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露露
放射診斷在頸椎病患者康復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睢露露
目的:對放射診斷在頸椎病患者康復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與研究。方法:將2015年7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頸椎病患者選取為研究對象,隨機將他們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每組均為50例患者,對照組采取一般健康教育干預,研究組除了采取一般健康教育干預外,另外再采取放射診斷康復干預,即在患者康復時期,利用放射診斷技術對患者的康復狀況進行觀察,并為其編制相應的康復治療方案。之后再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平均治療時間以及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結果: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68.00%,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00%,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低于研究組患者,兩者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的平均治療時間及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均明顯長于研究組患者,兩者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頸椎病患者的康復時期應用放射診斷技術來對患者的效果進行觀察,并為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可以有效的緩解甚至消除患者的臨床癥狀,加快患者的恢復速率,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放射診斷;頸椎??;康復
頸椎病是臨床上一種極其常見的流行疾病,其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1]。頸椎病不僅病程長,而且病情發(fā)作非常頻繁,一旦發(fā)作后便會出現嚴重的癥狀,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即使通過治療后可暫時消除患者的疼痛感,可是卻極易復發(fā)。本文將2015年7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頸椎病患者選取為研究對象,對放射診斷在頸椎病患者康復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與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將2015年7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頸椎病患者選取為研究對象,其中有37例為女性患者,有63例為男性患者;最大年齡為76歲,最小年齡為22歲,平均年齡為(41.9±3.3)歲;最長病程為7年,最短病程為5個月,平均病程為(4.2±0.5)年。經過臨床檢查,所有患者均確診為頸椎病患者,且均排除精神障礙和其他疾病癥狀。隨機將他們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每組均為50例患者,兩組患者在病程、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參與調研。
對所有患者均實行常規(guī)對癥治療,之后再對對照組采取一般健康教育干預,研究組除了采取一般健康教育干預外,另外再采取放射診斷康復干預,即在患者康復時期,利用放射診斷技術對患者的實際康復狀況進行實時觀察,主治醫(yī)生通過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可以全面的掌握患者的相關診斷指標及項目等,從而為患者編制具有針對性的康復治療方案[2]。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時長和頸椎僵硬、頸椎麻木以及頸椎疼痛等臨床癥狀的消失時間進行觀測,并以此來作為判斷臨床治療效果的指標。治療效果判斷標準∶(1)無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的頸椎僵硬、頸椎麻木以及頸椎疼痛等臨床癥狀并未發(fā)生明顯改變,頸椎生理功能存在嚴重障礙,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眩暈感,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2)有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的頸椎僵硬、頸椎麻木以及頸椎疼痛等臨床癥狀得到明顯的改善,頸椎生理功能也得到明顯改善,,日常生活中偶爾會出現眩暈感,患者的生活質量并未受到太大的影響;(3)顯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的頸椎僵硬、頸椎麻木以及頸椎疼痛等臨床癥狀均完全消失,頸椎生理功能也恢復到正常生理功能水平,,日常生活中未出現眩暈感,患者的生活質量未受到影響。治療總有效率=有效率+顯效率。
本次研究的臨床數據均應用SPSS17.0軟件處理分析,兩組患者治療總效率對比分析以率(%)形式表示,實施χ2檢驗,兩組患者癥狀消失時間以(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實施t檢驗,當P<0.05時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中有11例表現為顯效,占22.00%,有23例表現為有效,占46.005,有16表現為無效,占32.00%,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68.00%;研究組中有24例表現為顯效,占48.00%,有23例表現為有效,占46.005,有3表現為無效,占6.00%,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00%。由此可見,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低于研究組患者,兩者之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對照組患者的平均治療時間為(9.41±2.53)d,癥狀消失時間為(6.72±1.31)d;研究組患者的平均治療時間為(6.33±1.28)d,癥狀消失時間為(4.02±0.65)d。由此可見,對照組患者的平均治療時間及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均明顯長于研究組患者,兩者之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由于頸部椎間盤發(fā)生繼發(fā)性椎間關節(jié)退行性變,從而造成機體神經、血管以及脊髓等部位出現不同程度的受損,進而便誘發(fā)了頸椎病[3]。頸椎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頭暈、視力障礙、頸部僵硬、頸部麻木以及頸部疼痛等,其是臨床上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4]。頸椎病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脊髓、血管以及神經等,臨床上將頸椎病分為四種類型∶交感神經型、脊髓型、神經根型以及椎動脈型[5]。由于頸椎病不僅病程長,而且發(fā)作頻繁,所以,頸椎病的治療存在著較大的難度,而且極易復發(fā)[6]。因此,在治療頸椎病的過程中,應當針對患者的受損部位以及受損程度等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式[7]。在患者康復時期應當對放射診斷加以充分利用,以便為患者康復治療方案的編制提供可靠的依據,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同時,預防也是臨床治療頸椎病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8]。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引導患者保持舒暢的心理,同時還應當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并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體位,使頭部始終維持后仰姿勢,確保頭部和頸椎處在同一平面之中[9]。另外,應當叮囑患者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勞逸結合,千萬不可勞累過度,還應當進適當地進行頸椎恢復運動。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68.00%,研究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00%,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低于研究組患者,兩者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的平均治療時間及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均明顯長于研究組患者,兩者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在頸椎病患者的康復時期應用放射診斷技術來對患者的效果進行觀察,并為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可以有效的緩解甚至消除患者的臨床癥狀,加快患者的恢復速率,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將放射診斷應用于頸椎病患者的治療中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作者單位:杭州第三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1]張習敏.放射診斷在頸椎病患者康復中的應用分析[J].當代臨床醫(yī)刊,2016,29(1):1891-1892.
[2]顧衛(wèi)國.放射診斷在頸椎病患者康復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6,13(16):37-39.
[3]張文鳳.中老年頸椎病患者臨床放射診斷的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8):51-52.
[4]代濤.食管型頸椎病的臨床放射診斷價值[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5,15(59):102.
[5]洪韜,高勇安,董會卿,等.頸椎伸屈位MRI診斷頸椎病[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2,28(6):646-648.
[6]周智.X線平片CTMRI診斷頸椎病的臨床價值[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6,32(8):1233-1234.
[7]魏從全,陳剛,郝光遠.食管型頸椎病的臨床放射診斷[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4,(2):28-29.
[8]姚偉,殷凡景,陳國平,等.芻議食管型頸椎病的臨床放射診斷[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4,(S2):112-113.
[9]張維清.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裝置在介入放射診斷治療中的應用[J].醫(yī)療裝備,2015,27(5):86-87.
睢露露(1986~),女,初級醫(yī)師,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