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 利,陳 樹,徐澤俊,吳海燕四川省醫(y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yī)院 干部醫(yī)療科 (成都 610072)
·論著·
干部健康保健預警巡診需求調查分析
饒 利,陳 樹△,徐澤俊,吳海燕
四川省醫(y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yī)院 干部醫(yī)療科 (成都 610072)
目的探索科學高效的干部健康保健預警巡診模式。方法2013年1-11月采用自制問卷對46 名省干部保健委員會指定的干部保健人群進行無記名方式書面問卷調查。結果在職干部和離退休干部對巡診時間、地點、宣傳單手冊內容有不同的要求,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手機短信醫(yī)學知識介紹的方式均接受。結論干部保健對象的健康預警需要制定個性化的巡診模式,并根據(jù)對象需求獲得全面的健康資料,完善干部健康檔案,提高巡診效率。
干部;健康保健;預警巡診;需求
干部保健是一項特殊的醫(yī)療任務,有別于一般醫(yī)療活動,強調服務性和雙方合作性,重視被保健對象的信息反饋。世界各國均有領導人保健管理制度,主要負責對干部日常身體健康進行監(jiān)督及保健。巡診是集預防、醫(yī)療和護理為一體的保健工作,在非醫(yī)療和體檢時與保健對象主動接觸中獲得干部健康狀況的第一手資料,在定期健康體檢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干部健康檔案資料,有助于長期、連續(xù)、全面地給予醫(yī)療保健服務[1],同時也是進行健康教育的最好方式,能指導干部預防疾病,提高自我防病能力。當前發(fā)展形勢下,為更好地促進醫(yī)療保健模式從診療器質性疾病向保障身心健康過渡,將工作模式從經驗型被動保健轉變?yōu)榭茖W型主動保健,需要建立健康評估指標體系和量化測評技術,并在此基礎上篩選和制定可行的干部健康管理模式。本研究調查了干部對健康保健預警巡診的需求,旨在探索健全的干部保健巡診模式,增加巡診干部的配合度和理解度,以便進一步提高巡診保健工作的效率。
1.1調查對象
2013年1-11月向就診于四川省人民醫(yī)院的省級干部保健人群發(fā)放調查問卷46份,回收有效問卷46份,有效率100%。46例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如下所示(表1)。
表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1.2方法
參考美國杜克大學老年人資源與服務評價量表(older American resources and services,OARS)[2]改良制作調查問卷,問卷除統(tǒng)計一般描述資料外,主要內容包括個體罹患疾病種類及個數(shù)、保健認知狀況、巡診時間、預警巡診意愿、知識獲取方式及睡眠質量等,除巡診地點設置選項5項外,其余選項依條目設置為3項,分別對應“+”“±”“-”,得分依次降低,發(fā)放后當場填寫收回。
1.3統(tǒng)計學方法
2.1基本健康狀況
46例調查對象中體重超重22例(47.8%),未超重24例(52.2%);50.0%經常與醫(yī)生保持聯(lián)系,22.2%偶爾與醫(yī)生保持聯(lián)系,5.6%幾乎沒有與醫(yī)生保持聯(lián)系。
46例調查對象患病種數(shù)2~6種。通過排序后計算累計百分率發(fā)現(xiàn),累積百分率介于[0%,72%]的病種數(shù)為3~6個(圖1)。
圖1 調查對象患病種數(shù)帕累托圖
2.2干部健康保健狀況認知
本研究調查對象中,睡眠良好21例(45.7%),睡眠欠佳18例(39.1%),睡眠不好需要藥物助眠7例(15.2%);患者對其目前所患疾病控制目標及意義知曉37例(80.4%),欠清楚9例(19.6%)。在職干部與離退休干部睡眠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疾病的認知情況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在職與離退休干部睡眠、疾病認知情況比較(n)
2.3患病病種順位
患病率依次為:高血壓50.0%,糖尿病34.8%,冠心病21.7%,動脈粥樣硬化癥28.3%,肺氣腫13.0%,腦缺血、腦梗塞8.7%(圖2)。
圖2 調查對象患病前6位的疾病種類
2.4干部對預警巡診的需求情況
所有調查對象均愿意每年2次10~20 min與巡診專家交流,67.4%希望專家上門, 32.6%希望自己選擇巡診專家。交流地點方面,23.9%希望將交流場所設在辦公室,39.1%希望設在醫(yī)院,19.6%希望在家,8.7%希望在其他地方,8.7%對交流地點沒有要求。交流時間調查結果分析顯示, 93.5%希望固定時間或提前預約,6.5%沒有要求。在職干部與離退休干部對巡診地點、巡診時間的要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獲取醫(yī)學知識的方式,76.1%選擇手機短信,82.6%選擇發(fā)放宣傳單頁。在職干部與離退休干部接受醫(yī)學知識的方式(表4)。
表3 在職與離退休干部對巡診地點、巡診時間要求比較(n)
表4 在職與離退休干部接受醫(yī)學知識的方式傾向比較(n)
3.1干部保健對象慢性病發(fā)病率高,對疾病認知相對不足
本研究顯示,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是干部人群患病率較高的疾病,這與杜濱等[3]的調查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4]統(tǒng)計結果一致。 國內多數(shù)研究表明,老年人心腦血管病發(fā)病率最高,代謝相關疾病和呼吸系統(tǒng)患病率也位居前列,提示我們在保健工作中,不僅要重視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還應關注代謝相關及呼吸系統(tǒng)疾病,加強疾病篩檢和綜合防治。
在職干部大多處于重要的領導崗位,肩負重大責任并面臨重大壓力,其健康狀況與國家事業(yè)順利發(fā)展息息相關。當前,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但健康生活方式未同步形成,亞健康人群逐年增加,在職干部承擔的社會責任和壓力更大,亞健康狀態(tài)的比例更高,各種生活方式病蔓延,慢性病發(fā)病率逐年上升。這些數(shù)據(jù)明顯高于國內相關研究數(shù)據(jù),分析其原因在于保健工作細致、診斷全面,各種病變(如脂肪肝等)能被及時發(fā)現(xiàn)、完整記錄,導致了診斷數(shù)量增多,提高了患病率;同時隨著保健對象年齡增高,各項機能逐漸減退,患病率本身也隨之提高。但追蹤分析發(fā)現(xiàn),病種數(shù)多少與總體生理健康并無直接關系,病種數(shù)多并直接與健康狀況呈正相關,如同時罹患高脂血癥、糖耐量異常的患者與單獨罹患患心絞痛的患者比,后者生存質量更差。同時,大多數(shù)老干部已步入高齡期和高發(fā)病期,病種多、病情復雜,渴望長壽而又長期患病,對醫(yī)療保健的依賴性增強; 空巢喪偶,空虛焦慮,對心理護理的需求增加。調查結果還顯示,保健對象睡眠整體狀況差,在職干部與離退休老干部睡眠狀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與在職干部工作壓力大、離退休干部長期罹患慢性病導致的焦慮和抑郁影響了睡眠有關[5]。
調查結果還顯示,接受本研究調查的干部保健對象僅50.0%與醫(yī)生保持聯(lián)系,19.6%對其目前所患疾病控制目標及意義欠清楚。在職干部與離退休干部對疾病的認知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離退休干部相比,在職干部對疾病控制的目的和意義掌握情況較差。這可能是因為干部保健對象罹患疾病多為慢性病,隨著患病年限增加,老干部對自身所患疾病及其相關知識掌握更全面,對自身疾病控制的目的和意義掌握更好,而在職干部由于工作繁忙,忽略了自身健康狀況。這提示我們應提高干部保健服務水平,變治療為主的醫(yī)療模式為保健為主的醫(yī)療模式,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不斷探索干部保健工作模式,以更好地為干部保健對象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
3.2堅持預防為主,重視巡診制度
巡診是集醫(yī)療和護理為一體的保健工作模式,定期干部巡診制度讓醫(yī)療護理工作處于主動,較全面地掌握了老干部的健康狀況,對干部健康隱患能夠較早發(fā)現(xiàn)并遏止在萌芽狀態(tài),減少重癥和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在加強健康體檢和疾病治療的同時, 巡診更注重對保健對象進行預防保健、自我保健和衛(wèi)生常識宣傳與健康教育[5], 幫助干部增強保健意識, 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早日康復。更重要的是通過巡診,有助于彼此建立良好的信任,促進了醫(yī)患溝通,了解干部醫(yī)療保健的具體需求,獲取翔實工作數(shù)據(jù)[1]。同時,將疾病的隨訪觀察工作融入干部巡診工作,可對干部的預防保健措施和治療方案的實施情況起到督促和動態(tài)追蹤作用[6]。此外,定期家庭巡診能積極開展心理咨詢服務,有針對性地為老干部做心理疏導[3]。本調查結果顯示,所有干部均愿意每年2次10~20 min與巡診專家交流,因此,我們要重視巡診制度,有效落實,從而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目標。
3.3巡診模式個體化,提高巡診效率
由調查結果可見,不同干部人群對巡診地點、巡診時間、獲取醫(yī)學知識的途徑要求不同,因人而異提供個性化的巡診服務模式不僅是目前精準醫(yī)療的大勢所趨,更是提高巡診效率的必要思路。
3.3.1 巡診地點 本研究中,在職干部與離退休干部對巡診地點的要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職干部傾向于將巡診地點設在辦公室,離退休干部傾向于設在醫(yī)院或家。這可能與在職干部工作繁忙、主要生活環(huán)境為辦公室,而離退休老干部時間充裕有關。但應注意,愿意將巡診地點設在家里的調查對象僅4人,表明調查對象對醫(yī)院環(huán)境有更多信任和依賴。不過從具體情況分析,老干部的主要生活場所為家庭,家庭巡診能在相對自然的環(huán)境下觀察病情,同時也可以得到家人或照護者對病情的進一步補充,從而更全面地對老干部的安全用藥、心理護理、健康生活方式進行宣教。因此,我們應大力宣傳家庭巡診的優(yōu)點,爭取在離休巡診群體中更好地推廣家庭巡診。
3.3.2 巡診時間 調查顯示,在職干部和離退休干部對巡診時間的要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職干部希望將巡診時間安排在下班時間,老干部希望將巡診時間安排在工作時間。這可能與工作時間在職干部業(yè)務繁重而離退休干部休息時間相對較多有關。在對巡診的具體時間安排上,93.5%調查對象傾向于固定時間或以自己時間為準且提前預約。這反映了絕大部分調查對象對自身疾病的管理具備預防和治療的主觀意識,難點在于工作時間占總支配時間的絕大部分,難以擠出整塊時間進行系統(tǒng)、規(guī)范的疾病控制和健康管理,提示我們在提供醫(yī)療服務時應注重服務的靈活性和可用性,具體可細化為制定個性化的服務時間表和診療宣傳、項目和服務等:如提前預約和相對固定時間進行巡診,這樣不會擾亂干部的正常工作或生活,能夠提高巡診對象的配合度,也有助于醫(yī)護人員合理安排,提高保健工作效率。因此,保健工作人員應充分尊重保健對象的意愿,提前與保健對象或其照護人員預約協(xié)商巡診時間。
3.3.3 獲取醫(yī)學知識的方式 本研究顯示,在接受醫(yī)學知識方式上,76.1%調查對象希望通過手機短信,在職干部和離退休干部對手機短信接受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宣傳單頁的接受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離退休調查對象均喜歡宣傳單頁的方式,反映了年齡對接受網絡新鮮事物的影響。但同時,隨著干部隊伍整體素質高,部分老干部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強,熟悉通訊工具的使用,對手機短信方式的接受程度高。針對這部分保健對象以及工作繁忙、時間緊迫的高學歷在職干部,我們應采取快捷高效的服務模式,如手機短信、電話、網絡平臺的方式[6]。而年長的離退休干部多有閱讀報紙和書籍的習慣,宜采用宣傳單頁等紙質資料的方式。
綜上所述,干部保健對象巡診模式的改進可補充、升華現(xiàn)有健康評估內容,促進提高干部保健工作的全面性、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為真正實現(xiàn)保健管理向健康管理模式轉變奠定基礎。將傳統(tǒng)方式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方式結合起來的人文醫(yī)療服務是系統(tǒng)分析法在意見和價值領域內的一種有益延伸,為更合理地制定健康決策方案開闊了思路。但實踐中要更加高效靈活掌握預警巡診方式,還須提高服務人員素質,著力發(fā)展老年醫(yī)學教育;強化管理,有效組建多學科協(xié)作團隊,真正做到個性化巡診和群體預警結合,用最短時間獲取服務對象最有價值的醫(yī)學信息。
[1]何少峰, 高燕, 許劍虹. 國內干部保健巡診工作研究進展[J].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7, 33(13): 8-9,11.
[2]Fillenbaum G G.Multidimensional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older adults (OARS manual)[M].US,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5:55-62.
[3]杜濱, 張偉, 張再偉, 等. 干部保健人群慢性疾病患病情況調查[J].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2, 39(10): 2504-2505.
[4]WHO. NCD mortality and morbidity[R/OL].[2014-4-22].http://www.who.int/gho/ncd/mortality_morbidity/en/.
[5]DeJean D, Giacomini M, Vanstone M,etal. Patient experience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with chronic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qualitative meta-synthesis[J]. Ont Health Technol Assess Ser, 2013, 13(16): 1-33.
[6]李惠, 張鮑明, 王玉梅. 微信平臺在干休所老干部預防保健工作中的應用與體會[J]. 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 2017, 35(4): 415-416.
AStudyontheCadres'DemandforHealthWarningInspection
RaoLi,ChenShu△,XuZejun,WuHaiyan.
Cadres’MedicalDepartment,SichuanAcademyofMedicalSciences&SichuanProvincialPeople’sHospital,Chengdu610072,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adres' demand for health warning inspection and explore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ode of health warning inspection.MethodsThe self-made scale was used to conduct the questionnaire anonymously from January of 2013 to November of 2013 among the 46 cadres appointed by Sichuan Cadre Health Committee.ResultsThe in-service cadres and the retired cadre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mand for the inspection time, site and content of pamphlets (P<0.05), while all of them could accept the ways of presenting the medical knowledge by text messages.ConclusionThe individualized inspection mode should be offered according to the cadres' demands for the health warning and the comprehensive health information of cadres should be collected and recorded according to their demand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adres' health records and the inspection efficiency.
Cadre; Health care; Warning inspection; Demand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705.R.20171009.1608.014.html
10.3969/j.issn.1674-2257.2017.05.024
R195
A
△
陳樹,E-mail:chenshu_9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