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建強
潛堂論書絕句四十首
文_王建強
第一
百帖千碑勞汗涔,魯靈光殿獨堪禁。
分明一筆無功字,惹卻何人說到今。
總論。
第二
中州氣度賴君傳,陣馬爭馳蛟互廛。
力角前王尤可勝,故教東國俱心虔。
王覺斯長卷巨障,右軍不能想見。
第三
出門一笑大江橫,磊落還如瘦筆行。
誰道鋒長師瘞鶴,遠宗柳骨近蘇兄。
山谷書,一者勢取《瘞鶴銘》;二者骨骼仿佛柳誠懸;三者,詩列蘇門,書亦近之。偶見王介甫《楞嚴經(jīng)旨要卷》書跡,骨架錯落,搖曳多態(tài)。亦疑山谷之所自。
第四
舊聞題壁走龍蛇,體雜顏王似未差。
唐后宋前君獨立,洛陽可惜跡今奢。
楊少師傳世諸作,《韭花》承右軍,啟思翁;《夏熱》《盧鴻草堂十志跋》得魯公子法乳;《神仙起居法》縱橫流麗,神明莫測。
第五
書外求奇更出奇,坡翁才調萬人隨。
文章百代恒煊赫,退筆如山未必宜。
東坡才調,天賦異稟,千年一人而已。
第六
風雅誰復到山陰,異代自羞有二心。
流便精研一脈下,若非文董恐應沈。
趙吳興集典雅之大成,衡山、思翁繼之,此風遂盛。
第七
翻江倒海勢非凡,折戟沉沙力斷巖。
振宕蕭森柔媚盡,可憐千古論喃喃。
張二水書風凌厲不可當。
1.王建強 書應居若自撰十二言聯(lián)187cm×26.5cm×22017
第八
百年風氣獨宗碑,勢極雄渾韻卻虧。
一自云間輕筆落,蘭苕翡翠到鵝池。
近人白蕉,于碑學中突圍。
第九
真逐山陰草逐黃,蕭然灑也兩泱泱。
若教三子相儔匹,一樹梨花壓海棠。
祝京兆草書,睥睨有明一代。王覺斯失于安排,若溯洄元季,鮮于困學亦不及也。
第十
老猨飲水撼枯藤,游寫六經(jīng)五岳崩。
翰墨伏波諸事掩,東洲詩畫見崚嶒。
何道州行書,如諸天花雨。
第十一
縱橫不復見王風,又向雜花瀉郁蔥。
曲蘗半生珠玉吐,滿天星斗撞瓏璁。
青藤畫如書,書如畫,莊生幻蝶也。人知其“猛虎”之氣,而不識其“薔薇”之態(tài)。故袁中郎所謂“蒼勁中姿媚躍出”,真識者語。
第十二
獨恨無人說紹彭,紛紛變法竟除名。
古風簸卻當時弊,相較元章是弟兄。
薛紹彭獨守晉人風貌于北宋,元章亦不如。
第十三
趙法元季一代驕,追摹晉格到云霄。
牢籠名士皆親炙,難得云林似六朝。
趙吳興主盟元季書風,類之者十之八九,明者如鮮于困學、鄧文原、饒介、張雨,晦者如楊鐵崖。云林款識,楷法六朝,跳脫吳興牢籠,一時風雅。
第十四
數(shù)百年來無此君,心澄真越嶺頭云。
高低論到書深處,大德修身壓亂紜。
言弘一上人。
2.王建強 顧亭林別友詩31.5cm×55cm2017
第十五
體見清神態(tài)見腴,豫章論似美人軀。
當同景度成雙璧,應恨歐顏不見吾。
李西臺師歐而能豐腴,一人而已。
第十六
探花高薦董華亭,迥別平原瘦鶴形。
可惜陰柔無骨氣,怯如清案一梅瓶。
董思翁書,如仙人騎鶴。
第十七
萍翁制篆任橫行,更負丹青壓北平。
寄語世間涂抹手,同臻佳境兩相生。
涂抹寫意,非有翰墨手段不能為。白石老人即如此,子孫不察,遂成絕響。
第十八
竹畫梅居潦倒名,一時盛懋百年卿。
聿如老干滄江水,黃檗宗風似此萌。
言梅花道人草書。
第十九
敦貧卻得小紅綃,麗句清詞壓海潮。
才蓋諸能尤細楷,誰知精謹過前朝。
姜白石小楷,端麗至極。
第二十
頒詔狂名天下知,吳中自此士多奇。
世訛顛怪詎知法,肚痛真堪步步規(guī)。
啟元白以“北闕臨丹水”之“丹”字,斷《古詩四帖》乃宋人作,不無道理。長史風規(guī),肚痛可見。
第二十一
冷傲孤荒復淡幽,空靈盡學是書囚。
個山究道屐痕似,王董歐黃轉益求。
八大早年法小歐、思翁俱肖,晚歲變法,風格卓立。
第二十二
既開風氣更為師,秦漢宗規(guī)遞轉移。
一百年中兼四美,大聾后起雅風虧。
悲盦詩書畫印四美兼具,只安吉能匹儔之,而悲盦典雅,安吉虧于此。
第二十三
右軍筆法自堂堂,千古紛拈一瓣香。
可惜鳳毛惟伯遠,都將勾拓作真量。
王氏一門札跡,伯遠生氣遠出。
第二十四
銀鉤四體各稍刪,未見諸公一律攀。
若論縱橫跌宕處,何曾修水遜眉山。
3.王建強 楊億述懷詩節(jié)錄180cm×25cm2017
書家風貌,各有所重、所長,非云泥之別者,高下難斷。
第二十五
崔顥題詩在上頭,猶留李白鳳凰游。
一篇千字如琦瑋,惹得芳菲次第流。
同題詩文,數(shù)代不靡。右軍后,《蘭亭》長盛;智永后,《千文》流行;坡翁后,《赤壁》興起。
第二十六
瘦肥有態(tài)各芬芳,此是東坡自保佯。
識得風馳電掣處,無人細勁抵僧狂。
書風之瘦腴,歷代皆有相抵者,唐之褚顏、旭素,宋之蘇黃,明之吳沈、文祝,然亦相映百千年。唯腴厚易成,細勁難得。僧素自敘帖如流瀑,細勁之神,恒耀古今。
第二十七
高步初清屬傅王,罡風一振撼文場。
要兼直節(jié)棲應擇,畢竟真山是鳳凰。
傅青主節(jié)氣高亮,發(fā)之于書,浩然瀏亮,雖王覺斯,亦下此一等。
第二十八
百年誰論柳河東,書似江南湖上風。
最別群芳姿媚出,桃花得氣美人中。
言柳如是。
第二十九
忠臣烈士一顏公,萬古書家至此終。
后主婦詞非足論,更兼變法異王風。
魯公人書合一,楷范也。
第三十
生子當如王獻之,訛傳奪筆事偏癡。
致兼庭訓承時變,向讓學人苦斷髭。
書家之留史,天地人三要素,均不可缺。
第三十一
老蒼若恨衡山少,苦澀偏嫌京兆多。
識遍停云風月盡,晚年低首黃維摩。
若言衡山頏頡枝山,則晚年作山谷體可當。
第三十二
縱將隸法溯千秋,博大非淪兩漢囚。
造極誰將平正解,子孫可笑盤珠求。
伊汀州隸法博而約,洗練至極。其后人伊念曾、伊立勛學之而式微,品之如嚼蠟,生趣全無,伊立勛尤甚。
第三十三
接踵吾家流韻多,輪回千古類陀螺。
浪傳新意如翻掌,舊法而今費琢磨。
帖學流美千年,或有言新意者,皆不出王氏牢籠。王氏典范立,則千年書史如輪回耳。
第三十四
隔代知音次第奇,元章格盛似春蕤。
徐王祝傅皆新意,云壑家奴描臉皮。
米元章后,得其意者眾。
第三十五
南明烈士道清崇,未許平勻鐵骨風。
解釋高標無語匯,書生本色是英雄。
言黃道周。
第三十六
當時自覺隸風行,格調已然唐遜清。
論到宗師誰屬是,石謙堪謂百家兄。
劉漢以后,隸書盛行唐、清二朝,清又勝于唐。
第三十七
無佛稱尊總互推,蘇黃趙鮮祝文隨。
西窗夜雨相惆悵,座上無人堪作師。
歷朝書家,相謙互推,非一味相輕也。
第三十八
說韻何曾貶宋唐,各標矩度讓人量。
祭文寒食流風在,追溯蘭亭作雁行。
時風流轉,不能強同。
第三十九
吳趙諸能技略齊,尋頭卻覺異端倪。
鼓文詭譎無人會,到得俊卿始辟蹊。
碑磚匯于悲盦,石鼓發(fā)乎安吉,源頭有別,而天壤諸物助于筆端,則一也。
第四十
罷筆東南暑氣高,千言看后似燎毛。
桐蔭銷夏無人會,十五年間化絮叨。
結語,敝帚自珍。
4.王建強 文徵明詩180cm×60cm2017
5.王建強 林紓文72.5cm×55cm2017
王建強 Wang Jianqiang 1984年生于福建惠安,號潛堂。擅書畫、詩文,著有舊體詩集《潛堂詩稿初集》。現(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泉州市青年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作品曾獲第四屆全國扇面書法藝術展最高獎、第六屆中國(臨沂)書法節(jié)教師展最高獎、首屆 “八閩丹青獎”福建書法雙年展金獎、福建省首屆書壇新人新作展一等獎、第五屆福建藝術節(jié)書法類一等獎,入選全國第三屆草書作品展、第二屆“趙孟?獎”全國書法作品展、全國首屆書法小品展、全國首屆“陶淵明獎”書法作品展、首屆“張芝獎”全國書法大展、首屆“西狹頌”全國書法大展等。
約稿、責編:金前文、史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