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娟
分析神經外科行鼻咽通氣管治療及護理干預在呼吸道阻塞患者中可行性研究
●陳鳳娟
目的:對神經外科行鼻咽通氣管治療呼吸道阻塞的護理效果進行研究及判定。方法:我院將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8例神經外科合并呼吸道阻塞患者進行分組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9例,2組患者均行鼻咽通氣管的治療,對照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實施傳統(tǒng)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優(yōu)質護理,并觀察2組患者的舒適度評分、睡眠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護理滿意度評分及氣管切開率。結果:觀察組神經外科合并呼吸道阻塞患者的舒適度評分為(92.51±6.26)分、睡眠評分為(7.23±1.21)分、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3.45±6.22)分,SAS評分為(33.51±4.24)分,SDS評分為(32.57±4.55)分,氣管切開率為3.45%,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給予神經外科合并呼吸道阻塞患者在行鼻咽通氣管治療的基礎上優(yōu)質的護理可提高其舒適度及睡眠質量,降低其氣管切開率,以此提高護理滿意度,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鼻咽通氣管;呼吸道阻塞;舒適度
對于神經外科危重患者,保證其呼吸道通暢為疾病治療的關鍵[1]。我院為探討神經外科行鼻咽通氣管治療呼吸道阻塞的護理效果及提高其生活質量,選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8例呼吸道阻塞患者進行研究,具體報道如下∶
(1)病例資料。本研究經過醫(yī)院倫理會批準,在患者本人或家屬知情并允許的情況下,選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8例神經外科合并呼吸道阻塞患者采取信封式分組為對照組與觀察組,2組患者各29例,具體如下∶對照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1例,平均年齡為(49.51±6.42)歲,平均病程為(6.45±1.34)年。觀察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6∶13,平均年齡為(48.57±6.32)歲,平均病程為(6.35±1.36)年。2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2)方法。2組神經外科合并呼吸道阻塞患者均行鼻咽通氣管治療,在此基礎上給予相應的護理,如下∶對照組方法∶采取傳統(tǒng)護理進行干預,包括清潔護理、數據監(jiān)測。觀察組方法∶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患者優(yōu)質護理。①治療時護理。醫(yī)護人員對患者的神志、呼吸及鼻腔內情況進行評估,將鼻咽通氣管的使用目的告知清醒的患者,將吸氧、吸痰裝置,無菌棉簽、石蠟油、手電筒及鼻咽通氣管準備妥當,引導患者取側臥位,將治療巾鋪于患者頷下,保持患者鼻腔內通暢并予以清潔,采用沾有石蠟油的棉簽對患者鼻孔進行潤滑,于患者的鼻咽通氣管外部采用沾有石蠟油的紗布進行潤滑,彎曲鼻咽通氣管,于垂直壁面方向將鼻咽通氣管緩慢插入鼻孔至管的外口緣,用膠帶將其固定于鼻側部,對氧氣接吸氧管進行調節(jié),于鼻咽管5cm至8cm處將吸氧管插入。在治療過程中,醫(yī)護人員協(xié)助患者返回舒適體位,并對患者的插管時間、型號、SPO2及其反應進行記錄。②日常護理。醫(yī)護人員維持通氣管的通暢,并對患者的鼻腔進行定時清潔,保持患者的氣道濕化,避免因鼻粘膜干燥而產生出血現象,避免鼻粘膜壓傷,及時對患者的鼻咽通氣管進行更換,維持吸氧管內通暢。③心理護理。由于患者血脂過高及呼吸道阻塞,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嚴重下降,使得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產生焦慮、抑郁的負面心理,合并疾病的嚴重性,導致患者睡眠質量下降,不利于治療,因此醫(yī)護人員須對患者的焦慮、抑郁的負面心理進行疏導,耐心傾聽患者的表述,告知患者接受科學的治療,可使身體康復,以此使患者配合治療,提高了護理滿意度。
(3)觀察指標。觀察并統(tǒng)計2組神經外科合并呼吸道阻塞患者的舒適度評分、睡眠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護理滿意度評分及氣管切開率。
(4)統(tǒng)計學處理。本研究數據均經過SPSS20.0版進行處理,2組神經外科合并呼吸道阻塞患者的舒適度評分、睡眠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及護理滿意度評分為計量資料(x±s表示,t檢驗),患者的氣管切開率為計數資料(%表示,卡方檢驗)。當P<0.05時,表示2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及相應護理后的各項指標差異明顯,統(tǒng)計學具有科學意義。
(1)觀察組患者經治療及相應護理后各項計量數據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對比2組患者的經護理后的各項計量數據(n,±s ,分)
表1 對比2組患者的經護理后的各項計量數據(n,±s ,分)
?
(2)觀察組患者經治療后及相應護理后的氣管切開率為3.45%,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如下∶
觀察組∶29例患者,1例行氣管切開,其氣管切開率為3.45%。
對照組∶29例患者,8例行氣管切開,其氣管切開率為27.59%。
鼻咽通氣管為新型的臨床一次性醫(yī)療器材,為硅膠制作而成,性柔軟,操作便捷,對患者鼻腔內的刺激性較小,便于醫(yī)護人員在治療過程中進行護理。鼻咽通氣管在置留過程中不會對咽喉三角產生刺激,因此避免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發(fā)生惡心的現象,以此減少了應激反應對患者腦部的刺激,避免患者腦部突發(fā)性損傷。相關研究表明,在行鼻咽管通氣的過程中實施優(yōu)質的護理,可提高患者的舒適度,通過改善其呼吸狀態(tài),避免了患者腦部缺氧的現象發(fā)生,以此改善患者腦循環(huán),促進腦部疾病康復,對治療效果具有重大的意義。我院為探討神經外科行鼻咽通氣管治療呼吸道阻塞的護理效果及提高其生活質量,給予2組行鼻咽通氣管治療的呼吸道阻塞患者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案進行干預,對照組僅在患者接受治療時,對其進行傳統(tǒng)的清潔護理及數據監(jiān)測,因此缺乏細節(jié)化的護理,也并未對患者的焦慮、抑郁的心理進行疏導,故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不佳,舒適度降低,因此影響其睡眠,不利于治療,該護理方案不佳。優(yōu)質護理是在對患者行鼻咽管通氣治療的基礎上所實施的人性化、系統(tǒng)化的護理,不僅如此,醫(yī)護人員還從患者的角度出發(fā),對其抑郁、焦慮的心理進行疏導,以此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了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其細節(jié)護理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改善了患者的呼吸狀態(tài),以此降低患者氣管切開的概率,本文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氣管切開率為3.45%,對照組患者的氣管切開率為27.59%,2組對比具有顯著差異,表明了通過優(yōu)質的護理,可減少患者氣管切開的概率,改善其呼吸情況。。本文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神經外科并呼吸道阻塞患者的舒適度評分為(92.51±6.26)分、睡眠評分為(7.23±1.21)分、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3.45±6.22)分,SAS評分為(33.51±4.24)分,SDS評分為(32.57±4.55)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說明了優(yōu)質護理的效果顯著,亦驗證了上述結論。
綜上所述,給予神經外科并呼吸道阻塞患者在行鼻咽通氣管治療的基礎上優(yōu)質的護理可提高其舒適度及睡眠質量,降低氣管切開率,以此提高護理滿意度,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作者單位:泰興市人民醫(yī)院)
[1]林松霞.1例危重慢性阻塞性肺病人呼吸道的護理探討[J].健康導報:醫(yī)學版,2015,20(12):16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