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西縣中醫(yī)院,甘肅 隴西 7800;.甘肅省隴西縣第二人民醫(yī)院,甘肅 隴西 7800;.甘肅省隴西縣婦幼保健與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甘肅 隴西 7800;.甘肅省隴西縣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甘肅 隴西 7800
生脈和胃飲聯(lián)合西藥治療冠心病心衰合并胃腸功能障礙30例
張金龍1權(quán)智峰2汪曉蓉1王海燕3楊睿4張卓1黨仲慧1劉亞鵬1
1.甘肅省隴西縣中醫(yī)院,甘肅 隴西 748100;2.甘肅省隴西縣第二人民醫(yī)院,甘肅 隴西 748100;3.甘肅省隴西縣婦幼保健與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甘肅 隴西 748100;4.甘肅省隴西縣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甘肅 隴西 748100
目的觀察生脈和胃飲聯(lián)合西藥治療冠心病心衰合并胃腸功能障礙的療效。方法將60例冠心病心衰合并胃腸功能障礙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抗心衰等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生脈和胃飲治療,兩組均連續(xù)治療4周。評價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療效以及血清NT-ProBNP 水平變化。結(jié)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86.67%,與治療前相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NT-proBNP水平均降低(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NT-proBNP水平降低。結(jié)論生脈和胃飲聯(lián)合西藥治療冠心病心衰合并胃腸功能障礙療效肯定,值得臨床推廣。
生脈和胃飲;冠心??;心衰;胃腸功能障礙;中西醫(yī)結(jié)合
冠心病是目前全球公認的心身疾病,它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行為類型、心理社會因素、焦慮、抑郁等多種因素密切相關。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發(fā)展到終末階段的臨床綜合表現(xiàn),近年來,我國冠心病心衰的比例明顯上升,冠心病逐漸成為引起心衰的主要基礎心臟病[1]。研究發(fā)現(xiàn),心衰發(fā)生后胃腸道系統(tǒng)對于血流動力學的變化敏感性高[2],胃腸道是心衰過程中易損傷的靶器官之一,又是誘發(fā)心衰進展的始動器官[3]。故胃腸道系統(tǒng)在心衰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預后發(fā)揮重要作用。基于此,筆者自擬中藥生脈和胃飲對冠心病心衰合并胃腸功能障礙的患者進行觀察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60例患者均來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甘肅省隴西縣中醫(yī)醫(yī)院中醫(yī)內(nèi)科住院的患者,所有入選病例均符合2007年冠心病診治指南[4]和《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5]以及胃腸功能障礙(GIDF)診斷評分標準[6]。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地高辛(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012067803,規(guī)格:0.25mg)0.125~0.25mg,口服,1次/d;卡托普利(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2986,規(guī)格:12.5mg)12.5~25mg,口服,2次/d; 氫氯噻嗪(常州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1683,規(guī)格:25mg)25 mg,口服,1~2次/d;螺內(nèi)酯(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273,規(guī)格:20mg)10mg,口服,1次/ d。以上各藥均連續(xù)服用4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生脈和胃飲,處方如下:法半夏10g,苦杏仁12g,薤白9g,降香6g,茯苓12g,厚樸10g,黨參12g,丹參10g,瓜蔞皮12g,陳皮10g,甘草3g,桂枝4g。失眠、腰酸患者需加酸棗仁、枸杞子各 12g; 肝熱、眩暈患者需加苦丁茶、生槐花各 12g。上藥每日 1 劑,水煎煮,取汁300mL,早晚各 1 次,連續(xù)服用4周。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及血清NT-ProBNP水平變化情況。
1.4 療效判定 癥狀評分[7]:對患者噯氣、上腹痛、腹脹的嚴重程度及發(fā)生頻度進行癥狀記分, 計算出每位患者的總積分S。
癥狀嚴重程度記錄為0、1、2、3分。0分:指無癥狀;1分:癥狀輕微, 不用服藥;2分:癥狀明顯, 有時需求醫(yī)生指導; 3分:癥狀明顯, 嚴重影響生活。癥狀發(fā)生頻度記錄為0、1、2、 3、分。0分:指無癥狀, 或每月發(fā)作少于1次;1分:偶發(fā)作, 1~3次/月;2分:較多, 1~6次/周;3分:癥狀發(fā)作頻繁。
根據(jù)治療前后癥狀及體征記分的總和,改善的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評定療效:(治療前總分-治療后總分)/治療前總分×100%。其中≥90%為臨床控制,60%~90%為顯效(包括60%),20%~60%為有效,≤20%為無效,總有效率=(臨床控制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7]。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86.67%,兩組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NT-proBNP水平變化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NT-proBNP水平均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NT-proBNP水平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組治療前后NT-proBNP變化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冠心病心衰屬于中醫(yī)學“水腫”、“心悸”、“真心痛”等范疇。中醫(yī)學認為其病理基礎為本虛標實,本虛以臟氣虛為主,標實以血瘀、痰阻氣滯多見,虛實夾雜,標本相兼。冠心病的主要病位在心,然而人體是統(tǒng)一的整體,臟腑之間相互制約,因此易出現(xiàn)其他合癥或并癥[8-9],從而使冠心病病程中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和差異。《靈樞·雜病篇》曰:“胃心痛,取之大都,太白”;《金匱要略》則有胸痹,心中痞氣,氣結(jié)在胸,胸滿,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的論述。有研究者[10]從脾胃學說入手,調(diào)脾胃,助心陽,方以芪藶苓桂術(shù)甘湯為主治療冠心病心衰,方中茯苓、白術(shù)健脾利水,桂枝、甘草生陽氣,起到益心之功[11]。鄧鐵濤[12-13]對冠心病心衰的治療有獨特的見解,提出了“心從脾論治”、“血瘀水?!钡认嚓P的致病觀點,為防治該病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冠心病心衰多發(fā)于老年人,該階段的人多陽氣自衰,心為“陽中之太陽”,因此以心陽虛多見。隨著現(xiàn)代步伐的加快,高熱量、不規(guī)律的飲食使食濕停滯,脾胃虛弱,脾虛不能運化水谷精微,則水谷精微內(nèi)停形成水飲或痰濕,加之素體陽氣虛衰溫化功能減弱,進一步加劇水濕內(nèi)停,因此在臨床上常見于合并胃腸功能障礙的冠心病患者[14]。
心力衰竭是多種心臟疾病終末期的表現(xiàn)形式,至今為止該疾病尚無特效治療手段,臨床治療主要是對癥治療,包括強心、利尿、擴血管等治療[15]。目前治療心力衰竭的西藥種類繁多,但文獻報道[16-18],單用西藥不能獲得最佳治療效果,且長期服用副作用較大。中醫(yī)對心力衰竭有獨特認識。筆者經(jīng)過多年臨床實踐不斷探索,根據(jù)冠心病心衰合并胃腸功能障礙的中醫(yī)病機擬定出了具有養(yǎng)血生脈,和胃降逆功效的方劑生脈和胃飲,方中黨參、丹參、桂枝益氣養(yǎng)血通脈,薤白、瓜蔞皮、法半夏、苦杏仁、降香、寬胸降逆和胃,茯苓、厚樸、陳皮、甘草以利濕和中,研究結(jié)果顯示生脈和胃飲具有確切的療效,治療總有效率為96. 67%,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86.67%;N末端腦鈉肽原(N-terminal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 是目前用于診斷和評估嚴重程度及預后的重要指標[19],本研究選用該指標進行心力衰竭的診斷和治療,結(jié)果顯示與治療前相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NT-proBNP水平均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NT-proBNP水平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生脈和胃飲具有明顯改善NT-proBNP水平的作用。
縱觀以上,生脈和胃飲治療冠心病心衰合并胃腸功能障礙療效穩(wěn)定,能夠改善患者血清NT-ProBNP的水平,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1]陸再英, 鐘南山.內(nèi)科學[M].7版.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0: 170.
[2]Mitsuoka H, Schmid -Schonbein G W. Mechanisms for blockade of in vivo activator production in the ischemic intestine and multiorgan failure[J]. Shock, 2000, 14(5):522-527.
[3]Gennari R, Alexander J W, Boyce S T, et al. Effects of the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enalapril on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after thermal injury and bacterial challenge[J]. Shock, 1996, 6(2):95-100.
[4]鄭剛. 指導臨床實踐的新指南——2007年冠心病診治指南[J]. 華夏醫(yī)學, 2008, 21(3):575-577.
[5]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 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7, 35(12):1076-1095.
[6]但漢雷, 白楊, 王繼德,等. 危重病人胃腸功能障礙與衰竭定量診斷評分方案[J]. 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 2002, 22(9):859-860.
[7]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 北京: 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 60-68,134-139.
[8]辛若丹, 李文森, 管考華,等. 焦慮抑郁障礙與冠心病的相關性[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7, 37(6):1556-1559.
[9]張俊麗. 穴位貼敷治療冠心病便秘的療效及護理觀察[J]. 中醫(yī)外治雜志, 2016, 25(1):42-43.
[10]許應改, 崔志娟. 芪藶苓桂術(shù)甘湯治療冠心病心衰90例臨床研究[J]. 陜西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7(2):41-42.
[11]謝茂源, 郝萬山. 試析心陽在水氣病中的作用[J]. 吉林中醫(yī)藥, 2008, 28(5):320-322.
[12]李啟軍. 當代中醫(yī)名家辨治心衰經(jīng)驗采擷[J].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14(6):119-120.
[13]鄒旭, 吳煥林, 鄧鐵濤. 鄧鐵濤教授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經(jīng)驗選粹[J]. 中華中醫(yī)藥學刊, 2004, 22(4):583-583.
[14]牛崇峰. 冠心病合并胃腸功能障礙的病理關系探討與中醫(yī)藥治療思路[J]. 光明中醫(yī), 2010,25(1):3-4.
[15]董洪玲, 王中魯, 張亮, 等.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進展[J].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 2017, 9(2): 246-248.
[16]Cao J, Zheng C D, Zhang G X, 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Shenfu injection on myocardial mitochondria injured by ischemia-reperfusion in rabbits[J].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05, 118(6):505-507.
[17]李紹敏, 彭根興. 中醫(yī)藥治療慢性心衰臨床研究現(xiàn)狀調(diào)查[J]. 浙江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 2012, 22(4):327-328.
[18]Kinugawa T,Dibner-Dunlap ME.Altered vagal and sympatheticcontrol of heart rate in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J].Am J Physiol, 2014, 268(21): 310-316
[19]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4, 42(2): 98-122.
R541.4
A
1007-8517(2017)17-0118-03
2017-06-23 編輯:穆麗華)
隴西縣科技局星火科技項目:[2015]30-09。
張金龍(1970-),男,漢族,本科,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為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心腦血管疾病。E-mail:1529547176@qq.com