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艷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睂W生只有對 知識感興趣,才會愛學、樂學。因此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地理興趣,鼓勵他們熱愛它,主動學習它,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高中學生學習地理的困惑
1、高一開始學自然地理特別是第一單元,要求學生具備相應的數學和物理知識,以及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而很多相應的知識現在學生還沒學到,不符合認知規(guī)律。
2、由于初高中地理課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現嚴重脫節(jié),由于初中地理教學,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低,教材內容相對簡單,而高中地理在難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這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無疑一下難于適應,給我們教學帶來更大的難度。
3、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任何一門學科都有自身的特點。而地理則具有明顯的綜合性、空間性、實踐性、文理知識交叉性等特點,學地理并不能只靠畫一畫、背一背就能完成。正是因為許多學生不了解地理學科的特點,而形成了地理學習過程中常常重記憶、輕理解,重突擊、輕平時,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只會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這樣就造成學生認為地理難懂,地理作業(yè)難做,甚至有時無從入手的心理問題。
4、學生感覺地理難學,成績無法提高,與學習地理所必需的學習動機、興趣和內心需要是分不開的。地理學習動機是推動地理學習的直接動力。學生進入高中后,往往在各種因素的引導下,自覺或不自覺地產生地理是一門副課的錯誤想法,甚至大部分學生剛入高中,便在潛意識中產生了地理與我無關,不需多“浪費”時間,充其量只要應付會考即可的想法。這樣自然無法產生學習地理的積極動機,當然覺得地理是不好學的。
5、教學方法不當,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自主探究,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地位。教師還采用的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方式,整個課堂很少向學生提問與互動,甚至忽視學生的疑問,幾乎全是教師一個人在講。
6、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有的學生基礎差,理解能力較差,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也較差。很多地理教師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采取以統(tǒng)一的進度、統(tǒng)一的要求、統(tǒng)一的評價方式來對待所有學生,這種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對于本身就覺得學習地理吃力的學生來說非常不利。
地理是一門具有應用性和趣味性的學科,在學習中學生存在困難,這有來自各方的因素,教學中我不斷地探索、研究,并在實踐中找到新的方法,下面我談談提高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的途徑。
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1、課堂教學是地理教學最主要的組織形式,大多數的教學活動都是在課堂上進行的。因此課堂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為此,我們必須緊扣地理學科的特點,優(yōu)化地理課堂教學,尤其要重視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如,教學目標的確立,要使學生掌握與其生活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教學方法要滿足學生的參與欲、競爭感和成就感,通過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的興趣。
多運用現代化多媒體課教學手段
2、地理課不同于其他課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它的景觀圖片和地圖特別多,大多數地理知識就蘊含在地圖當中。只有運用多媒體教學才能生動直觀地將這些圖展現給學生。雖然課本中也有相關圖片,學校還配備相關的掛圖,但這些圖都是靜態(tài)的,現在的學生接觸電視、網絡、聲像制品等方面的東西很多,對這些靜態(tài)的圖片根本不感興趣。只有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將動畫、聲音等因素結合起來的多媒體圖片展示,才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3、盡量以學生周邊的地理事物作為教學實例 ,學生對遠離他們生活環(huán)境的知識感到陌生,但對發(fā)生在他們身邊的事和存在于他們身邊的事物感到特別親切,因此在上課時盡可能以學生身邊發(fā)生的事例和學生周邊的地理事物作為例子,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比如當講到亞熱帶季風氣候這個內容時,我讓學生體會當地夏季氣溫和降水有什么特點,冬季氣溫和降水有什么特點。通過學生的親身體會,使學生更能深刻理解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氣候特點。以身邊的地理事物作為教學事例,不僅讓學生能深刻理解當堂所學的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認識到了地理能解答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地理之謎,地理知識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從而使學生更喜歡學地教師要通過讀書看報、瀏覽互聯網等方式,多關心時事,多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血液 。
4、挖掘資源用實踐活動來增強地理科學的魅力。地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很多地理知識在現實生活中都有所體現,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探究并認識地理規(guī)律。教師可以讓學生憑借自己的感受描述一下,在一年當中當地晝夜長短有什么變化,然后再提出“在同一時刻不同緯度地區(qū)的晝夜長短是否一致”從而引導學生去探究晝夜長短的變化的相關問題。
5、現代的學生好奇心特別強,喜歡學習新鮮的知識和探究未知的事物,對寫在課本上的陳舊知識越來越不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上課時,結合課本內容多舉新鮮實例,廣泛聯系新聞時事。
6、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廢除一言堂,精講多練,避免學生的學習厭倦感 ,教師必須從根本上轉變教學觀念,教師要敢于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相信學生的探究能力,放心引導學生去學習和探究。學生通過教師引導、自主學習和探究、課堂練習,角色在不斷轉換,思維活動方式也在不斷變換,從而避免了因思維活動單一產生的厭倦感。只有避免了厭倦感,學生才不會失去學習地理的興趣。
7、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地理學科具有明顯的綜合性、空間性、實踐性、推理性、文理知識的交叉性的特點。因此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學科能力,這種能力主要包括知識點的記憶能
力,綜合分析能力,知識遷移與運用能力等
8、組織興趣小組,如天文觀察、環(huán)境監(jiān)測、鄉(xiāng)土調查、地理攝影等。
地理學科應該是一門能夠吸引學生去探索和思考的應用性和趣味性強的學科。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學習地理的困難固然有來自各方的因素,但我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地理教學規(guī)律,研究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學生在學習地理中存在的困難是可以減少甚至消除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