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明
限制性液體復蘇對多發(fā)傷合并失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制患者的動脈血氣影響
●李曉明
目的:探討限制性液體復蘇對多發(fā)傷合并失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制患者動脈血氣分析影響。方法:選擇多發(fā)傷合并失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制的患者84例,隨機分為限制性液體復蘇組(A組)與常規(guī)液體復蘇組(B組)各42例,兩組均在接診第一時間立刻監(jiān)測心率、血壓、脈搏氧,評估傷情,吸氧,固定骨折肢體、止開放性出血、止痛及開放靜脈通道等基礎(chǔ)搶救措施。A組在基礎(chǔ)搶救的同時行限制性液體復蘇,以維持收縮壓在70~90mmHg、平均動脈壓在50~60mmHg。B組在基礎(chǔ)搶救的同時行常規(guī)液體復蘇,維持血壓120/80mmHg。兩組在液體復蘇的同時并分時(30min、60min、90min、120min)檢測動脈血氣分析。結(jié)果:A組動脈血氣分析在液體復蘇中的30min、60min、90min、120min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液體復蘇120min時,比較兩組的總輸液量、失血量、輸血量、肝腎功能,A組明顯低于B組(P<0.05)。結(jié)論:限制性液體復蘇在多發(fā)傷合并失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制的液體復蘇期間,能夠改善患者的動脈血氣,并能夠提高患者的救治率及減少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休克;限制性液體復蘇;血氣分析;平均動脈壓
多發(fā)傷合并失血性休克在出血控制后,主要救治是及時、迅速恢復機體有效血容量[1]。而對于出血未控制的多發(fā)傷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大量的臨床試驗及臨床實踐證明[2]限制性液體復蘇是治療的首選。
選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急診科多發(fā)傷合并失血性休克經(jīng)液體復蘇成功的患者84例,按搶救先后次序分為A組與B組(各42例),均符合多發(fā)傷的診斷標準,致傷原因:車禍致傷38例,打架斗毆致傷16例,礦傷15例,其他傷15例。創(chuàng)傷指數(shù)(TS)均≥10,根據(jù)不同液體復蘇方法分為限制性液體復蘇組 (A組)42例和常規(guī)液體復蘇組(B組)42例,A組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齡16~45(32.6±14.5)歲;ISS評分(31.0±10.7)分;休克指數(shù)2.2±0.6;開始復蘇時間(21.0±10.5)min;開始手術(shù)時間(102.4±18.3)min。B組男31例,女11例;年齡17~44(31.6±14.6)歲;ISS評分(31.8±10.3)分;休克指數(shù)2.1±0.7;開始復蘇時間(22.0±9.6)min;開始手術(shù)時間(103.6±17.9)min。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84例患者均立即監(jiān)測心率、血壓、脈搏氧,評估傷情,吸氧,固定骨折肢體、止開放性出血、止痛及開放靜脈通道等基礎(chǔ)搶救措施。給予抽血化驗血常規(guī)、輸血相關(guān)項、動脈血氣、心肌酶譜、血清乳酸、胃腸粘膜pH、值肝腎功及輔助CT檢查等。所有患者均先給予7.5%高滲鹽液+6%右旋糖酐250ml,10-15min內(nèi)緩慢輸入,如需要,再給重復給250ml,總量不超過500ml;給予濃縮紅細胞與冰凍血漿(比例為:1比1或1比2);對于需要持續(xù)復蘇的重病人,立即啟動“大量輸血方案”,即按血漿、PRBC、血小板各6個單位和10個單位冷沉淀配血;更嚴重的病人,給予溫暖的全血作為復蘇液。
(1)兩組患者來診時及液體復蘇30min、60min、90min、120min動脈血氣分析。(2)兩組液體復蘇后120min的總輸液量、失血量、輸血量、肝腎功能。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3.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應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3結(jié)果顯示,來診時兩組動脈血氣無明顯差異(P>0.05);液體復蘇30min、60min、90min、120min后,兩組動脈血氣比較,發(fā)現(xiàn)A組明顯優(yōu)于B組(P<0.05)。
見表3,兩組液體復蘇120min后,兩組總輸液量、失血量、輸血量、肝腎功能以比較,A組明顯低于B組(P<0.05)。
表1 兩組來診時與液體復蘇30min、60min、90min、120min后氧分壓比較 (±s)
表1 兩組來診時與液體復蘇30min、60min、90min、120min后氧分壓比較 (±s)
注 :與 B 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shù)(例)氧分壓(mmHg)來診時 液體復蘇30min液體復蘇60min液體復蘇90min液體復蘇120min A組 42 96.80±1.76 95.00±8.35* 93.00±5.68* 90.10±5.36* 88.25±5.69*B 組 42 96.60±1.69 86.60±5.98 83.56±7.44 80.69±8.14 73.26±7.25
表2 兩組來診時與液體復蘇30min、60min、90min、120min后二氧化碳分壓比較 (±s)
表2 兩組來診時與液體復蘇30min、60min、90min、120min后二氧化碳分壓比較 (±s)
注 :與 B 組比較 *P<0.05。
組別例數(shù)(例)二氧化碳分壓(mmHg)來診時 液體復蘇30min液體復蘇60min液體復蘇90min液體復蘇120min A組 42 33.4±1.22 26.40±2.41* 25.40±5.10* 25.89±5.38* 26.10±5.01*B組 4234.10±0.65 29.10±4.56 31.30±6.12 34.56±6.53 39.10±7.88
表3 兩組來診時與液體復蘇30min、60min、90min、120min后pH值比較 (±s)
表3 兩組來診時與液體復蘇30min、60min、90min、120min后pH值比較 (±s)
注 :與 B 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shù)(例)pH值來診時 液體復蘇30min液體復蘇60min液體復蘇90min 液體復蘇120min A組 427.41±0.04 7.15±0.68* 7.23±0.10* 7.22±0.15* 7.15±0.05*B組 427.40±0.03 6.93±0.06 6.81±0.07 6.74±0.14 6.34±0.17
多發(fā)傷合并失血性休克后導致機體有效血循環(huán)減少、器官組織灌注匱乏、細胞代謝紊亂和功能受損的病理生理過程。因此,此休克救治的主要方法是及時止血,有效恢復血容量。常規(guī)液體復蘇在第一時間內(nèi)經(jīng)大量補液,充分恢復血管內(nèi)容量,最終導致液體復蘇的失敗。限制性液體復蘇可維持腦、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降低各器官因缺血引起的負損傷,為后期手術(shù)提供基礎(chǔ),減少機體酸中毒,提高紅細胞壓積(HCT),減少總輸液量、失血量、輸血量,降低MODS、ARF、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DIC)的發(fā)生率及病死率。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在A組經(jīng)過限制性液體復蘇后,能夠減緩患者的動脈血氣的惡化,經(jīng)液體復蘇30min、60min、90min、120min后,兩組動脈血氣分析比較,發(fā)現(xiàn)A組明顯優(yōu)異B組(P<0.05);并且,限制性液體復蘇還可降低總輸液量、失血量、輸血量、肝腎功能(P<0.05)。綜上所述,限制性液體復蘇在多發(fā)生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液體復蘇中,可有效抑制動脈血氣的進一步惡化,還可降低總輸液量、失血量、輸血量、肝腎功能,在臨床中應大力推廣。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51醫(yī)院ICU)
[1] Kirkpatrick AW,Ball CG,D'Amours SK,et al.Acute resuscitation of the unstable adult trauma patient:bedside diagnosis and therapy[J].Can J Surg,2008,51(1):57-69.
[2] Wang MT,Mei B,He J,et al.Effect of traumatic preoperative limited fluid resuscitation to the patients with shock [J].JMC PLA,2007,22(4):226-229.
李曉明(1988~),男,本科,??谱o師,研究方向為重癥醫(yī)學科。
(通訊作者:李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