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余浩慶
正畸支抗控制用支抗釘與口跟外弓口腔衛(wèi)生情況對比分析
●張濤1余浩慶2
目的:分析支抗釘與口外弓在口腔正畸支抗控制中對口腔衛(wèi)生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口腔科收治的需行強支抗控制口腔正畸患者正畸治療患者40例,按支抗控制的方式不同隨機分為支抗釘組( A組) 和口外弓組(B組)。分別于支抗裝置裝入后第2個月測量記錄兩組患者的牙菌斑指數(shù)(PLI)并進行比較。結(jié)果:兩組的13、23牙面PLI無統(tǒng)計學差異 (P>0.05) ; 而A組 16、26 的PLI均小于B組, (P<0.05)。結(jié)論:支抗釘在正畸治療口腔衛(wèi)生控制方面顯著優(yōu)于傳統(tǒng)的口外弓裝置,值得在正畸治療中推廣應用。
支抗釘;口外弓;牙菌斑
在固定矯治過程中,由于矯治器的存在,患者對口腔衛(wèi)生清潔難度加大,唾液對牙面的沖刷效率變低,口腔的自潔作用變差,引起口腔菌群改變。常易導致齲病及牙齦炎,嚴重者甚至會進展為牙周炎,牙髓病等。在固定矯正中,強支抗需要額外的裝置,口外弓和支抗釘是常用裝置。本研究對我院口腔科40例使用口外弓和支抗釘患者唇頰面牙菌斑情況進行比較,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定參考。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5年10月~2017年1月于我院口腔科收治的需行強支抗控制口腔正畸患者正畸治療患者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齡12-38歲,均為上頜后牙強支抗,按支抗控制的方式不同隨機分為支抗釘組(A組)和口外弓組(B組),每組20例。分別于支抗裝置裝入后第2個月測量兩組患者的牙菌斑并進行比較。納入標準∶(1)知情同意本實驗;(2)能自覺自主保持口腔衛(wèi)生;(3)無牙齦、牙周、黏膜及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且無活動性齲。
1.2 研究方法
分別于支抗裝置裝入后第2個月測量兩組患者的牙菌斑。選擇患者13、16、23、26牙作為檢測的指標牙位,記錄指標牙位唇頰面近中、中、遠中1/3牙面牙菌斑情況,取平均值作為該牙位牙菌斑指數(shù)(PLI)。每次由同一名醫(yī)生按照統(tǒng)一標準檢測并嚴格控制試劑計量和實驗時間,記錄數(shù)據(jù)。檢測標準為∶ 0∶牙面無菌斑;1∶牙頸部齦緣處有散在的點狀菌斑;2∶牙頸部菌斑寬度不超過1mm;3∶牙頸部菌斑覆蓋面積超過1 mm,但在牙面1/3以下;4∶菌斑覆蓋面積在牙面1/3~2/3之間;5∶菌斑覆蓋面積>牙面2/3。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對兩組患者同一牙位牙面 PLI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的13、23牙面PLI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而A組 16、26 的PLI 均小于B組(P<0.05,表1)。
表1 兩組13、16、23、26牙位唇頰面PLI比較(x±s)
固定矯治是錯頜畸形治療的有效方法,通過在口腔內(nèi)裝入矯正裝置達到有效的移動牙齒而實現(xiàn)治療目的,但固定矯治器戴入口內(nèi)將會改變口腔內(nèi)環(huán)境,尤其是牙菌斑的滯留。將有可能造成釉質(zhì)脫礦和牙周組織健康損害。研究表明,在沒有任何預防措施的情況下,正畸患者牙釉質(zhì)脫礦的患病率高達50%~60%。在青少年患者中,有近一半的患者出現(xiàn)牙齦炎癥[1-2]。van Gastel等[3]發(fā)現(xiàn)在矯治器移除后,患者的齦下和齦上菌斑都較戴矯治器時減少。
在正畸治療過程中,常常為了達到治療目的,需要用到托槽以外額外輔助裝置,上頜后牙強支抗控制中的口外弓和支抗釘就是常用到的裝置。本實驗對比使用在臨床中常用到口外弓和支抗釘患者牙菌斑情況后發(fā)現(xiàn),13、23 兩牙位的PLI無統(tǒng)計學差異。這可能是由于其位于口腔前部,受口外弓和支抗釘?shù)挠绊戄^小的緣故,無明顯差異。本實驗發(fā)現(xiàn)A組 16、26 的 PLI 均小于 B 組( P<0.05),說明支抗釘組的后牙衛(wèi)生狀況相對較好,牙菌斑形成不明顯??赡艿脑蚴恰?傳統(tǒng)口外弓支抗控制需要上頜第一磨牙佩戴帶環(huán),常聯(lián)合使用Nance 弓、橫腭杠等增加了口內(nèi)裝置,不利于刷牙時對牙面的清潔,同時由于口外弓和附件粗大,降低了患者舒適度,并有可能引起潰瘍,為避免不適或疼痛,患者會降低刷牙的認真程度,從而降低了口腔衛(wèi)生的清潔。而與口外弓不同,支抗釘植入于上頜56或67之間膜齦聯(lián)合的地方,遠離牙面,并且體積小、舒適度高,利于口腔自潔作用,并有效提高患者對口腔衛(wèi)生的控制。
綜上可知,正畸治療支抗控制中,支抗釘?shù)膽迷诳谇恍l(wèi)生情況方面顯著優(yōu)于傳統(tǒng)的口外弓,值得在正畸治療中推廣應用。
(作者單位:1廣東省東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2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qū)玉湖鎮(zhèn)衛(wèi)生院)
[1]傅民魁.口腔正畸學[M].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
[2]胡煒,傅民魁.正畸治療中的口腔健康教育和衛(wèi)生保健[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06,41(5):313-315.
[3]van Gastel J, Quirynen M, Teughels W, et al. Longitudi-nal changes in microbiology and clinical periodontal pa-rameters after removal of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s[J].Eur J Orthod,2011,33(1):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