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今
我的生活,不是花開遍地的,可是,有了心中這一道彩虹,我的人生,便有了快樂這一層底色。
生活,當然不是時時花好月圓的,當遇到窮山惡水時,父親一定會篤定地說:“不打緊,總會有辦法的?!本退愦踹\糾纏不清,烏云長罩頭頂,父親也會豁達地說:“沒關(guān)系,總會過去的?!?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11/03/zsch201710zsch20171003-1-l.JPG" style=""/>
“總有辦法的、總會過去的”——信奉“雙總哲學”的父親,是永不服輸?shù)纳顟?zhàn)士。而這“雙總哲學”,就建立在他的決心與信心上。
這種“晴朗無雨”的心態(tài),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那出生入死的抗日生涯中,始終不為張牙舞爪的強敵所擊倒。我問父親,曾經(jīng)是否為自己的性命擔憂過,父親堅定地表示:“一切的付出,都是為了捍衛(wèi)腳下的那片土地,死不足懼的勇氣,就源于全面潰敗敵人的決心和信心?!彼f,“決心”就是一把利劍,而“信心”呢,則是一面旗幟。決心是暗藏于內(nèi),而信心是形諸于外的。有了殺敵的決心和退敵的信心,縱然處處都是死亡的陷阱,卻也無所畏懼。
戰(zhàn)爭結(jié)束后,父親在工作的道路上屢屢跌倒,家有嗷嗷待哺的黃口小兒,卻無隔宿之糧,原該沮喪,原該抑郁,可是,父親從未長吁短嘆地顯示出一籌莫展的窘態(tài);反之,他總是保持著“黑暗總會過去”的樂觀心態(tài),他持續(xù)嘗試,繼續(xù)努力。他堅信,只要有一雙勤于耕耘而永不懈怠的手,遲早一定會聞到田畝里飽滿的稻香。
不屈不撓的他,終于披荊斬棘地尋到了生活的桃源。
母親呢,有著鋼鐵般的堅強和喜雨般的樂觀。她聰慧而漂亮,但日本人的鐵蹄剝奪了她求學的機會;她生于衣食無憂的富戶,婚后卻陷入無米可炊的窮困里。原該以淚洗面 ,可她偏不這樣。山窮水盡嗎?愁什么呀,再堅持多走幾步,前面不就有個花紅柳綠的大好村莊嗎?在母親的字典里,是沒有“恐懼”這個詞的。在33歲之齡,帶著4個稚齡兒女,隨著一無所有的丈夫離鄉(xiāng)背井,投入全然陌生的生活里。我問她:“當時,您害怕嗎?”母親淡定地說:“怕什么呢,船到橋頭自然直啊!”有許多次,當生活的小舟在驚濤駭浪里掙扎時,母親的“雙不心態(tài)”(不愁不懼)總化成驚人的勇氣和巨大的韌勁,幫助她順利地跨過了生命的許多坎兒。
“雙總哲學”和“雙不心態(tài)”,是父親和母親遺留給我最為可貴的精神資產(chǎn)。在成長過程里,它們不斷地在我體內(nèi)發(fā)酵,逐漸地化成了一道非常亮麗的彩虹。它長在心上——驕陽當空時,它在;風雨交加時,它在;閃電打雷時,它依然在。
我的生活,不是花開遍地的,可是,有了心中這一道彩虹,我的人生,便有了快樂這一層底色。在繁盛的春季里,我會著眼于絢爛的花景而不會痛惜春光的短暫;在燃燒的夏季里,我會靜聽清脆的蟬鳴而不會在意炙人的燠熱;在金色的秋季里,我會醉倒于浪漫的楓紅而不會悲嘆落葉的凋零;而當冬季來臨時,縱是滿目蕭瑟,我依然滿心歡喜,因為我知道,漫天飛雪正努力展現(xiàn)一場無懈可擊的美。
我心中這道彩虹,是有生命的,是活的。當我拿起筆桿時,它便通過筆桿汩汩地流進了美麗的方塊字里,使每一顆字粒都斑斕地沾滿了快樂的氣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