變換,層次分明,美不勝收。
青海湖畔的山水風情
青海湖古稱“西?!?,北魏起更名為“青?!?,它是中國最大的內(nèi)陸湖、咸水湖。這里曾是歷史上有名的戰(zhàn)場,唐朝與吐蕃在這里進行過多次大戰(zhàn)。杜甫曾在《兵車行》中寫道:“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p>
今非昔比。在寬闊平整的G109國道上,汽車無憂馳騁。日落時分,到達旅館歇腳前,我們來到青海湖的子湖之一——洱海。這個淡水湖,“突?!钡爻霈F(xiàn)在了青海湖的東南側(cè),以至于我誤以為它就是青海湖本尊。
日落時分,洱海的景致依然令人陶醉:藍色的水天相接處,落日“縮”到了只剩紅色耀眼的小點;漁鷗在空中滑翔而過,不時潛進清澈的水中捕魚,姿態(tài)英勇可愛;岸邊的牦牛,優(yōu)哉游哉地啃食新鮮的青草,此情此景讓人忘記了時間的存在。
最后一天,我們隨性地驅(qū)車前行。沿途藍天白云,碧湖清水,綠草盈盈,山川綿綿,一路走,一路盡是畫卷。我們忽而下到湖岸邊,盡得清風洗禮;忽而上到山中觀湖亭,美景盡收眼底。
還原真實所見
在西北遼闊的環(huán)境中,人的視野也變得更加開闊。要將這種“廣闊”攝入鏡頭記錄下來,那就必須用廣角鏡頭或在后期合并制作全景照片;在強烈的光照之下,明暗對比強烈,為了將亮處和暗處的細節(jié)全盤展現(xiàn),就需要曝光合成;為了展現(xiàn)遠處的細節(jié),則需要運用長焦鏡頭甚至是超長焦鏡頭;而為了更合理地運用鏡頭,穩(wěn)固的三腳架不可或缺。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從照片風格來說,我極力想實現(xiàn)所攝與所見的和諧統(tǒng)一,記錄最美的風景,記錄忠于眼睛的風景。這種和諧統(tǒng)一,是在不夸大、不造作的原則下盡量貼近真實的呈現(xiàn)。比如太陽的星芒效果,這是鏡頭成像所致,人眼沒辦法見到這么規(guī)律的星芒,但因為這種景象在照片中是和諧唯美的,所以應(yīng)當保留,甚至是重點呈現(xiàn)。
一路走一路拍,我也積累了不少行攝的體會與經(jīng)驗。
做個有心人
攝影圈一直流傳著著名戰(zhàn)地記者羅伯特·卡帕的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這句話對于新聞攝影尤其是戰(zhàn)地攝影當然是對的,而對于風景的拍攝來說,恐怕調(diào)整機位才是更重要的。例如用無人機拍攝能展示一種“上帝視角”,可惜七彩丹霞這里禁飛無人機。不過即便沒有無人機,在特定場合留個心,也能留下經(jīng)典畫面。例如上面這張《西北風貌》,它是在下降的飛機上用長焦鏡頭所攝,通過后期裁剪,在前景、中景和遠景三個層次上展現(xiàn)了西北城鎮(zhèn)的風貌。
長焦的妙處
人們往往會覺得記錄廣闊的風景就要用廣角鏡頭,但這并不是絕對的!廣角鏡頭能夠展現(xiàn)出的遼闊空間感,長焦鏡頭同樣能展現(xiàn)。西北地域遼闊,有些美景仿佛就在眼前,實際上卻隔著“千山萬水”,這個時候長焦鏡頭能讓我們少走不少冤枉路。驅(qū)車行駛在G109國道上,壯觀的祁連山山脈便橫臥在蒼茫的草原深處。
為了呈現(xiàn)出真實的祁連山,我用長焦鏡頭將山脈從左至右連續(xù)拍攝8張照片,后期再通過拼接制成了下面這張《祁連山》。
等待好時機
攝影人常說,壞天氣反而是攝影師的好天氣。如果遇到極端天氣,也許正是攝影師拍攝出獨一無二的照片的好時機。
如果想要拍攝出光線合適、觀感出眾的照片,一般選擇日出或者日落前后,這兩個時間段太陽光線照射角度比較低,景物被照射出柔和泛黃的“明”或柔和灰蒙的“暗”,十分出彩。如果碰到大雨滂沱、黑云壓城或雨后彩虹等這些少見的場景,恰恰是不可多得的拍攝良機。
日出時分,在七彩丹霞,我架起三腳架,按照-1/0/+1三檔連續(xù)階段曝光拍攝,后期再通過HDR合成上面這張《張掖七彩丹霞觀賞日出》。拍攝時,我選擇了小光圈,太陽的星芒也很好地呈現(xiàn)出來了。
后期制作錦上添花
拍攝技巧對攝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后期制作能夠讓照片有更好的呈現(xiàn)。如果覺得技術(shù)暫時還未能達到處理要求,也可以將拍攝的圖片存為raw格式,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照片中的信息,待到技術(shù)成熟后再行處理。
在西北拍攝的照片中,我常用的后期處理技術(shù)有:⒈曝光合成,拍攝三到五張不同曝光度的照片,再選用Lightroom或者Photoshop進行照片合成;⒉全景合并,在小畸變下,最大程度地使用長焦鏡頭拍攝多張照片,再拼接成全景,這樣照片的“畫幅”可以與“中畫幅”相機拍攝的效果相媲美。
二郎劍景區(qū)南側(cè)的觀湖亭,位置高視野好,我用長焦鏡頭,從左至右連拍5張照片,后期合成了下面這張《遠眺二郎劍》的全景圖。這樣一來,二郎劍猶如利劍直“插”湖心的細節(jié)就被生動地呈現(xiàn)出來。
三天的旅程,一晃而過。西北之行帶給我的不僅是一路的美景,還有相機定格下的經(jīng)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